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承百年文脉 绘书院芳华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21 05:03:31 | 编辑:王俭林

绘画写生课程

幸福教育的“书院实践”

怎样才能让学知识成为一种幸福享受?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

书院中学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不断改革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教学资源,打造自然和谐、底蕴厚重、设施完备的校园环境,开发开放多元的兴趣选修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学得优雅、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精妙。

新时代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扩大社会影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真正感受幸福、传递幸福,为幸福人生奠基。

南川区书院中学校长 熊勇

 

在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南川大地上,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浓厚的育人殿堂,她诞生于1757年,在两个多世纪的风雨变迁中,积淀了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探索出优良的文化育人实践,薪火相继,悠远飘香。她就是拥有百年芳华的老牌名校——南川区书院中学。

翻开书院中学厚重的历史画卷,一幅幅笔墨馨香的传统文化教育图景跃然“纸”上:拓展性与探究性并举的特色书院课程、有质又有趣的“五味”课堂、书香满溢的校园环境、多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今,学校正秉承“明德弘道 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践行“书院文脉 润泽后生”的文化主题,承名师先贤之志,传百年名校之风,不断谱写出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育人新篇章。

 

仁义礼智信 书院十二品

汲取优秀文化内核 滋养师生灵魂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一所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支撑与滋养。

南川区书院中学前身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57年)的隆化书院。在261年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历经书院小学、城一中学、实验中学的更迭,于2007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校”。岁月的磨炼洗礼,为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如今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引入了深厚的历史渊源。

2010年9月,学校着手打造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提炼其精华并与书院特色巧妙结合,成为困扰所有书院教育人的难题。

“追本溯源,书院历来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基地,我们取儒家文化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学校‘文脉’,因其最具代表性,时效性和传承性。”书院中学校长熊勇说。

秉承办学之初“道隆雅化”的理念,学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托书院学生的特点,挖掘260余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书院文化体系。在“书院精神”文化渊源和“书院文脉 润泽后生”文化主题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明德弘道 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博达通雅 至善至诚”的校训,融汇2000多年的儒学教育精华,传承“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并创造性地构建了“书院十二品”的学生素养培养体系,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据了解,学校传统文化特色品牌打造过程中,曾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南川区历任区领导均莅临该校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缅怀文脉岁月,凝聚教育遐想,明德弘道逐校梦,书院花开摇曳姿。如今,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浸润下,一批批有德、有才、有风采的书院学子正茁壮成长。

亭台楼阁轩 梅兰菊竹柳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浸润书香校园

踏入书院中学,古朴典雅之风扑面而来。拾阶而上,只见明德楼、弘道楼、达人馆等古色古香的教学楼错落有致,韵味十足。抬眼四顾,惜膳堂、圣贤亭静静伫立,于无声中践行“宏图、弘毅、弘道、鸿儒”的育人路径。

穿过亭台红墙,映入眼帘的是丝丝垂柳,潺潺流水,上百年的皂角树与绿竹玉兰交相辉映。伴随着朗朗书声,孩子们三五成群,结伴而坐于校园亭廊中、大厅桌椅旁,或安静阅读,或轻声讨论,校园内书香四溢,促学静思蔚然成风。

寓教于景,草木皆可传情。“亭台楼阁轩,梅兰菊竹柳。”学校精心选取的传统文化元素,被厚植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盈香”校园环境。孩子们在梅的身上学会沉稳厚重,在竹的身上学会坚贞不屈,在兰的身上学会温文儒雅……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育人载体。

寓教于物,处处皆是学问。学校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建立富有年级、班级特色的书法和阅读文化长廊,各班级开设书法、读书专栏,每周评选“书香之星”,为学生搭建展示风采、自我提升的舞台。此外,开放式漂书架、图书角的广泛设置,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在借阅书籍的过程中培养诚信的可贵品质,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雅趣实活精 琴棋书画茶

创新课程内涵 在文化融合中前行

2017年11月,在南川区开展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展示活动中,书院中学的杨文娅老师围绕核心素养与学校办学理念,借助“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五味课堂公开课”,展示了书院中学精品课程规范化实施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好评。

这是书院中学实施“云端课堂”以来取得的喜人成效,也是学校丰富的特色课程“网络”中小小的一环。

据了解,学校在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依托书院历史,因地制宜,制定了《书院中学课程方案》。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从课堂加力,培育学生的文化基础、自我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则通过开设琴、棋、书、画、茶等39门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知书达礼、学识渊博、身体健康、一技之长等素养的提升。

在书院中学看来,要将文化精髓扎根于孩子心田,不仅要立足于课程,还要落实到课堂。

正如学校副校长陈维华所说,减负提质的关键是课堂40分钟的建设。一直以来,书院中学都高度重视课堂质量的提升,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创造性地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雅、趣、实、活、精”的“五味”书香课堂,力争每堂课都是精品,每个学生都独具书院味道,令学校有“百啭千声随意啼,山花红紫树高低”之感。

守正出新,正道致远。书院中学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并举,开启了课程改革的崭新局面。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仅作为教育部课改试验区实验学校,在全区率先启动了“深度学习(英语)项目”,并代表南川课改试验区在全国交流,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还陆续开设了网络学习实验班,让学生感受互联网+带来的学习乐趣,也让传统的书院中学融入了信息化浪潮。

如今,利用课程的力量,学生的品行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和升华,“立鸿鹄之志,修鸿渐之仪”的育人愿景真正得以落地开花。

陈明鑫 刘洋 图片由书院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