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金秋助学22年 助30万寒门学子梦圆未来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9-03 06:35:14 | 编辑:李平

2018年“金秋助学”入户慰问

22年不忘初心,22年砥砺前行。

今年,市总工会迎来“金秋助学”活动22周年。圆梦之路,薪火相传,全市工会累计筹集资金5亿元,资助26.6万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梦大学,助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然成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促进社会和谐的品牌抓手。

助学帮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996年,市总工会全面开展爱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将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活动统一命名为“金秋助学”活动,帮扶对象主要为当年考上大学的建档困难职工子女以及部分往届在读的家庭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2016年以来,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和保障力度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展助学范围、提高助学标准、创新助学方式,对建档困难职工家庭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就读的子女以及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实施救助,给予3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助学帮扶。

2018年至2020年,市总工会将每年预算专项资金448万元,在全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展工会“助学成才”社会实践资助活动,通过寒暑假帮助受助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锻炼岗位、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加大对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助学资助。同时,在深入推进“金秋助学”基础上开展“阳光就业”行动,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带动困难职工家庭摆脱贫困,将“金秋助学”与“阳光就业”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民心工程。22年的爱心传递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助学金从最初的上限3000元/户到如今的上限8000元/户,累计资助困难学子近30万人,助学的成效越来越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强。在常规的资金帮扶基础上,工会还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与国家助学体系和就业政策对接,发挥制度保障主渠道作用。梳理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促进就业、教育资助等政策规定,对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和困难家庭申请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贷款等就业优惠政策进行专门的解读,精准投放宣传到困难职工家庭,让他们了解相对应的助学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加强衔接,推动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助学体系;积极推动政府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扩面,将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政府就业援助体系。

二是协同社会资源对接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就业需求,放大社会效应。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动员大中型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金秋助学”和“阳光就业”活动,倡导企业家、劳动模范、慈善家及热心的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奉献爱心。将企业的公益捐赠、公益组织的慈善项目、社会捐助等多种资源予以综合集成、精准对接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上学需求。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优先吸纳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市总工会与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签订了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创业就业合作协议,重点在就业创业资源共享、成果交流、就业见习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工会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深入发展,为广大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更好服务。重庆市温暖基金会与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助学圆梦活动,择优遴选往届在读优秀大学生进行爱心资助。

三是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金秋助学”活动一直致力鼓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近年市总工会改变传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困难学子走进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科技园、西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等大型企业、园区参加劳动体验;组织参加劳模宣讲大会,让学子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邀请创业家分享敢想敢闯、实干苦干的创业故事,让受助学子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助学助业,体现爱心、温暖人心、凝聚民心,已成为规模大、影响广、效果好的工会帮扶工作品牌,不仅搭建起了工会与职工的连心桥,还构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了解工会、参与工会活动、支持工会工作的良好平台。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动员更多力量关爱困难职工,推动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将“金秋助学”、“阳光就业”打造成为职工群众欢迎的品牌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文/图 周尤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