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乡村生态振兴要在整治上见人见事 ——乡村振兴系列观察④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8-02 06:06:53 | 编辑:王俭林

到2020年,新建村民小组通畅公路4.15万公里、入户道路1.2万公里,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日前召开的重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暨乡村振兴村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未来三年重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小目标”。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推动包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内的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才能更好地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如果乡村没有绿水青山作为底色,没有生态宜居作为本色,“颜值”注定不会美丽,“气质”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乡村振兴必须重视生态振兴,务必在环境整治上见人见事。

诗意的田园让人惊艳和欣喜,但蜕变过程必然充满挣扎和痛楚。生态要振兴,不能靠口号标语,而要靠真抓实干。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超标排污、垃圾围村,甚至“污染下乡”,把农村当成城市污染的“接收站”……过去一些年中,一些地方的乡村正在变成或已经成为生态“洼地”。而从总体上看,农村生态建设还任重道远,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为追逐利益破坏绿水青山的现象依然存在。

农村那么大,问题不算少,生态要振兴,关键看行动。生态振兴,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更不能“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硬碰硬、盯到位、盯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细抓实,对假治理、走过场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要严肃问责追责,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撒手,不达到整治目标不收兵,以看得见的成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需要警惕的是,环保督查出现的不少“花式造假”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斩断背后的利益链,以实际行动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振兴要抓得实,更得抓得准,要在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上精准发力。这方面,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的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整治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的工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综合考虑地理、民俗、发展水平和农民关切,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整治过程中,要落细落实,切忌简单粗暴,以免侵害群众利益和误伤政府公信。要正视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万别的现实,分阶段分类指导、分别规划,探索出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式。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此生态振兴要见人见事,环境整治要有的放矢。围绕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瞄准生态振兴中已确立的“小目标”,对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五大主攻方向”,在整治上见人见事见实效,农村面貌必将旧貌换新颜,生活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农民,必定会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康曼琼)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