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修复河库生态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张国勇 龙丹梅 编辑:周游

POST TIME:2018-06-13 04:42:29

  原标题:

  河水清 家园美 百姓富

  ——万盛修复河库生态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万盛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特约摄影 曹永龙

  6月12日中午,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欣湖畔农家乐”,店主金云友正和妻子一起炒菜做饭,接待前来休闲避暑的游客。眼下正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夫妻俩忙活一个月,能有近2万元的收入。

  欣湖畔农家乐位于万盛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旁。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启动青山湖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湿地恢复、景观打造、污染防控等措施,将一座功能单一的水库打造成了既能涵养生态,又能带动周边生态产业发展的国家湿地公园。

  青山湖的变化只是万盛修复河库生态,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一个缩影。重庆日报记者从万盛经开区了解到,万盛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启动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水生态与水富民相融合的和谐发展新路径。

  修复水库生态

  青山湖发现娃娃鱼

  在“欣湖畔农家乐”大门前,有一块绿地,栽种着美人蕉、桂花、红叶石楠等景观植物。这个看似小花园的绿地却“大有玄机”,它的下方隐藏着一个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欣湖畔农家乐及路旁一座公厕所产生的所有污水。

  在万盛经开区三座中型水库——青山湖、板辽湖、白龙湖(以下简称“三湖”)沿线,像这样隐藏在红花绿树间的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共有30座,日处理污水达980立方米。通过这样的生态污水处理站,“三湖”范围类的生活污水基本能得到处理,避免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水库造成污染。

  这只是万盛改善水库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万盛经开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陈贵怀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与河流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不同,水库水体流动相对缓慢,自我修复能力弱,生态平衡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旦因保护不力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就极易导致水质迅速恶化,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为此,万盛经开区对水库制定并实施了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

  如何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绿色旅游产业?万盛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从2016年开始,先后投入4亿元启动“三湖”水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每座水库的不同特点,万盛采取了不同的治理策略。比如青山湖库容大、岛屿和库湾众多,是城区备用水源,便将其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既可涵养水源,又可发展旅游。板辽湖则发挥山、水、茶生态优势,把体育旅游作为发展核心;白龙湖是城区饮用水源地,采取禁钓、封山育林等策略,实行严格保护。

  青山湖过去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和场镇供水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自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万盛根据青山湖湿地面积大的特点,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展了林泽工程、海绵家园工程、雨水花园、生物沟等一系列湿地恢复示范工程,使青山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2016年底,有垂钓者在青山湖中钓到了一条3斤多的娃娃鱼后放归水中。从当年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也开始出现在青山湖。据万盛经开区水质监测中心近期水质检测结果显示,目前青山湖水质基本稳定在地表水二类标准。

  实行“一河一策”

  臭河沟变身度假区

  在万盛,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转型试点城市,如何在转型发展中保护、用好、用足、用活水资源,弥足珍贵。

  “我们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实行‘一河一策’。紧扣每条河流功能定位,根据每条河流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陈贵怀表示,在对河流的治理过程中,万盛致力于结合乡村旅游,突出特色,打造河流靓丽风景。

  6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万盛黑山镇鱼子村看到,整个村子被小河环抱,清澈的鱼子河两旁是大片的绿地,原生态的乡村与河流和谐共生,一派田园风光。

  黑山镇鱼子村位于黑山脚下,清溪河穿村而过,当地村民把这段河叫“鱼子河”。过去,这里以特色菜“土黄鳝”闻名,村里经营土黄鳝的农家乐最多时达到15家,餐饮污水和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鱼子河一度臭不可闻。

  鱼子河位于黑山八角旅游度假区与万盛城区之间,距城区仅4.5公里。结合鱼子河的区位优势,万盛因地制宜,按照“溪水穿行、群山环绕”的理念,将其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区。在建设中尽最大可能恢复原貌,通过栽植乔木、水生植物、点缀驳岸石等生态治理方式,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改善水环境。如今,曾以“土黄鳝”闻名的鱼子村已成了万盛休闲旅游度假区。鱼子河村级河长、鱼子村党委书记杨银宾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过去仅靠餐饮吸引客人的鱼子村,如今凭借其依山傍水的原生态风貌迎来了众多游客,村里新发展农家乐不下20家。

  大片景观鱼池、红花绿叶相映成趣的滨水公园……在万盛关坝镇凉风村,则是另一派渔乡风光。凉风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溱溪河穿村而过。当地利用溱溪河丰富的水资源,建成了600亩生态鱼池及凉风水库、凉风水厂、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将凉风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渔村。

  人水和谐共生

  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万盛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万盛坚持走“因地治水、与水共生、水旅融合”之路,以全面推行河长制助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精准扶贫。

  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万盛坚持环保设施与旅游产业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旅游项目未完成环保设施配套,坚决不对外开放。

  据了解,近年来,万盛切实推进“水旅”融合发展,已建成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金桥尚古村落、板辽金沙滩、丛林菌谷、鱼子岗休闲度假区、关坝镇凉风微企梦乡村6个生态主题景点,不但充分发挥河库生态效益,也带动了河库周边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红利”开始凸显。

  如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周边土地价值增值约20倍,解决了附近1000余名群众就业;关坝镇凉风微企梦乡村建成后,创办渔家乐等微型企业172户,吸纳带动煤矿下岗工人、返乡农民工、贫困村民等就业1200余人,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6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底的2999元上升至如今的5992元,实现收入翻番,该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短评>>

  为万盛的做法点赞

  老秋

  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常常会碰到河道整治的问题,但很多地方的做法很粗暴,不加分析地以“美化”之名,将河道硬化、裁弯取直、浇筑堤岸,这是很不可取的。

  原本蜿蜒曲折的河流,是自然冲击而成,河岸湖边是自然的河滩、农田、庄稼或树林,这本身就是“乡愁的画卷”,是自然之美;而且,自然的河道、库岸,本身也有着自净的功能。如果河道、库岸被人为加以“美化”,甚至将整个河道全部硬化,随意砌堤,搞“三面光”,结果是植被破坏、湿地消失、鱼虾不见,平常成为一条旱河和臭水沟,年年洪涝成灾,劳民伤财,留下许多败笔和遗憾。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万盛河库修复尽量保持原样,是尊重自然的表现,是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值得点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