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四好农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断延伸 ——全市“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21 04:55:44 | 编辑:王俭林

綦江浸新公路

通畅的农村公路

“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旅游大发展

“四好农村路”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

“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农村路”,为全国农村公路发展指明了方向。市领导指示,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全市乡村振兴和交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市交委及市公路局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的重要指示,先后投入56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万公里,让2272个行政村实现通畅,2606个和1520个撤并村分别实现通达、通畅;全市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均达到100%,撤并村通畅率提升至55%;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7.6%,其中30个区县达到100%。

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万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

质量为先建得好

伴随着气温的逐日攀升,到永川石笋山避暑休闲的市民日趋增多。2000亩富硒猕猴桃园、2000亩有机茶园、1000亩四季果园……得益于柏茨路、柏云路、孔雀湖路3条进出石笋山景区主干道的打通,石笋山的田园美景不再“养在深闺”。

去年8月,石笋山第六届七夕旅游文化节暨第五届红心猕猴桃采果节开幕,吸引了近1万名游客前往。

而今的石笋山为何人气爆棚?石笋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丽认为,“自然是因为交通方便了!”

去年,永川区以“建好扶贫路、打通断头路、构建循环路、建设产业路、打造旅游路”为重点,建成硬(油)化农村公路303公里,与奉节一起代表我市跻身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区)。

除了永川和奉节,如今我市还有涪陵区、沙坪坝区、武隆区、万盛经开区、垫江县、云阳县共8个区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区县。

“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遍地开花,以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蓬勃展开为基础,目前,我市已全面建立“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1+5”管理体系和片区督导制度。“四好农村路”通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正逐步被打通。

完善机制管得好

建管并重,才能让“四好农村路”长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对农村路的管理,以不断完善的机制为保障。

去年11月14日,一辆满载沥青混凝土的卡车在万盛经开区黑山镇丛新公路上翻覆,损坏公路护栏近20米。由于养路工人上报及时,短短半天之内,现场便完成了护栏更新,安全隐患得以排除。

长期以来,万盛的农村公路管养由各镇自行负责,管养质量参差不齐。去年,万盛成立了晟安公司,以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负责管养全区农村公路。

晟安公司按照“景区道路2公里一人,一般道路3公里一人”的标准配备养护人员,每天实行8小时巡查,确保道路时刻畅通。

像万盛经开区一样创新思路和手段,积极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的区县不在少数。

近年来,全市850多个乡镇全部先后建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专门负责制定养护规划,督查养护工作。所有贫困区县农村公路养护做到了机构、人员和资金“三落实”。

此外,针对区县财力短缺、缺乏资金来源等实际,市财政还每年安排资金近3亿元,对县道、乡道、村道分别给予补助。

“机制理顺了,资金保障了,现在我们的公路管养,既专业又高效!”黑山镇公路管理办副主任刘思岑自豪地说。

三级联动护得好

市交委全面建立以“乡镇检查、县级复查、市级抽查”为主体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护管水平。

5月,梅雨连连。黔江区杉岭乡组织人力,对全乡所有农村道路进行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哪些路段容易积水、哪些地方可能塌方、哪里坡陡弯急必须小心驾驶、哪些交通标识标志安防设施不够完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细致的记录。

同时,黄溪镇也组织工作人员对全镇村道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地毯式”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旨在及时发现、整治连续强降雨后给农村公路造成的安全隐患,确保汛期农村道路安全、畅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大意不得!”黄溪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按照《重庆市乡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建立了“日巡月查”制度,养护人员每日上路巡查,并每月对辖区农村道路进行全面检查。

在全市各乡镇,“日巡月查”已成常态;在区县一级,则采取“季度复查”的方式,对公路进行有效养护;市级层面,市交委采用自动化快检设备,对区县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进行抽查复核。

城乡统筹运营好

巫溪县双阳乡距县城50公里,地广人稀,中药材、干果、蜂蜜等林特资源富集。由于过去不通班车,村民到县城大都靠搭乘货车,车费高、隐患重。

村民王绪美过去要卖云木香、党参等中药材,只能靠骡子拉到城里去卖,早上出门得走上整整一天。双阳乡开通客运班车后,他将药材基地扩大到了20多亩,每年收入近10万元。

班车的开通也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村民廖荣开了家网店,每天通过班车把乡里的蜂蜜、中药材、板栗等土特产带到巫溪县城的快递公司,再发送到全国各地,收入颇丰。

