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他将铜梁特色雕刻在木头上
来源:铜梁网
时间: 2018-07-19 07:42:33 | 编辑:肖福燕

  都说朽木不可雕,枯槁的木头似乎早在它失去生机之时就宣告了生命的结束。但是当它们遇到设计师或者艺术家的时候,一块块朽木就会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在铜梁就有这样一位木雕艺术家。他运用每块木头不同的自然纹理及独特的构造形式,为每块木头量身定做,用一双妙手赋予木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模样呈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他就是铜梁女婿陈正学。

  今年41岁的陈正学是简阳人,在铜梁从事木雕艺术。陈正学告诉记者,21岁时,他在成都新型材料研究所上班,对木雕艺术就非常感兴趣。于是,他特地到成都东阳木雕工艺厂学习了一年,系统地掌握了木雕技艺。

  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摸索,陈正学的木雕手艺已经炉火纯青。“其实只要运用得当,朽木完全可以重新利用,使之再度焕发出生命的光辉。”陈正学说。

  如果说大自然给了树木生命,那么陈正学就给了朽木第二次生命。他将木雕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利用木头本身的形状和纹理,构思打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的茶桌、茶盘、茶台以及动植物摆件等,让人不得不惊叹木雕艺术的神奇。

  陈正学的木雕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因为每块木头都是唯一的,就像人一样,拥有着它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陈正学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双手精心雕刻和装饰,把属于每块木头的故事和秘密呈现出来。而这些原本腐朽的木头在他手中,或化作灵巧生动的小动物,或变身高洁荷花、“岁寒三友”(松、竹、梅),每一件都韵味十足,不仅展示出了大自然原生态的美,还被赋予了新的寓意。

  制作木雕艺术品的木材大多是珍贵的阴沉金丝楠木或香樟木,它们起初的样子和成型后完全是“判若两人”。陈正学说,每一件作品都要因材施艺,从前期的设计到雕刻、精细打磨、喷漆等工序,一般要花费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时间,手指被磨破是常事,但痴迷其中的陈正学不仅没有觉得不适,反而在一件件作品成型后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

  艺术来源于生活。陈正学的木雕艺术题材大多是吉祥图案、山水花鸟、民俗风情等几大类。更重要的是,作为铜梁女婿,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他的木雕作品常常带有浓浓的铜梁特色。陈正学专门以安居古城为灵感,历时两个月,用阴沉金丝楠木制作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茶盘。茶盘的边沿精雕细刻了一幢幢极具古城特色的安居民房,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再现了安居古城文化,让人一眼难忘。

  陈正学的“荷”系列木雕摆件作品,主要以荷叶、荷花、莲藕造型为主,生动别致,极富大自然野趣。“我们中国人讲究‘和为贵’、‘和和美美’,以荷为主要造型制作一系列的装饰摆件不仅美观而且符合传统审美。”陈正学说,木雕作品不光是简单的艺术加工品,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木雕艺人有义务让手中的木雕讲述出一段生动的故事。

  在陈正学的工作室摆放着一张刚刚喷完清漆的茶桌,他根据木材本身的特点,雕刻出了“岁寒三友”,将松竹梅这三种植物一一布置在茶桌四周,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另外一张茶桌则因形而异,制作成了荷叶金蟾的绝佳配搭。这些平常的物件在陈正学的手中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寓意美好、灵性十足。

  最近,陈正学从广西寻到了一块千年荔枝树根,长3.1米,高2.6米,重达1吨。他打算将铜梁龙元素中的拐子龙运用到这块难得一见的的老树根上,制作一件精美的、能够充分展示铜梁龙文化的木雕作品。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