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一支百年消防队的红岩军魂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6-01 01:24:10 | 编辑:周游

  原标题:

  一支百年消防队的红岩军魂

  ——记重庆首支建制消防队渝中区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

  1990年

  1990年7月3日,一列装载2300吨航空汽油的罐车在万源县梨子园隧道爆炸起火,中队参加了此次灭火抢险,其中时任中队长何金华参加了灭火敢死队,大火历时23天,灭火抢险取得全面胜利。

  1996年

  1996年2月5日,群林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中队40余名官兵参加灭火,于次日4时大火扑灭,火灾烧毁建筑面积8093平方米,直接损失960余万元。

  2005年

  2005年9月12日,AAP峰会期间,中队参加大田湾火灾实战演练。

  2008年

  2008年3月4日,中队走进孝心园养老院与老人聊天。

  2013年

  2013年7月1日,突发暴雨,辖区居民被困室内,消防队员破拆防盗窗后将小女孩及家人救出。

  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建制消防队,一支以鲜血和生命在战场上捍卫过民族尊严的消防队,一支以红岩精神为军魂的英雄消防队。

  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中,这支消防部队无论在火场、战场,还是在和平时期的日常,都以坚韧顽强的作风,凸显着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

  他们,就是重庆市渝中区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

  “呜——呜——”2017年寒冬腊月,一阵阵急促凄厉的消防警报响彻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解放碑商圈核心区。

  “解放碑火灾!”一起初始并不算大的火灾,却引发全城轰动,个中原因只有重庆本地市民才能理解。

  渝中区消防支队政治委员董平明介绍说,解放碑商圈0.9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117幢高层、超高层建筑,是全球高楼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更拥有建筑高度达到339米的中国西部第一高楼。

  “在解放碑,一扇窗户冒烟,就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灾难。”董平明感慨,这几乎是重庆人的一种集体认知。

  然而,5分钟不到,渝中区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就赶到火灾现场。集结在楼下的28名官兵倒吸一口气:起火建筑高达80米,并且是商民混合楼,起火楼层为10层。

  “当时,楼上10层的大火已由室内烧至阳台,随时可能沿着塑料雨棚向上蔓延,形成消防战斗中‘最忌讳’的立体燃烧;楼旁,是伸手可触及的其他高楼,稍有不慎就会延烧到临近楼房;楼下,毫无缓冲距离的狭窄道路上挤满晚高峰车流和人流,根本无法疏散。”当时参战的官兵回忆。

  “一组内攻、二组云梯、三组搜救、四组警戒。”看似复杂棘手的高楼大火,现场总指挥、支队长王义宽的命令却简练到几乎全是口令,一组组消防员逆火而行,冲进黑烟滚滚的楼内。

  5分钟后,一组到达着火层。

  2分钟后,云梯车出水开始压制阳台火势。

  “二组调整角度,向起火点尽量靠拢;一组启动备用方案,全力破拆。”命令再次响起。

  5分钟后,三组坚毅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报告,全楼26层已全部搜救完毕,无遗漏。”同时,一、二、四组也传来好消息。

  10分钟后,核心火场火情基本控制。

  20分钟后,全楼所有余火被清理完毕,夜色中他们悄悄撤离。

  当夜归队后,官兵们并未歇息,立刻召开战评会,总结此次火灾扑救的经验教训。在大家心中,一次火灾的总结绝不能只是“火灾成功处置,未有人员伤亡”如此简单,他们要努力打磨每一个细节,这决定了在下一次战斗中是否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直到次日1时,战评会才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有这样一支队伍、这样一种信念存在,我们就有信心保卫好山城核心!”王义宽这样评价手下的这只尖兵。

  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的山城首支消防队

  从接警到灭火完毕再到撤离,渝中区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共用时50分钟。这场一开始牵动全城的火灾,最后以悄无声息的方式结束,再一次在公众面前凸显了这支具有百年传奇历史的消防中队强悍的战斗力。

  对重庆这座城市而言,较场口中队的历史悠远到整个城市的消防史都由此发轫,甚至重庆现代消防概念的雏形也诞生于这支队伍。

  1920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尚未远去,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迎来了现代消防史上标志性的一刻。当时的重庆警察厅宣布建立常备消防队,并命名为重庆市警察局消防警察总队第一中队,驻地正是较场口。

