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会走进巫山县—— “听完报告,我前行的动力更足了”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3-20 04:02:16 | 记者:栗园园 | 编辑:周游

  3月19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会走进巫山县。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本报讯 (记者 栗园园)3月19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农委举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会,走进报告团成员严克美的家乡——巫山县,开启为期一周的渝东北巡回报告之旅。

  在巫山县党政大楼会议中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声中,晏洲、彭阳、简义相、张雪、杨大可、严克美6位报告人依次出场,向现场7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代表以及青年学生,讲述了他们奋斗在农村田间地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那些动人故事。

  作为创业者,晏洲、彭阳、简义相、杨大可着重分享了自己怀揣梦想,在农村创业,不畏失败,几经尝试,最终干出一番事业,并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产业增收的经历;扎根基层的村干部张雪,则分享了自己如何运用智慧大力发展电商,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党的政策更好用之于民的故事。

  同样作为基层干部,最后出场的严克美在自己的家乡作报告,显得格外激动。

  她以“山中自有新天地”为题,讲述了自己走出大山后又毅然返乡,摸爬滚打,带领乡亲们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最终赢得村民信任的故事。

  6位报告人的经历和故事,各有其动人之处,深深感染着现场听众,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6位报告人还和当地驻村工作队代表们座谈交流,针对基层干部们在引导发展种养业、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要着重吸引真正爱农业、爱农村的人才返乡;增强农村吸引力,首先要发展村集体经济;政府对返乡创业人才要给予更多关怀、支持,同时做好引导;发展产业要运用工匠精神,追求细节的极致……这些想法和点子,给现场基层干部以极大启发。

  “今天的报告会特别精彩,听得我多次热泪盈眶,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思想上与报告团成员还有很大差距。”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谭康说,双龙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产业发展,在做好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规划的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谭康表示。

  “报告团成员们的分享让我很受鼓舞,听完报告,我前行的动力更足了!”巫山县巫峡镇青山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吴芙蓉说,在农村工作中,选优配强基层班子十分重要,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了,才能更好带动乡村发展。

  巫山县大昌镇黄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向应灯也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队伍十分关键。 向应灯表示,黄林村将进一步配优配强班子,宣传好党的政策和榜样的故事;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村民生产生活困难;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容更加优美整洁。

    基层实践

发挥榜样力量 当阳乡吸引人才返乡

本报记者 栗园园

3月18日,宣讲团部分成员来到严克美工作的地方——巫山县当阳乡,实地参观调研。这里刚下过雨,山间雾气缭绕,白墙黑瓦映衬着田间遍开的油菜花,美似一幅水彩画。

严克美热情地引导成员们在玉灵村参观,为他们介绍乡里的旅游规划,以及玉灵村是如何实施的。

“当阳乡自然禀赋好,风景很美,且地处小三峡景区,发展旅游前景可观。我们通安村也有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但是在业态规划、风貌改造等方面与当阳比还有差距,接下来还要多多向克美姐学习!”宣讲团成员张雪说。

参观过后,宣讲团成员简义相感触很深。他说:“当地政府在吸引村民返乡创业上做得很好。干部们主动挖掘人才,帮大家做好项目规划,并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这能让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

当阳乡党委副书记李正军介绍,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近年来,该乡注重利用榜样的力量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各村积极利用春节前后的时间,组织返乡的有志青年和创业人士座谈,向他们介绍各村发展情况,并请返乡创业有成的村民现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此外,乡里还组织各村分别建立了微信群,加强与在外务工党员群众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发布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

“目前,全乡每个村都有了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带动力很强!”李正军说,当阳乡如今的发展重点是乡村旅游,在各方力量带动下,全乡已有成规模的农家乐近70家,每家年均收入在2万—3万元。

玉灵村村民李正财,去年在听了村里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后,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具体认识,决定不再外出务工,并利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对自家的土坯房进行改建,办起了农家乐,今年夏天便能开门营业。

李正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通过榜样的带动,如今全乡的凝聚力大大提升。今年春节,在外务工20多年的红岩村村民张华,为回报家乡父老乡亲,主动向村里捐赠路灯95盏,价值近40万元。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