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育仁中学 让教育充盈仁爱味道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12 06:32:15 | 编辑:李平

育仁中学课堂

玉峰山麓,逶迤绵延;御临河畔,啼鸟轻啭。重庆市育仁中学自1945年创立,屹立在巴渝大地已有70余年。从最初的弹丸之地,到如今的正在全力打造的重庆市特色示范高中,育仁中学带着创办者“育仁里之子弟,育怀仁之英才”的教育追求,走过了一段不凡地发展历程。

多年来,育仁中学始终将自身文化和特色贯穿发展始终,构建以“仁爱”为内核的文化体系,丰富仁爱教育课程体系,健全仁爱教育激励机制,以文化凝聚精神,以特色铸就品牌,逐渐成长为一颗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教育环境优美的教育明珠。

根植历史沃土

为教育注入仁爱气质

“修德砺能,自强不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升学仪式上,育仁中学全体师生齐呼校训的声音响彻长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样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氛围,让师生们精神抖擞地开启了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学生和老师都有如此凝聚的精气神,育仁中学是如何做到的呢?

细读育仁中学的历史,发现每一步都饱含这样的精神气质。爱国人士们以培养党的新生力量和革命事业接班人为初衷,创立育仁中学;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担任学校董事长并为学校命名提书“育仁”。先辈们舍生忘死,忠心爱国的爱国情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育仁中学结合学校创建历史、校名命名、地理沿革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打通自身文化精神内核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结点,在理念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四箭齐发,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现代教育制度。以“仁爱文化”作为制度形成和运行的依据,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构建“仁爱教育”办学理念体系,确立了“育仁育心,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既传承了历史,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在该理念引领下,“团结拼搏,天天向上”的校风应运而生,“启迪心智,爱润未来”的教风,“思行交融,经世致用”的学风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

走进育仁中学校园,以传统经典道德元素装饰的亭台楼阁、校道楼宇,无不彰显着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育人之美;翠蓉路、将军路、景和楼、悦和楼等意味深长的命名设计,无不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度。

不仅如此,育仁中学还在管理工作中践行“为政在人,以德行仁”的管理文化,在课程中强调“克己复礼,以友辅仁”的课程文化,让校园的一品一景,师生的一举一动皆充满“仁爱”的味道。

“学校将以‘仁’为核心的文化贯穿到教育理念、校园环境、学校管理以及课程体系中,以全方位的渗透对师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师生们既有‘精气神’又有‘好气质’。”育仁中学校长许开忠强调。

聚焦素养培育

将仁爱贯穿课程体系

课程是文化落地的最有效载体,学生仁爱品格培育离不开课程引领。育仁中学在多年办学积累的基础上,将“仁德、仁智、仁建”因子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以培养“德才兼济 知行合一”人才为目标的“仁爱教育”课程体系。

“问题:字迹潦草;解决办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练习写字;效果:字迹潦草得到改善,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这是育仁中学学生一张名为《与坏习惯告别》的表格上出现的内容,表格包括何种坏习惯、形成原因、改正措施、由谁督促实施以及结果等内容,一件件一桩桩记录着师生行为习惯的改变。这是育仁中学以“仁爱教育”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之一。

学校构建“爱心长跑”、“爱心接力”、“牵手成人”、实践细节、感恩父母和老师等主题活动课程,打通“仁爱教育”在个人、校外、邻里、学生终身的影响通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助人与被助中感受快乐、温暖。

在育仁中学的教育智慧里,学科教学是仁爱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求各学科老师在备课、课堂教学时把“仁爱”的有关内容在上课时给予强化,特别是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以情感目标引导认知目标,使求知过程成为情意并举与精神完善的过程,引导和培养学生爱人、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

一个花园里的花朵应该有不同的芬芳。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将仁爱教育校本指导与各年段的学生特征相结合,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校本课程指导、随机事件教育等,实施仁爱教育。

学校编写校本教材《中华传统美德》,供教师学生参考,开展孝义、诚信等中华传统美的主题活动;创新开设“仁爱生活指导课”,让学生觉知体悟,产生尚善心、同情心、感恩心、乐施心,学会用仁爱之心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学校善于抓好生活中、学习中的随机事件,进行仁爱教育,实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创新评价机制

浇灌丰硕仁爱花朵

一个人的品格应当如何衡量与评价?怎样才算品格教育的成功?育仁中学认为,一个人的仁爱品格,应该表现为意识、情感、行为的统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为此,育仁中学采取鼓励(表扬、发喜报、上光荣榜)、外部奖励(证书、奖品等)、内部奖励相结合的学校、团委会、班级3个层面的激励强化。

学校是银行,班级是支行,学生志愿者们担任行长和工作人员,这样的“古怪”银行,到底存的是什么?

每到新学年开学,育仁中学全体师生们都会收到由学校“爱心银行”发放的爱心存折,每当孩子们做了好事,即可到班级支行“工作人员”处申请“存款”。“爱心银行”的创新使用,使得育仁中学学生之间掀起一股“争做好事,抢做好事”的好氛围。

事实上,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新评价方式,在育仁中学还有很多。

每层楼走廊上的感恩箱,让施与爱心成为风尚,也成为习惯;每年举行感恩日记评选,感恩节活动等有效的载体,引发内部激励机制,促使他更多地为他人服务;每周五各班统计“爱心存款”,在升旗仪式上总结表扬;每月各班结合雏鹰争章,对献出爱心的同学授予爱心章,同时评比爱心团员,发喜报;每学期期末学校评比爱心天使、爱心家庭、爱心班级。

通过文化引领、课程构建、评价创新,育仁学子们焕发出助人为乐、尊重关怀的精神气质。

有不少学生毕业时满怀感恩的感慨,是育仁改变了自己,让他们体验到了行善的快乐,也体验了受助的温暖,懂得了珍惜生命,懂得了尊重、亲善和关怀。也有学生对老师念念不忘,育仁中学的老师爱生乐教、理想更坚,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工作在爱中”这句口号,把爱播撒进了每个心灵。

在“仁爱”教育的熏陶引领下,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职工之家、渝北区文明单位标兵等殊荣。

谭茭 万芮杉 覃燕 图片由育仁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