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重庆迎来数字经济时代·政务 | 智慧小镇、智慧城管、电子税务局、人脸识别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4-14 07:23:40 | 编辑:李振兵

  核心提示

  江北区的“智慧城管”是互联网运用于城市管理的一个标杆,而重庆国税的“电子税务局”则是互联网运用于政务的一个样板。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二者均入选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市长唐良智在致辞中提到的中科云从人脸识别技术,前段时间取得重大突破、刷新3项世界纪录,该技术可广泛运用于安全、警务等领域。“互联网+政务”对于政府职能的履行,以及市民由此享受到的服务,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政务”当然任重道远,但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梁平智慧小镇智能制造项目开工

  投资110亿占地6000亩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 彭瑜)4月13日,梁平智慧小镇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占地6000亩,分为智能制造、电商物流、智慧生活三大板块,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家居电商物流基地。

  梁平智慧小镇由天津亿联控股集团和山东天华集团联合打造,将引进电商,培养电商,发展功能齐全的电商物流产业园,以销定产,实现零库存,形成强大的电商销售端。同时开创实业,发展智能制造,高标准建设规模化、智能化的实业生产基地,形成“电商+实业”的独特运营模式。

  当日开工的智能制造一期——智能家居生产加工区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展厅体验馆、餐厅宿舍楼等,主要生产美式家居、欧式家居、新中式家居、板式家居、电商定制家居和全屋实木整装等系列家居。未来的二期、三期项目则将电子商务向绿色食品加工和服装产业进行延伸和渗透,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网络绿色食品加工、服装交易中心,并辐射全国。

  据介绍,智能制造的智能家居还将有效利用梁平“百里竹海”竹林资源,搭配多种国内先进、智能化的竹材加工生产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竹子这一绿色资源,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的特色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梁平智慧小镇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该区智能化产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家居产业集群集聚、建设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产生强大的牵引作用。

  在智慧小镇开工仪式前,梁平区还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成功签约招商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92.3亿元。

  江北智慧城管 通过机器人排查管网隐患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江北区北滨路,市政工作人员将管道机器人投放进下水道进行作业。作为江北智慧城管的一部分,排水管网智能管理系统对相关问题会自动报警。 记者 万难 摄(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全区每台环卫车的运行状态、路线、水压,以及随车环卫工人的作业类型、时间和区域等,全都一目了然;车库剩余车位提示随处可见,出车库时还能事先用微信和支付宝缴停车费……在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重庆江北区智慧城管入选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

  数字技术如何应用于城市管理,给市民带来怎样的便捷?先看江北区塔坪社区30号小区居民的故事。

  过去,每逢暴雨天,雨水随时可能从这个小区的下水道涌上来,让一楼和整个庭院被淹。是垃圾堵塞还是管道塌陷导致雨水流不走,没有人知道。毕竟,雨水管道在房屋地基下面,不可能露天开挖,同时因为管径太小,工人爬不进去。

  通过软硬件共同组成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雨水长年倒灌的原因,终于被找到。原来,管道既没堵塞也没有塌陷,而是随着地面建筑的增多,这处管道承担的雨水排洪量大幅增加,超出了设计排量,多余的雨水冲开井盖,漫延进入小区。问题找到后,改建方案很快出炉,困扰多年的水患,终于被彻底排除。

  和塔坪小区一样,江北城也通过数字城市管理技术,排查了一次重大隐患。去年初,江北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江北城立交附近的车行道上有一处地面沉降。但当时从监控上看,地面沉降并不严重,只是一个轮胎大小的洞。不过,当工作人员带着雷达检测仪赶到现场勘查后,发现塌陷的地面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空洞,涉及面积多达20平方米。

  事实上,如果没有雷达勘察,就算把地面挖开,也不容易发现有这么大一个空洞,沉降解决得不彻底,很有可能带来二次损坏。

  通过数字化的城管技术找到地面沉降的原因后,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制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将塌陷空洞区域灌注28立方米混凝土,及时消除了道路通行安全隐患。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在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演示。在演示现场,工人打开一个窨井盖,然后从一辆工程车上取下三台设备,系上缆绳,依次往井下送。工程车上的一块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井下污水和淤泥的全部图像。

  据介绍,上述三台设备,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井下进行探测。其中一台装了摄像机,拍摄上述画面;管道流水的水面下部分,摄像头看不清怎么办,一台声呐设备,可用数据呈现出水下部分的情形;管道如果有渗漏,周边则潜藏着塌方的危险怎么办,另一台雷达设备,同样可给予数据呈现。

  事实上,上述三台设备背后,还“另有文章”。它们连接着一个数据中心,后者通过计算,能主动给出趋势性的研判。市政管理部门定期对辖区内的管网进行信息采集,并以此建立大数据库。后者对不同时段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自动生成报告。从报告中,管理人员能一目了然知道哪里的淤泥堆积得越来越多,哪里的管道裂口越来越大,从而在问题爆发前就采取措施“治未病”。

