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旅游 > 正文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让“网红重庆”持久保鲜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5-16 03:55:01 | 记者:韩毅、廖雪梅、杨艺、杨永芹 | 编辑:周游

  湖广会馆彰显传统风貌。记者 魏中元 摄 (本报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今年五一小长假,以洪崖洞、李子坝轻轨、长江索道等为代表的网红景点,把“网红重庆”推上全国旅游人气榜的新高,1735万人次来渝“打卡”。

  但是,由于事发较为突然、景点过于集中,“网红重庆”在旅游、交通、消费、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也经受了一次考验。也就是说,站在更广的视角、更严的要求、更高的目标追求上看,“网红重庆”在城乡全域的潜力和效能,尚未充分激发出来。

  就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旅游、交通、商务、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从多个角度和维度为激发“网红重庆”潜力和效能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

  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需突破八个方面

  五一期间,“网红重庆”人气爆棚,多项旅游指标跃升全国前列,多张美景图刷屏朋友圈……重庆旅游业“一鸣惊人”。

  “网红热”一方面反映重庆旅游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业态丰富、规模壮大、要素健全、支撑有力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市旅游业存在发展不平衡、有效供给不充分、市场秩序有待提高等问题。

  重庆在“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的引领下,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重庆拥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着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势在必为、大有可为。

  具体怎么做?全域旅游是发展路径,我们要从八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发展理念的突破:即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从景点向综合目的地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建设管理向全域建设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转变。

  二、体制机制的突破:过去单一部门、单个景区唱“独角戏”的模式,已不再适宜全景式规划、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新需求。因此,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包括建立“1+3+N”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整合物价、商务、工商、环保、交通、质检等多部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三、“旅游+”的突破:旅游业具有“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拉动力、融合力和集成作用,因此全域旅游更多要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构建“旅游+交通、体育、卫生、生态、科技、工业、农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价值。

  四、投融资的突破:过去旅游投资以政府为主,而站在全域旅游的视角,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国企混改,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支持旅游企业融资等。

  五、公共服务的突破:从基础设施配套、旅游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形成高质量旅游体验。

  六、以旅游产品的突破,实现旅游的有效供给。

  七、以品牌的突破,提升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八、以市场的突破,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市政府旅游发展高级顾问、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

  未来旅游发展必须做好访客体验

  “网红重庆”一战成名,是一件好事,如果人都不来,何谈旅游发展?不过,1700多万人次的游客“大考”,也测试出重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网红景点接待能力有待提升、都市旅游的辐射能力有待加强、城市文化还需加强等。

  重庆旅游的“痛点”,其实也是国内许多旅游城市的共同短板。下一步,扎实推进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是一把“金钥匙”。

  全域旅游要基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全域旅游依托精品景区,没有精品景区作为目标吸引物,构不成游客的消费冲动,但又不限于景区,要上升到区域层面看旅游,构建区域综合目的地;其二,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现代旅游对游客的定义,已不再是简单的“背包游客”,也包括夹着公文包的商务代表、提着书包来的求学者等。更确切说游客应该理解为“访客”,而对访客的吸引物就不限于景区,还包括商务、会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其三,强调“旅游+”,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可以从融合中获取更多资源,提升综合价值。

  然而,发展全域旅游,要回溯旅游的本源,旅游首先体现为待客经济,没有客人,何谈旅游;其次,旅游也是空间经济,一方面指访客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另一方面指访客到达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体验,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再次,旅游还是创意经济,没有独特的吸引物,是引不来客人的,其中文化是创意的源泉;最后,旅游还是生态经济、节点经济(城镇是集中释放点)、体验经济(客人体验感是最高标准)。

  准确理解旅游的本源后,在下一步的旅游建设中,首先就要在地域上全域依托,城市建设、市政管理、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要多一双旅游的“眼睛”,站在访客的角度问问“体验感”;其次,要在产业上全领域依托,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甚至包括非产业领域的融合,如居民形象素质提升等。

  最后,全民共建共享、全社会支撑、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此过程中,都市和文化是核心,重庆都市风情在世界独树一帜,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最大的半岛山城,都市资源是最大的旅游吸引物,需重点打造;文化是终极竞争力,挖掘、提炼和表达文化内涵,是第一要义。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吴普:

  打造“避暑+”产业链 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地势上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立足山地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牵引,融合“大生态”“大农业”“大康养”“大健康”“大旅游”等内容,打造全国首选山地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大有可为。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重庆市民的避暑旅游需求潜力约为500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20%左右。每年夏天都有大量重庆人到贵州避暑休闲度假,带动了贵州、湖北等周边省市的避暑经济。2017年暑期,重庆前往贵州的游客568.49万人次,占贵州暑期旅游接待总量的近10%,居全部入黔游客的首位。由此可见,重庆发展休闲避暑产业可谓自带“粉丝”。