双阳乡的嬗变,是全市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的总体思路,加快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网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累计建成乡镇客运站585个、村级招呼站1.3万多个,并按照“多站合一”的模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和物流节点。

惠民千万显实效

“四好农村路”的延伸,不断降低着农村的运输成本,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农业、商贸流通和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市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云阳县云安镇铜鼓村黄桃产业园,洪铜路在山间蜿蜒伸展,宛若一条玉带。“多亏有了洪铜路,它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打开了黄桃的销路。”看到成片的黄桃长势喜人,果农李军喜上眉梢。

去年之前,黄桃产业园内还只有一条土路,周围村民93户,其中贫困户10户,300多名村民都种植黄桃。由于出行不便,每年7月在黄桃成熟的季节,村民们需要肩挑走20多分钟的路程才能将黄桃转运到车上,再运到市场售卖。黄桃一路磕磕碰碰,保鲜差,甚至有些来不及采摘的果子只能烂在地里,那时整个产业园的黄桃年产值只有30多万元。

5米多宽、2.9公里长的洪铜路建成后,从主城、湖北等罐头厂赶来的货车可直接开进园内,黄桃价格从原来的4元/斤涨到6元/斤。目前,铜鼓村的黄桃产业已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路通则百业兴。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因为通行的日趋便捷,永川石笋山景区建起了集种、养、加、销、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同时,位于石笋山景区核心区域的云雾坪成功跻身国家AAA级景区。

在石柱县石家乡石龙村,以前只有靠近省道边上才有几家农家乐,去年村里的公路修好后,村里新增了18家农家乐,总数达到35家。更关键的是,游客比前年增加了不止十倍。

今年1月,武隆区火炉镇风门丫公路贯通。见此情景,沿线众多居民纷纷开始搞起了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养殖。“公路的开通,让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了可能!”万峰村村主任张伯君高兴地说。

据统计,我市“四好农村路”惠及群众已超过1000万人。农村群众到达县城的出行时间缩短约1小时,出行距离扩大1倍,出行频率提高3倍。公路沿线,各类产业基地不断崛起,群众收入显著增加。

下一步,市交委和市公路局将持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对标对表我市“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四好农村路”6.26万公里,村民小组公路通达通畅率将分别达到100%和80%,优先实施18个深度贫困乡镇交通项目,尽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因地制宜、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为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先行保障。

彭光灿 图片由市公路局提供

 

链接》》

武隆:“三结合”造就条条富民路

为确保“四好农村路”高效、持续、健康地延伸,武隆统一制定全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力争做到“三结合”,即将农村公路与旅游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实现“交产相融”;将农村公路与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结合,解决群众出行难;将农村公路与扶贫工程建设、“通客”项目建设结合,提高资金使用率。

通过“三结合”,武隆的农村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仙女山等热门景区对周边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去年,武隆新增农家乐和家庭公寓268家、避暑农家160户,催生了庙垭乡油菜花节、桐梓镇金银花节、沧沟乡西瓜节、白马山杜鹃花节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游客出行,带动了沿线群众脱贫增收。

同时,“三结合”也极大地促进了武隆农村产业发展。在双河镇、黄莺乡的高山蔬菜农业园区,不少外出务工的群众返乡创业就业,带领乡邻共同致富。

永川:“五强化”农村客运再提速

农村客运是农村公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川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强化安全保障、强化支持政策、强化营运监管“五强化”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全区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如今,离城区80多公里的朱沱镇九层岩村已每天开通客车4班次,当地群众可当天进城回城。

同时,随着客运通达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广大群众接受全新的致富观念,学技术、做产业。仅2016年,永川区农村新致富带头人500多名,推广新技术20多项,形成了以黄瓜山梨、何埂食用菌、五间桃花岛为典型代表的产业园区。

农村客运的发展,还促进了永川的旅游业发展。通过农村客运,永川每年向黄瓜山、石笋山、茶山竹海等旅游景区运送旅客60多万人次。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