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秀山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振脱贫“精气神”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07 01:39:55 | 编辑:王俭林

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学习用品

村里建起“道德文化墙”

民乐兴趣小组

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经济收入增加,满足老百姓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需要对老百姓在精神上进行扶持,提升脱贫意志和心气。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秀山始终将“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操大办歪风抓起,不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农民群众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提振脱贫“精气神”,确保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

A 突出农村环境整治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近年来,秀山县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树典型”的工作思路,选择雅都村、鱼粱村、兴隆坳村、永进居委会、民族村5个点,投入300余万元全力打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力求发挥其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尘不染的水泥道路、青砖堆砌的新花坛,青山绿水间,院落与花墙、绿荫相映成趣……走进秀山县梅江镇兴隆坳村,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田园画,兴隆坳村也自然成了村民心中山水田园美丽之地。

尽管已是秀山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之一,兴隆坳村却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村民习惯将柴火、农具等物品堆放在屋门口,白色塑料袋、零食包装等垃圾随处可见,村民对于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十分欠缺,“脏乱差”几乎成了兴隆坳村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中心工作的纵深推进,秀山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加大了兴隆坳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抓“脏乱差”治理,解决垃圾乱倒、公共区域保洁等问题,定期对公路沿线、溪河两岸、村落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大清理,一些卫生顽疾得到了有效治理。并给每户农户配备“卫生手册”,严格落实卫生考核,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如今的兴隆坳村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头沟渠的垃圾没有了,田间地头的塑料袋不见了,村民门前屋后还种上了各种花草,“脏乱差”不再是兴隆坳村的代名词,而是成为“田园都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干净整洁的环境,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激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变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大家对于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说起农村环境卫生的变化,兴隆坳村村民杨秀成深有感触。

目前,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的带动下,秀山县268个行政村、社区、街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均步入正轨,农村垃圾治理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全县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3%,有效治理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4.5%。

同时,为了保证环境卫生改善的可持续性,激发更多贫困户脱贫“精气神”,秀山还制作了“卫生手册”,召开乡镇村卫生知识讲座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场会。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村社还在村里设置了光荣榜和曝光台,以激发调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争先创优意识。

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提高了,村里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贫困户脱贫的“精气神”也更加饱满了。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了美丽乡村,助推了脱贫攻坚。

B 整治大操大办陋习 树立文明节俭新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因各种事由操办宴席的频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份子钱”压力。许多还在贫困线徘徊的群众也会因为随礼压力致贫返贫。

为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歪风,从根本上扭转群众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秀山县坚决反对“四风”,通过组建“民间治操巡逻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都是“治操员”的浓厚氛围。

近日,秀山县“民间治操巡逻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如往常一样,在城区各大酒楼和宾馆对承办宴席的情况进行巡查,并向宾馆酒楼业主进行政策宣讲。自秀山“治操行动”开展以来,秀山县街头巷尾总能看见巡查队员的身影。

据了解,志愿服务队都是通过志愿参与的方式组建而成,3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主要任务就是每天流动巡查和宣传监督。

“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仅支持,还相当赞同,现在平日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酒席,老百姓精神和经济上都轻松了许多。作为巡查队员,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工作起来觉得更有意义,也更有干劲。”志愿服务队队员杨静说道。

成立民间治操巡逻志愿服务队只是秀山县重拳整治“大操大办”其中一项举措。为深入治理“大操大办”歪风,秀山县印发《关于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不正之风的通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

此外,各村社还把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具体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成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综合整治巡查队伍,开展常态性巡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大操大办行为,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并且利用标语、文化墙、宣传单、广播、宣传车、手机彩铃等形式,广泛宣传治理城乡居民大操大办的相关规定,做到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秀山县召集14个行业监督部门建立齐抓共管联动机制,成立县级督查组8个、村社巡逻队伍268支。2015年以来,利用微信、短信平台转发宣传信息80万人次,创作对联500余副、悬挂标语2000余条、制作漫画1800余幅、出动宣传车1万余次、编印“禁操”手册75000本。整治大操大办以来,秀山县接到群众举报3388次,查处、通报批评干部71名,劝导制止农村滥办酒席1万余起,减少群众人情开支5亿元,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基层群众赞不绝口。

C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秀山县紧紧围绕这一定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深化脱贫攻坚,在深化脱贫攻坚中实现乡村振兴。

然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村庄美、村民富,更要村风好、村韵浓。为此,秀山县按照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争做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推动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走进秀山县峨溶镇贵邓村,院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外醒目,“孝为先、诚为本”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善行义举德榜”上的典型人物也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贵邓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春风化雨,为老百姓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观念和行为。

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只存在于贵邓村,还存在于秀山县的街头巷尾。农贸市场、主要道路、文化广场……都能看到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模范故事、村规民约等内容的文化墙,采取花灯、书法、楹联、国画、漫画等艺术形式,展示当地特色和村民精神风貌。然而这些只是秀山厚植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其中一项举措。

通过实施“强村行动”、“兴乡行动”、“六化行动”,秀山县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共设施、民居布局、内外装饰等各个细节中,让村民看得明白、记得牢固,带动乡风文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秀山县还在加强教育引导上下功夫。以“四好村”创建为契机,创新开展“五讲四有三规范两组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秀山人”、“家风家训传承”等一系列评比、评选活动,现已评选星级农户38145户、文明家风家庭2000余户。

张亚飞 刘玉珮 唐楸

图片由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