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农教旅融合发展的綦江实践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 2018-07-12 07:04:45 | 编辑:肖福燕

   盛夏时节,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重庆农博园门口的大巴车排起了长龙,整齐地停在起伏的山路边,一眼看不到尽头。一年之中,像这样的火热场面会持续近10个月。

  每年游客13万多人次,且在不断递增,既无悠久的历史景观,又无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在西南万千山地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字头博览园何以受此追捧?重庆市綦江区采取市场化思维运营农博园,不断挖掘自身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牵引、以农耕文化教育为核心、以生态农业为支撑,走出一条农教旅融合发展之路。

  打好科技牌吸引回头客

  农博园一块儿五彩斑斓的田地里挤满了游客,大家围着一些长相新奇的植物讨论,有人说是花,有人说是菜。当大家模棱两可时,园区工作人员答疑解惑:“凡是到过农博园的游客,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好奇,这里有羽衣甘蓝、宝塔花菜……都是蔬菜。”

  “园区到处都是新型科技品种的果菜,科技牌是农博园发展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农博园运营商——重庆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大亮告诉记者。除了随处可见的新奇果菜品种,农博园专门打造了伏羲园,集观光游览、现代化农业技术展示于一体。园内展示了许多现代化栽培方式和先进嫁接技术,如立体式栽培、鱼菜同生、集6个品种于一身的嫁接树等。

  与彩带般的羽衣甘蓝地块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蔬菜园子,园里的萝卜、莴笋等菜东倒西歪、大小不一、叶片稀散。对于记者的疑问,农博园工作人员边指着不远处“亲子菜园”的牌子边笑着说,这些长势不佳、长相难看的菜大多是游客们亲手种的,很多是小孩子种的。原来,农博园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用户粘性,开展了亲子菜园活动。

  “愿得一米闲田,只种菜养花,一汪碧水三两苍翠”。这是很多城里人心中的愿景。在农博园,父母可以带着孩子选择菜品种子或者幼苗,共同完成挖坑、栽种、埋土、浇水等,约定两三个月后来收获,期间可以自己照理也可以委托农博园工作人员统一照理。待到收获季,一家人再来采摘,并在开放厨房,一起做菜,一起品尝。

  “像这样的项目,农博园有很多,深受市民喜欢,很多都是回头客。”贾大亮说。

  如今,农博园已经形成了“春踏青、夏游园、秋养生、冬休闲”的四季生态休闲模式。此外,棋牌室、体育竞技等休闲娱乐区,配有近500人的三星级荷塘宾馆、容纳700人就餐的阳光生态餐厅,多功能会议厅均配有LED屏幕、音响话筒等会务设备,充分保证游客的“吃、住、游”。

  2017年,农博园被评为“国家标准示范休闲农庄”“国家标准示范创意农业园”。

  “一懂两爱”从娃娃抓起

  “经纬天地必躬农事谙此道圣明,承载岁月休误季节循斯理繁荣”,农博园里的一副对联如是说。

  农业为国之根本,“三农”乃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綦江区副区长蒲德洪说,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村人才,必须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要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

  2015年,重庆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过农博园运营权后,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农耕文化的内在价值,将学农教育与中小学义务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结合中小学课外实践的需求,农博园探索创新学农教育,如今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除打造农耕文化景观、建造370平米的农耕博物馆、提升硬件水平外,农博园把重心放在了“软实力”上,提出“智商、情商、财商、农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农商不止是农业、农事,还有农民的生活、农民生存技能和农民们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意志品格。”贾大亮告诉记者,把学农教育作为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城里孩子补上农业大课,补足不了解“三农”的短板,从小培养孩子“一懂两爱”的浓厚兴趣,种下将来能服务“三农”的种子。

  重庆弹子石小学200多名学生正低头认真地编织草鞋。看见记者,一个姓宋的小朋友跑过来说:“看,我编的最好,编鞋好有意思,但是有点费劲儿,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发明编草鞋的机器人,让农民伯伯指挥机器人干活。”

  编草鞋是农博园开展众多农耕体验项目中之一,深受孩子们欢迎。“不同于简单的农耕体验,我们专门设计了规范的农商课程,按课程全面系统地教授孩子农业农村知识,并现场实践。”贾大亮说。

  除传统的农耕体验课程,农博园还设有现代科技农业课程,把现代高科技农业、电子商务等多种新业态,展现给孩子,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树立起“农业也能很有趣、很高端、很美丽”的观念。

  这样的学农特色课程在农博园共有8大体系64个体验项目,地怎么犁、泥塑怎么做,农博园配备了专门的农事老师,并制定了专用教材,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重庆弹子石小学三年级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课程内容和教材很丰富很有趣,非常便于孩子们掌握农业知识,激发劳动兴趣,有益于孩子全面发展。

  目前,农博园已经与重庆500余所中小学签订了协议。作为学农实践基地,每年来园的学生达10万多人次。贾大亮说:“最多时一天来了1000多名学生。农事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发放问卷调查,把学生的农事实践情况反馈给学校,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融合发展有生态产业作支撑

  对许多游客而言,游农博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在田地了“劳作”了一上午,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农博园的阳光餐厅饱餐一顿,吃上可口的农家饭。

  “这儿的菜不仅美味,而且安全放心,怎么种的,我们都看得到。”游客王先生说。原来,阳光餐厅多采用无公害蔬菜,而这些菜全部产自于农博园内的果菜基地。

  “千亩农博园,农业百科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贾大亮告诉记者,“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我们在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十分注重山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基地建设,栽植绿色、环保、健康的有机水果、新奇特蔬菜。”

  目前,园区共有两万平方米现代化温控大棚、800亩露地蔬菜、200亩蔬菜标准园、2570平方米育苗工厂、750亩经果林、400亩特色苗木等。

  除了农博园生态餐厅的蔬菜供应,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重庆的另外5个实践基地的蔬菜也来自农博园。贾大亮说:“我们的蔬菜还供应重庆市10多所中小学食堂,我们的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绿色种植,根据学校需求和季节提供不同菜品。”

  2017年,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有机蔬菜、农产品、精品水果配送和深加工业务,APP客户端已完成,通过精细化种植与管理,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居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端下单,新鲜蔬菜可点对点送到居民家中,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天然、健康的时令果蔬。下一步,除部分种植要求较高的品种以外,农博园将以合作包销的方式与周边农户合作,引导他们以相同的标准种植,并由园区统一回购配送。

  如今,农博园已先后获得“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蔬菜种植大户”“十佳农家乐”等称号。火热起来的同时,农博园也为周边农民增收拓展渠道。贾大亮告诉记者:“农博园现有流转土地2000多亩,流转费每亩600元到800多元不等,年底还会有分红。同时,为10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平均月收入1800元左右。”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