  同时,利用优良的生态资源、舒适的气候条件和大山区、大库区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游客长住乡村,与农户同享一片天、共饮一方水,更有利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石柱黄水、南川金佛山为重点的多个避暑休闲度假集聚区,避暑地产虽然有了,但“避暑+”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武陵山腹地和长江三峡腹地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具体路径:首先,可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避暑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扶贫。

  其次,创办国际性避暑旅游产业大会,推动避暑旅游向避暑经济发展,如“避暑+地产”“避暑+会展”“避暑+康养”“避暑+农业”“避暑+研学”等。

  其三,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打造重庆山城避暑新品牌,推动重庆从避暑旅游客源地向避暑旅游目的地转型。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彭劲松:

  城市管理水平本身就是很好的旅游名片

  重庆发展全域旅游,城市管理的作用巨大。重庆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完善多领域的服务,城市管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随着大批游客“打卡”重庆,城市知名度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重庆应该顺势而为,以此为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做好“网红+”“旅游+”文章。

  将城市管理与旅游相结合,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管理水平就是一张很好的旅游名片。“网红重庆”的基础是错落有致的城市结构与独特地貌,更是优质的城市服务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好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让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有序,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我建议在三个方面深下功夫:一是在城市绿化、桥梁美化以及夜景灯饰等方面做文章,进一步突出重庆山水立体城市特色以及“两江四岸”的大气磅礴,更好地彰显重庆的“山水城桥”之美和夜景之美。

  二是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做文章,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友好性,比如设女性专用停车位、残疾人专用设施、妇幼儿童专用设施等,让游客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人性化。

  三是将重庆市民的耿直、大气、开放等城市文化性格和城市管理有机结合,培养市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让讲文明、讲礼貌成为习惯,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只有提升游客的体验值,重庆才能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网红城市”的热度才能持续下去。

  ▶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余晓玲:

  让更多游客在重庆愿意消费能够消费

  随着重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市商贸发展也迎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重庆要加快建设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让游客在重庆愿意消费、能够消费。

  今年五一小长假,重庆重点商圈和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1.1%。

  从数据看,旅游对消费的拉动力还不够明显,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拉动力不够,一方面缘于重庆的消费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当前游客在重庆旅游的深度还不够。

  比如解放碑、南滨路、江北嘴一线的“两江四岸”旅游资源,是重庆旅游的热点,同时也是重庆区别于其它各地的亮点。因此,重庆可围绕这一稀缺资源,打造都市旅游动线,让游客在重庆形成深度旅游。同时,在这条动线上布局更多特色商业,吸引游客消费,让旅游动线同时也成为消费动线。

  此外,重庆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消费环境:首先要进行老旧商业升级调整,比如渝中区较场口夜市、鲁祖庙等进行升级,市场反映就很好。下一步,要对更多老旧商业进行升级。

  其二,要吸引更多国际化、特色化品牌和产品来渝,形成消费竞争力。

  其三,要增强商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当前,重庆的商业特别是餐饮业,都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随着游客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除了提供本土化的商品外,还应该提供品类更全、样式更多的商品,让游客在重庆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

  最后,结合重大节庆假日,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也很重要。比如在五一、国庆举行商圈联动促销,在暑假开办夜市节、啤酒节等,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消费。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人士:

  用好公共交通 疏解“网红”景点客流量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将采取多项举措,用好公共交通,疏解“网红”景点客流量,包括李子坝站厅扩能、长江索道开通预约门票、开行公交旅游线路,等等。

  五一期间,大多游客都是乘坐轨道交通前往那些网红景点,增加了站厅的客流量。为快速疏散客流量,我们将对李子坝车站站厅进行扩能。

  与此同时,5月15日,牛角沱站新增换乘通道投用。该通道投用后,原换乘通道改为3号线单向换乘至2号线,新增换乘通道为2号线单向换乘至3号线。即3号线换2号线走原来老通道,2号线换3号线走新通道。

  重庆长江索道运能是既定的,在原址上也不能扩建。我们已经推出网上预约门票的举措,以减少游客排队时间。索道网上预约套票计划在黄金周全面推广。游客通过关注“重庆索道公司”微信公众号,在每日24∶00前,可预定次日10∶00—20∶00期间(每1小时2个班次)的索道套票。预约成功后,游客凭本人(预定者)有效证件和手机在预定时段经工作人员验证后进入“预约通道”乘坐长江索道。

  另外,为方便游客乘坐公交车旅游,我们也推出主城第一条启用支付宝移动支付的公交线——渝中区T480旅游观光线。目前主城已有200多条公交线安装了二维码移动支付设备,游客可以使用移动支付乘车。只需下载“愉约出行”APP平台,乘客扫码后,司机通过车辆GPS语音报站器播报功能验证购票信息。目前该平台已有约400辆车支持二维码支付。未来,还将加大公交扫码支付的线路。

  本版稿件由记者韩毅、廖雪梅、杨艺、杨永芹整理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