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残联 > 正文
托养一个人 脱贫一家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04 06:38:43 | 编辑:王俭林

奉节永乐供养中心开展集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摄/邓雅煊

残疾人脱贫难,重度残疾失能人员脱贫更难。在众多因残致贫家庭,往往因为一名重度残疾失能人员的存在,多位家庭成员不能投入正常生产生活,全家陷入无尽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如何确保重度残疾失能人员在小康之路不掉队?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奉节县便率先进行了探索。通过建立供养中心集中照料失能者,解放其家庭成员参与生产、工作,从而帮助整个家庭实现脱贫增收。两年过去,这一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5月25日-26日举行的全国“因残致贫家庭脱贫攻坚暨失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现场会”上,奉节“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做法得到肯定。

没了后顾之忧

阔步迈向小康

把眼角膜和心脏捐给有需要的人,这是33岁的奉节县新民镇长棚村残疾人余国蓉两年前所作出的一次重要决定。签署器官捐赠协议的同月,她搬进了新建的奉节县永乐供养中心,生活从此没了后顾之忧。

准确地说,余国蓉入住永乐供养中心,是让整个余家人没了后顾之忧。

自21岁因脑膜炎留下后遗症,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余国蓉基本只能躺坐于床上度日。父母疲于照顾她,家中原本种植多年的几亩脐橙树也逐渐荒废。

然而,伴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他们对女儿的照顾日显力不从心。余国蓉的归宿,成了两位老人最大的心病。

2016年6月,是个值得余家人铭记的时段。6月8日,知道自己即将入住永乐供养中心的余国蓉,爽快地和奉节县红十字会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成为奉节史上最年轻的器官捐赠者。6月25日,她搬进了新落成的永乐供养中心,同来自奉节各乡镇的其他贫困家庭失能人员一起,开始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供养服务。

如其所愿,入住永乐供养中心后,腾出双手的余国蓉的父母开始在家精心种植脐橙,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22000余元。此后,余家人又先后新植脐橙树苗200多株。生活的希望,重新扬帆起航。

在奉节,通过养护中心供养失能重度残疾成员,从而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家庭,远不止余国蓉一家。

和余家人一样,永乐镇白龙村的赵富群将脑瘫的女儿杨永梅送进供养中心后,开始养殖山羊,家庭经济压力大为减轻。

石岗乡厚坪村失能老人李修国入住供养中心后,儿子李明带着一家4口外出务工,家庭月收入达到7000余元。

竹园镇百步村卢元明将智力一级残疾的儿子卢令送进供养中心后,与妻子外出务工,家庭月收入达到6000元,摘掉“贫困帽”指日可待。

政府兜底保障

贫困家庭“松绑”

原来奉节县建卡贫困人口有13.239万人。其中,有1100余个家庭存在重度残疾失能人员成员。“绝大多数此类贫困家庭,每名重度残疾失能人员需要1-2名亲属照应,让他们不能从事生产经营创收。”奉节县残联负责人说。

《奉节县孤残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生活帮扶试行办法》出台,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机制。

奉节规定,建卡贫困户中,“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中,但凡有一项不能自主完成的重度残疾人,均可申请入住由政府全额出资的供养中心。

同时,奉节在已有吐祥福利院、草堂福利院的基础上,再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永乐供养中心。

该中心占地10亩,配备床位260张,统一配置空调、电视、热水器、电梯以及无障碍通道等便于重度残疾失能人员起居的设施设备,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娱乐等规范优质服务。

截至今年6月,奉节3个集中供养中心共有345人入住。其中,持证残疾人196人,占57.64%。按照兜底供养1名重度残疾失能人员,年成本1.5万元计算,年需资金520万元。而集中供养这批人员至少将释放600名劳动力。

到今年底,奉节的失能人员供养床位将达到1000张,基本满足全县贫困家庭重度残疾失能人员的帮扶工作,实现“兜底保障、应养尽养”。

潘锋 彭光灿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