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全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重庆公安再推10条新举措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29 06:45:36 | 记者:周松 | 编辑:王俭林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周松)深化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延伸拓展管理服务方式、改进优化监督管理机制……8月28日,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推进会,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基础上,我市公安机关再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0条新举措。

据了解,我市公安机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8月研究推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一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30条服务措施抓细抓实,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地生效,累计受理民营企业咨询求助7万余起,走访企业6.7万余家,上门服务4.56万人次,帮助解决涉企问题6807件,组织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打击整治行动750次,挽回企业损失9.56亿元。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总结推广重庆相关经验做法。

为了确保服务民营经济工作更好适应企业所需、群众所盼,根据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市公安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0条新举措。

这10条新的服务举措,有的是原30条措施的延伸拓展,有的是依据新的政策法律的增加补充,有的是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的试点创新,内容涉及深化涉企审批服务改革、延伸拓展管理服务方式、改进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周边治安治理、建立风险隐患防范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企业人员职务犯罪、依法审慎使用强制措施、完善联系企业常态机制、增强服务发展工作实效等方面。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市公安机关将抓紧抓好各项制度机制的落实、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学校、服务旅游发展,以及下一步即将推出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相关举措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形成民生警务总体框架,努力把民生警务打造成重庆公安的靓丽名片。同时,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渝警行动2018”以及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数据建设应用等各项主业工作紧密结合,以服务工作的落实推进其他工作的开展,以公安机关新作为助推民营经济大发展。

 

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0条新举措

1 深化涉企审批服务改革

在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再下放一批审批管理权限。编制“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制定完善权责清单和办事指南。对依法确需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事项,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标准程序实行清单式管理,由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统一办理。简化旅馆业许可申请材料,申请人不再提交旅馆治安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业人员名册。将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单位设立许可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简化车检服务流程,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车辆管理所先远程发放检验合格标志、后抽查监督检验情况,提高检验效率,落实检验主体责任。

2 延伸拓展管理服务方式

试点推行窗口单位综合服务,“一站式”办理涉企管理服务事项。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开设微信民生警务平台,整合移动终端智能应用,逐步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方便企业群众直接网上办证办事。建立部分治安要素信息警企共享机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相关数据支撑。为企业提供流动人口集中申报暂住登记服务,对符合居住证办理条件的,提供办证服务。为需要申办员工落户的企业设立单位集体户。在企业推出机动车驾驶人体检、驾驶证补换证服务,实行现场体检、现场办理。对需办理车辆检验、驾驶人考试业务的企业,推行周六预约服务。对需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企业人员,推行周六办证服务、“只跑一次”服务。

3 改进优化监督管理机制

执法检查事项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定期公布所有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减少自由裁量权,维护公平、公正、透明、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跨部门、跨警种的综合执法、联合监管机制,严禁多头重复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4 加强企业周边治安治理

在重点企业、企业较集中的园区设立警务室或警企联系点,加强巡逻防范,及时处置企业报警求助。推动园区和重点企业周边视频监控建设,优化监控布点,建立完善视频巡逻和安全检查机制,实现对相关区域部位的动态防控。滚动排查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常态开展治安整治,维护企业周边良好治安秩序。

5 建立风险隐患防范机制

加强涉企典型案事例研究,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交流、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定期向企业通报涉企案件情况,提出防范建议。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常见法律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常态开展经济金融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指导企业加强防范、抵御风险、化解隐患。主动协调、依法打击本地企业品牌在异地受到侵害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涉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套路贷”等新型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损害企业信誉、商品声誉等犯罪行为,对社会影响大的涉企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专案侦办、领导跟办。

6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建立涉企矛盾纠纷常态排查机制,加强涉企矛盾纠纷情况掌握、原因分析和问题研究,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工作建议。对矛盾纠纷扩大升级,可能出现的各种稳定问题,制定完善工作预案,及时依法妥善处置。严格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首接首办”责任制,建立涉企信访受理登记、交办督办、告知反馈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7 预防企业人员职务犯罪

常态分析企业人员职务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研究提出防范对策和工作建议。定期举办服务民营经济“法治讲坛”,对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不同职务岗位的企业人员,定期分类开展法律培训、专题讲座,提高企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在看守所增设“开放日”,开设“警示课堂”,定期组织企业人员开展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依法严厉打击企业人员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8 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