  利用这套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江北市政管理部门能准确找到发生堵塞的管道部位,把露天开挖的作业面从过去的约30米缩短至两米,工作量和施工时间缩短八成以上。2014年前,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每年所花的管网疏浚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如今,管道总里程增加1/3,但每年的费用仅增加100万元。

  重庆国税 133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

  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四月三日,万州区国税局办税人员指导纳税人登录电子税务局。 摄影 程全

  过去,奉节县吐祥镇养殖专业户梁定大每做一单生意,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先把货送到客户手中,然后到几十公里外的税务所去开发票,然后折回,把发票给客户送过去,才能拿到钱。

  但现在,利用重庆国税的电子税务系统,梁定大在出发送货前只需要通过“刷脸”就能获得发票,然后一并送到客户手中,效率大大提高。

  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讲了梁定大的故事,向与会者展示“互联网+政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这个故事的背后,重庆市国税局的“电子税务局”也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入选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

  重庆市国税局为啥会启动“电子税务局”?这种数字化手段是怎样运行的?

  据介绍,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以来,重庆国税服务的纳税人增长了25%;窗口平均业务量增加70%;大量压力集中在主城区,窗口拥堵。同时,大量简单业务耗用资源,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发票领用和代开的比例,占总体业务量的37%、24%。

  如何才能提高办税效率?2016年初,围绕“全市通、网上办、非接触、无纸化”目标,市国税局启动电子税务局项目。同年7月,渝中区、两江新区开始试点,当年末,全市正式上线运行。

  据悉,重庆国税的这一数字化办税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搭建基于自然人的实名办税环境,与公安、工商、银联、邮政和通讯商等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启“刷脸”办税时代。

  同时,这套系统提供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网页版和电脑客户端等多种办理渠道,开发“人脸识别”“一表集成”“新手任务”“跨区报验”等特色功能,实现报告备案、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纳税申报、优惠办理、证明办理6大类133项国税业务的网上办理。

  利用这套系统,纳税人单次占用窗口时间10分钟以上,或一个季度至少来一次的“两长业务”(经常要来、来一次要花费较长时间),网上办理率均超过90%;全市纳税人平均填写时间从半小时以上缩短到3分钟以内,90%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零录入”,余下的10%准备和录入数据的工作量减少90%;新办企业办税时间从法定的累计办理期限15天,前台实际办理时间4至5天,均缩短到当日申请即办结。

  我市的众多纳税人都和梁定大一样,再也不需要长途奔波并排上几个小时队去办税。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4月1日,重庆市电子税务局实名注册用户128.4万人,绑定纳税人90.9万户,基本覆盖全市国税管辖的固定业户。

  云从科技 人工智能从“刷脸”走向全面识人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二○一六年九月十三日,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人脸比对功能。 记者 张锦辉 摄(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无需看脸,只看穿着、体态、发型等也能识人。云从科技在“跨镜追踪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准确率首次达到商用水平。

  作为当下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热门方向,“跨镜追踪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

  4月13日,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众多的场景与产品中都有应用。但是,人脸识别技术只用到了人的脸部信息,没有利用人体其它信息,比如穿着、体态、发型等,而且必须要看脸识人,如果遇到低头、背影、模糊身形、帽子遮挡等情况,就存在一定不足。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补充,“跨镜追踪技术”能在无法获取清晰拍摄的人脸信息时,通过跨镜头连续追踪,仍然能够识人。

  之前,“跨镜追踪技术”的研究成果不够成熟,一直没有实现商用。此次云从科技在跨镜追踪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推动业界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地的进度,推动人工智能从“刷脸”到全面识人的阶段。

  “跨镜追踪技术”水平如何?有3个业界公认的权威主流数据集。云从科技在这3个数据集中都刷新了世界纪录,其中在一个数据集中,其首位命中率达到96.6%,打破了之前“阿里系”在2018年1月创造的世界纪录,让跨镜追踪技术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未来,这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智能安保、智能商业等众多领域。

  “除了跨镜追踪技术,实际上,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与应用上也取得很多进展。”该负责人表示,继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云从科技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承担国家“人工智能”基础项目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跻身人工智能“国家队”之后,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又确定云从科技承担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化项目重大工程——“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应用平台”建设任务。

  目前,云从科技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据统计,国内有能力自建人脸识别系统的银行约为148家,截至今年3月15日,已有121家银行完成招标,其中云从科技中标了88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约为72.7%;在网点覆盖方面,云从科技的客户已经覆盖了超过14.7万个网点,占比约为66.8%。在安防领域,云从科技推动中科院与公安部全面合作,通过公安部重大课题研发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系统,相关产品已在24个省上线投入实际应用。在民航领域,云从科技已经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合作,技术成果及产品覆盖国内80%的枢纽机场。

  今年3月,云从科技还与津巴布韦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将在安防、交通、教育、金融等方面输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