  自此,重庆拥有了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建制消防队,即较场口中队前身。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这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但彼时的重庆乃至中国都没有人会意识到,这样一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专职灭火的现代消防队伍,在不远的将来会给这座城市乃至全民族带来怎样沉甸甸的作用与意义。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颁布,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境,抗日烽火燃遍神州。

  1938年2月18日起,日寇为瓦解我抗战决心,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大轰炸。

  “空袭警报尚未完全解除,所有市民都还躲在防空洞里,但消防队员却一脸沉着往中弹起火的地方冲。”当年那支消防队就这样在特殊的战场,与头顶的日军轰炸机做着悍不畏死的别样冲锋。

  这是一场残酷血火与不屈意志的不对称较量,但没有人后退半步。

  “敌机滥炸重庆市区,投下巨量之烧夷弹……盖每次敌机来袭,投弹甫毕,消防人员即以最迅速之行动,冒一切危险驶赴灾区从事工作。”这是1941年6月3日《新华日报》的报道,字里行间满是敬佩与感动。

  在长达5年半的残酷轰炸中,重庆先后有包括消防队长、小队长在内的81位消防队员在灭火时牺牲,平均每个月都有不止一名消防队员牺牲。

  81名消防队员倒在了日寇大轰炸引发的大火中,却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这座不屈之城、英雄之城,直至中华民族夺取了抗战最后胜利。

  百年消防队攻克三大火灾扑灭难题

  曾经的抗日烽火已然远去,但和平年代留给这支消防队伍的考验却并没减少分毫,反而因为一系列客观原因,显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我们中队的辖区,仅从地理条件上看,就占据了三项全国之最。”较场口中队中队长杜东坦言。

  第一个之最是高层建筑密集度。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达到了惊人的6.49平方公里,竟然不可思议地超出了辖区面积。

  第二个之最是地下设施密集度。辖区拥有全国最长的地下环道,长达6.3公里;轻轨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纵横交错排列的地下轨道交通。此外,还有72处地下建筑,43.7万平方米的庞大地下城市商业体。

  第三个之最是庞大的老旧棚户区面积。以著名的十八梯为代表的老旧棚户区,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米,居民8万人;整个辖区因地处核心商业区,日均人流量达33万人,最高峰超过100万人。

  “如果说渝中半岛具有全国罕见的立体式景观,那么我们中队面临的就是全国罕见的立体式消防格局。”杜东表示,涵盖了空中、地面、地下的特殊建筑设施格局,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而平均间隔66米就是一栋高层建筑的超高密度,使破解这道世界性难题的难度更呈几何倍增。

  “破解这道难题没法取巧,所以我们用的都是笨办法,并且是靠几代消防官兵共同总结出来。”杜东说的“笨办法”很简单,就是针对辖区所有重点高层建筑,根据其建筑结构、设施分布、消防水源分布等要素,逐一制定消防救援预案。

  “以解放碑商圈为例,535幢高楼,我们就有535套预案。”他拿出一套《海航保利国际中心灭火救援对象预案》进行分析。

  在这份长达18页的预案中,大到建筑层数、高度、面积,小到各楼层消火栓数量与位置、疏散楼梯数量和性质、消防泵扬程和流量等上百项数据一一在列,甚至包括了方位及行车图、周边消防水源分布图、标准层平面图等一系列图表。

  在“一楼一预案”的基础上,中队总结出了4大类7种高层灭火操法,应对各种类型的高楼火灾。

  “解放碑多年来未发生过一次重特大火灾。”正是这全套精确到单栋建筑的系统消防措施,使较场口中队在复杂无比的解放碑区域,实现了几乎不可能的辉煌战绩。

  除了密集的高层建筑,较场口中队辖区还有重庆规模最大的老旧棚户区。独具巴渝特色的吊脚楼均为全木结构,并且密密麻麻紧挨在一起,几乎不留空隙,一旦失火极易火烧连营。

  十八梯、厚慈街等7条主街及6条巷道中,仅保护性建筑就达286处。而这些街巷中许多都是青石板阶梯,很多地方别说消防车,就连摩托车都开不进去。

  较场口中队依旧针对每条街巷单独做消防预案,并对各街巷不同区域分类,以字母标注。“守备街……梯数:145级;大台阶19级;阶梯总长102米……”这些预案的细致甚至精确到了每一处台阶数。