对企业涉案相关人员,不具有逃避阻碍侦查等社会危险性法定情形,可以不拘留的原则上一律不拘留;对企业涉案财物,不具有毁损、隐匿等法定情形,可以不查扣的原则上一律不查扣;对企业涉案资金、金融资产,能够有效监管,可以不冻结的原则上一律不冻结。对经营性涉案财物,在不影响侦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继续合理使用,并采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对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时进行审查,与案件无关的,第一时间解除有关措施。

9 完善联系企业常态机制

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坚持做到“六个必访”,企业反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必须走访,企业反映周边存在较为突出的治安交通问题时必须走访,企业内部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时必须走访,企业内部突发不稳定事件时必须走访,企业法人和业务技术骨干涉嫌违法犯罪时必须走访,企业提出需要公安机关协调支持的需求时必须走访。

10 增强服务发展工作实效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坚持做到“六个必办”,对本单位本系统可以直接解决的问题,必须立即安排、及时研究办理;对属于其他警种职责的问题,必须抓紧对接、尽快协调办理;对需要其他单位协同解决的问题,必须主动联系、共同会商办理;对超出公安职责的问题,必须告知途径、协调帮助办理;对暂时于法无据、缺乏政策支撑的问题,必须解释说明、引导暂缓办理;对逾越法律红线、突破政策底线的问题,必须法制教育、依法依规办理。

 

相关新闻>>

全市公安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一年解决涉企问题6807件 挽回企业损失9.56亿元

本报记者 周松

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去年8月28日,市公安局向社会公布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打造民生警务新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8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受理民营企业咨询求助7万余起,走访企业6.7万余家,上门服务4.56万余人次,解决涉企问题6807件;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打击整治行动750次,挽回企业损失9.56亿元。

创新机制确保成效落地

据了解,一年来,为确保30条服务措施真正落地见效,市公安局成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推进、持续用力的工作格局。建立热线值守、动态掌握、督导检查三项机制,使每项服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加强与市工商联、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动,签订《警商共建助推民企发展》框架协议,开展重点工作协作160多次。

在扩大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市公安局将目标放在了创新服务上。

在西部航空公司工作的新加坡籍华人陈先生已经在重庆工作了4年,由于之前不符合绿卡申请条件无法享受永久居留待遇。

对此,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出入境服务新举措,对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工作,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重庆自贸试验区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陈先生夫妇正好符合《重庆市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经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推荐,夫妻二人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递交了永久居留申请,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拿到了永久居留身份证。

这只是市公安局创新服务民营经济举措的缩影。依托交巡警流动车管所,定期向涉及民生的民营企业提供车驾管业务上门服务;组建消防技术服务队,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管理等上门提供“点对点”技术咨询服务;对外籍员工集中的民营企业,适时开展上门面签等服务工作……市公安局定位精准服务,不断拓宽服务的深度、广度。

让渡权限便民惠企

“没想到买车当天就能正式上牌,连车管所都不用跑,实在太方便了!”今年4月,市公安局围绕大力推行民生警务建设,深化放管服,持续深入推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落地见效,主动让渡权限,再推便民惠企新举措:车驾管社会服务站。

经过公安交管部门授牌建立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后,市民可就近办理国产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和摩托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等业务。

据了解,市公安局主动让渡权限,充分利用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民营企业资源,向全市448家4S店让渡临时号牌核发权限,向73家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其中民营企业64家)让渡注册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业务及驾驶证补换证等业务权限,向87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其中民营企业83家)让渡检验合格标志发放权限,改过去政府包揽为社会共建共治,既为公安机关自身减负,又为市场腾位,更为群众解绊。

强化打击安商稳商

如何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安全感?

市公安局不断探索打防新机制,始终保持对涉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在聚焦安商稳商上注入了新动能。今年以来,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769起,涉案金额14亿余元,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清除了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障碍。

前不久,位于南岸的邱云润衫商贸公司遭遇空合同诈骗,企业面临上百万元的损失,经侦民警接警后迅速展开行动,10天内即侦破案件并追回全部损失。

据了解,市公安局持续加大对新型犯罪的侦破力度,成立反电信诈骗中心,与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通信运营商等建立联络机制,实现对电信诈骗、涉案银行卡快速查询、止付、冻结,先后成功处置涉案账户7万余个,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6亿元,关停涉案电话号码7500余个。

此外,市公安局还依托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深化完善与外省市公安机关的执法协作,加大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案件的侦办力度,主动协调对接外地公安机关侦办涉及侵害我市民营企业的案件55起。北碚、涪陵、永川等地警方成功侦破某汽车销售公司被诈骗案、甘某合同诈骗案等案件,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