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系统揭示我国约92%的被子植物属进化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3-23 02:42:25 | 记者:张亦筑 李星婷 | 编辑:李平

本报讯 (记者 张亦筑 李星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被子植物是如何进化与分布的?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国内外科学家的联合研究近日给出了答案。3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由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李洪雷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中国被子植物的演化历史》(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China),已由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这也是《自然》首次发表我国系统发育生态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生态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专家共同完成,横跨植物系统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得到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的支持。

“物种多样性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前提,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生物进化历史和机制的研究则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基础。”李洪雷说,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处理,他们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约92%的被子植物属进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中国约66%的被子植物属是在中新世(2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以后出现的;在过去3000万年中,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经历了更加快速的分化。这意味着中国现存被子植物区系相对年轻。

从空间上看,中国东部和西部植物的分化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东部的被子植物属平均分化时间较早,系统发育离散,系统发育多样性较高;西部的植物属则正好相反。

李洪雷表示,他们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草本植物属和木本植物属的分化格局发现,中国西部是许多草本植物的分化中心,3000万年以来,草本植物属分化的比例远远高于木本植物属;中国东部对草本植物起到了“博物馆”的保存效应,对木本植物则兼具“博物馆”和“摇篮”的作用,在整个地质历史中草本和木本植物属的分化速率基本一致。

“这项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还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他们还提出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依据不仅需要考虑物种多样性,更需要考虑系统发育多样性的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物种的进化历史信息。

链接>>>

1、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被子植物既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

2、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比如中国秦岭山脉生长的全部植物的科、属、种即是秦岭山脉的植物区系。它们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环境中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