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给灵魂一个安静的栖居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7-27 07:04:25 | 编辑:周游

四年前,我在法国米卢斯开往巴黎的火车上。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看到中国同胞大多在拍照、看手机、发朋友圈,而同车厢的看上去像德国人、瑞士人和法国人的,大都手持一本书或者杂志,邻座一位70多岁的碧眼女士,则在纸上写着文字。

这个画面一直印在我心里。在飞速运转、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的时间和心绪都被碎片化了,很少能够集中精力、沉下心来,安静地读一本书或一篇长一些的文章,让自己进入书的境界,与其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对话,直到我看见央视今年推出的《朗读者》第二季。

每周六晚上黄金时间20:00,拥有知性美的董卿便会带你放慢难以停歇的脚步,慢享用文字、声音和画面构筑的90分钟美妙时空,随着她与朗读者的对话,走进人物的故事,走进故事发生的时代,感知和触摸故事中人物情感的悲欢离合、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领略每一个生命绽放的不同样式和独特魅力,从梦想者、奋斗者和坚守者的足迹中吸取爱与信念的力量,最后从他们朗读的名篇经典里,获取心与灵魂的滋养。

纵观已经播出的《朗读者》第二季的主题词,从初心、想念、生命、纪念日,到等待、路、父亲、城市,每一个主题词就是带观众进入朗读者生命轨迹的一个入口,随朗读者心路历程去做一次灵魂之旅的一个标牌,与朗读者进行跨时空心灵对话的一种角度。

《朗读者》第二季邀请的朗读者涵盖了作家、演员、歌手,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航天员、运动员、教练员,还有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第三代丹顶鹤守护人、用器官捐献延续女儿生命的无私父母、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烈士的女儿……他们的发音或朗读未必都那么专业,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颗心都是一团火,他们的每一次出发和攀登、坚持和冲锋、选择和承受,都让你感受到生命中力和美的律动。透过这些鲜活的灵魂,你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比大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物内心。在这些真实的内心里,理想得以坚守,价值观得以捍卫,人性得以彰显,真情得以呵护与珍藏。

董卿说过,《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其实,无论文字和人,节目凸显和提供给观众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价值。比如不忘初心的真,比如不求回报的爱,比如超越苟且的诗和远方,比如物欲之外的理想与情怀,比如苦难中的执着,比如为信念和纪律放弃转移而被捕的选择。

在一日千里的飞速时代,《朗读者》犹如一股清流。第二季不但嘉宾领域、读本选择、话题关注更加视野开阔、多元丰富,而且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如首期主题“初心”中贾平凹的《山本》片段,由多人集体朗读。第三期主题“生命”中用自己生命保护野生动物生命的黄泓翔,与非洲的世界著名动物保护专家珍·古道尔跨时空朗读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第七期主题“父亲”中,77岁核弹老人魏世杰与患精神分裂的女儿、患智力残疾的儿子的交替朗读,突破了传统朗读的边界和场景,使“随时随地即可朗读”的节目理念得以践行,使朗读中的情感温度渗透交融、理性光芒交相辉映,感染力和穿透力直击观众内心。

贾平凹说,“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神相会。”所谓聚精会神,是说“聚精才能见到神”。阅读不也如此吗?《朗读者》第二季以电视节目的独特传播方式,引导在快时代渴望慢下来的人们放缓心绪、放慢脚步,远离尘嚣、重拾初心,聚精会神地阅人、读书,实在是一件有文化情怀、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的事情。

品读《朗读者》第二季节目的精彩呈现,吸取朗读者故事和名篇佳作的丰厚营养,观众在爱与美的感动中,获得对生活本质的深层理解,对生命价值的透彻领悟,并从中积蓄向上、向善的力量。

阅读,究其本质是在与生命交流、与心灵对话、与智慧同行,是在给灵魂一个安静的栖居地。《朗读者》第二季的播出,正是在给因迷失而狂躁的心筑巢。杨清波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