  2016年8月5日20时30分,已完成拆迁的十八梯废墟失火,较场口中队依靠这套烂熟于心的预案,仅用20分钟不仅扑灭大火,还救出了两名拾荒人员。

  至于庞大的地下道路与建筑,较场口中队甚至在建设之初,就参与到了涉及施工环节中。如今,中队可以做到在无灯光的情况下,准确找出地下起火点与地面对应的位置。

  可以这么说,较场口中队依靠着百年的探索与积累,基本掌握了应对三大消防灭火难题的方法,打造了一整套立体式火灾防灭体系。

  从战场到日常 红岩军魂永在

  庞大而精细的立体式消防格局,来自于较场口中队近百年的厚重历史积淀。对重庆而言,这支消防部队留下的远不止是简单的灭火救灾,更为这座英雄之城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宝贵精神财富。

  早在1920年建队时起,彼时的“中队”第一任消防队长就带头每月省下饷金捐助辖区孤寡老人。或许没人能想到,这一感人的传统会延续到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并在新中国建立后,逐渐发展成为这支消防部队的精神传承。

  “咱们这支消防队伍虽然有沧桑百年的历史,但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红色基因哦!”92岁高龄的吴方吉亲身参加过重庆大轰炸消防战斗,而他另一个身份当时却不为人知。

  “我是在一个地下党员的指引下,开始看《新华日报》,学习党的知识。”吴方吉在地下党员的引领下,迅速向党组织靠拢,重庆解放后立即加入共产党,并且在原消防队员大量流失的情况下,毅然留下继续消防工作。

  “我们那一代消防队员,就是在红岩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吴方吉说。得益于地利优势,较场口中队一开始就受到红岩精神洗礼。

  纯正的红色基因,决定了这支有别于一般消防部队的强大战斗力。

  1979年2月19日,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仅仅两天后,较场口中队10名官兵和重庆支队140余名指战员被紧急征调上火线,成为新中国罕见的一支奔赴真正战场的消防部队。

  守机场、保油库,这支来自重庆的消防部队在时任副中队长刘安友的率领下,肩负钢枪、手握水枪,冒着隆隆炮火转战沙场,直到战争结束才奉命撤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较场口中队突击队第一时间突进灾区,在持续200多个小时的生死营救中,与兄弟部队一起从废墟下抢救出7名生还者,紧急疏散群众260余人,挖出转运遇难者遗体58具。

  火场、战场之上的赫赫战功,并未让这支消防部队就此止步。

  1983年,久受红岩精神熏陶的较场口中队全体官兵自发成立了“红岩服务队”,而这支队伍成为全重庆第一支以“红岩”命名的义务服务队。

  在较场口中队“红岩服务队”,有一项持续了34年的老传统,叫做“攒工资,助孤寡”,即每月义务兵捐出80元、士官捐出120元,用于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

  34年来,较场口中队“红岩服务队”共资助了150名特困老人和300名贫困学生,均为长期资助,其中资助时间最长的,超过了20年。

  “他们是‘铁打的资助流水的兵’!”唐晓军家是特困户,中队数十年来不知换了多少官兵,但不变的是时常都有一群“绿军装”为他家打扫、做家务、送米面资助。

  街道、社区、养老院、医院、学校,较场口中队“红岩服务队”结对共建帮扶的单位达120多个,官兵做好人好事超过6000件。

  2016年11月7日,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为较场口中队“红岩服务队”正式授旗,这也是重庆市第一支正式确定为“红岩服务队”的中队。2017年8月3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签署命令,给较场口中队记一等功。2017年9月6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182次常务会决定,授予较场口中队“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还需要我们继续开创!不管是火场、战场,还是平常的日子,较场口中队的红岩军魂永在!”杜东说。

  李渊 图片由渝中区消防支队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