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这座桥通了!两岸群众不再坐船过河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3-26 03:44:17 | 记者:陈维灯 | 编辑:李平

建成通车不久的云阳县养鹿镇小江大桥。记者 陈维灯 摄

云阳县青杠、大同、宝寨3个村与场镇隔着300多米宽的澎溪河,等船、坐船成为村民们无奈的选择。他们做梦都盼着能有一座桥通向对岸——

3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云阳县养鹿镇澎溪河两岸,漫山都是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

3月,正是养鹿镇两万亩晚熟脐橙大量上市的时节。

“年景好,收成就好。”养鹿镇青杠村五组,果农宋国伟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乐呵呵地看着水果商李茂林和几个搬运工将自家堆成山的脐橙分装、过秤,再一袋袋搬到载重10吨的货车上码放整齐。

“桥通了就是方便,再也不用个人扛到小江(当地人对澎溪河的俗称)边,等船过河了。”等船过河,曾是养鹿镇青杠、大同、宝寨3个村7000多名村民祖祖辈辈面对澎溪河时最无奈的叹息。

青杠、大同和宝寨3个村与养鹿场镇仅隔着一条300多米宽的澎溪河。可在以前,这300多米宽的距离却是一道天堑,横亘在所有人的心底,留下经年难以愈合的伤口。

“私人码头,等人够了才开船”

3月的澎溪河一如往常,碧水幽幽。澎溪河畔、养鹿场镇码头上的最后一艘驳船,正缓缓被拖离。

这个让无数村民又爱又恨的码头,结束了历史使命,将尘封在所有人的记忆深处。

这个码头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人能说清楚。

从宋国伟记事起,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坐船就是村民前往对岸唯一的途径,“这水载船渡了很多人,也‘吞’了不少人。”

在三峡水库蓄水前,澎溪河养鹿场镇段不过百多米宽,但水流湍急,有的船就在河中倾覆了。

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水位上涨、水流平缓,但水面增至300多米宽。

2015年2月的一天,澎溪河大雾弥漫。一艘渡船载着10余名村民,在大雾中撞上了停靠在岸边的驳船。渡船倾覆,3名村民被夺去了生命。

一下午,也常是村民在河边等船过河的时间。

“私人码头,都等人够了才开船。”这一等,时常就是半个白天。于是,青杠、大同和宝寨3个村的村民到距离300多米外的场镇赶场,却不得不留宿一晚。

“现在桥通了,都到村子里抢果子”

人过河难,带着东西过河更难。

近年来,养鹿镇大力发展晚熟脐橙种植,青杠、大同和宝寨3个村也种植了4500多亩,部分果园已进入丰产期。

“现在一亩能产2000斤,我们屋头种了20多亩,这就是4万多斤了。”往年,宋国伟家的这4万多斤脐橙,只能一袋袋搬到澎溪河边等船过河,“扛不动了就雇摩托拉,一次拉两袋。”

雇摩托运脐橙,给20块钱,能运200斤;坐船过河,100斤脐橙要给10块钱船费。

宋国伟给重庆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脐橙每百斤售价200元,摩托运费和船费每百斤20元,再加上到场镇雇人装货的费用,“100斤脐橙,这几项成本就要40块钱。”

青杠、大同和宝寨3个村脐橙产量超过2000吨,仅这几项成本就超过160万元。

2017年,3个村脐橙丰产,码头运力却有限,许多村民家里都烂了不少脐橙。

除了坐船过河,就没有别的办法把脐橙运出去?

“走陆路,多绕近3个小时。”养鹿镇人大主席李长城说的陆路,是避开澎溪河,从3个村的后山绕行至云阳县渠马镇或高阳镇。这条路,不仅要多绕行近3个小时,而且由于道路狭窄、坡陡难行,村民只能用载重1吨以下的农用车或三轮车运输脐橙,再到渠马或高阳换装大货车。

“路远,换车,每斤果子运输成本要增加近1块钱,还有啥子搞头?”装满一车脐橙,李茂林一边和搬运工结算着工钱,一边和宋国伟打着招呼,“剩下的果子我全要了,莫给其他人了。”

“以前都守在场镇等果子,现在桥通了,都到村子里抢果子。不预订,啥子都收不到了。”和重庆日报记者道别后,李茂林发动车子,向着山下的小江大桥驶去。

“等桥等了那么多年,能不高兴吗”

小江大桥横跨澎溪河,全长503米。其中,桥梁全长354米、宽9米,引道149米、路基宽8.5米。大桥左岸连接养鹿镇青杠、大同、宝寨3个村,右岸连接养鹿场镇,于2017年12月27日正式通车。

这桥,村民们盼了无数个年头。

“通车那天,3个村每家每户出了100块钱,买了几百箱礼花放了。”宋国伟和上千名村民一起走上桥头,走过500多米长的小江大桥,看着桥下的澎溪河缓缓东流,“等桥等了那么多年,能不高兴吗?”

那么多年,为何现在才修桥?

“也想修,可镇里没钱。”李长城介绍,养鹿镇位于云阳县西北边陲,云阳、开州交界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养鹿镇以长江森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优势,举全镇之力,推进晚熟柑橘发展,全力打造优质晚熟脐橙基地乡镇。目前,养鹿镇已发展伦晚、鲍威尔等6个晚熟柑橘品种2.38万亩,年产量达到4.7万吨,带动了全镇两万多村民增收致富。

有了钱,可在澎溪河上修桥却面临着新的难题。

由于澎溪河养鹿场镇段两岸均是库区消落带,存在滑坡的风险,导致无法修桥。

因此,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小江大桥修建方案,却迟迟未能动工。

“现在建成的桥,是2015年开始修建的,比计划方案长了近百米,将引桥的桥墩建在了消落带之上的基岩上,并在澎溪河深水区修建了主桥墩。”李长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小江大桥也由此成了三峡库区试验性蓄水后实施的第一个深水基础项目。

小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岸群众长期坐船过河的痛苦,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运输,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同时,小江大桥还使养鹿、平安、渠马与开州渠口等乡镇连接更加紧密,周边4万余人因此受益。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