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经济 > 正文
长寿经开区: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3-08 04:47:59 | 编辑:周游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新材料新能源

  钢铁冶金

  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

  科技创新园鸟瞰图

  经开区在腾飞

  欧中电子特气研发中心签约落户、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基地投产、科技创新人才公寓迎来首批高层次人才入住……行走在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地上,到处是一片蓬勃的发展景象。

  长寿经开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6年商务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长寿经开区的25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过去的化工、钢铁两大产业独大转型为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长寿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今年是落实十九大部署的开局之年,长寿经开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全力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目标。

  转型升级 调优五大主导产业

  日前,位于长寿经开区的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川维化工”)维纶长丝工艺技术进入下游应用研究阶段,该技术属国内首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长周期稳定生产。

  维纶高强长丝主要用于复合材料,与基材橡胶、塑料、水泥等复合,达到增强、增韧、防裂、抗疲劳、抗震的目的。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尚属空白,所需只能依赖进口,由于进口该产品价格昂贵,严重影响了国内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川维化工利用FTC平台中试装置成功开展了维纶长丝工艺技术开发,其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目前该中试产品的市场价格预计为8万元-10万元/吨。

  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川维化工在综合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折射出长寿经开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正徐徐绘就。

  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肖庆华介绍,经开区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应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过去,由于重钢、川维化工等“大块头”企业的存在,长寿工业一度被贴上了“化工”、“传统”的标签。长寿经开区不断强化新兴产业招商,产业结构已逐步呈现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2017年,长寿经开区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33:18:21:19:9。

  目前,在五大主导产业中,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支撑长寿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新生主力军。随着LG化学塑料合金项目建成投产、聚甲醛产品逐步向高端化升级、汽车轻量化材料起步发展、纤维级聚苯硫醚项目开工建设、改性塑料项目落地,长寿经开区工程塑料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同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新增6000万平方米生产线的开工,新能源电池电芯、溶剂、电芯回收等项目的落地,也标志着新能源全产业链逐步形成。不仅如此,150万台智能手机项目以及芯片测试、封装及产品组装生产线项目落地,也标志着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取得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落户长寿经开区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2015年9月投产,2017年产值约42亿元、利润13.8亿元、税收0.66亿元,投资强度为约211亿元/平方公里。以2017年计算,产出强度达到了111亿元/平方公里。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长寿经开区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到2020年,长寿经开区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值占比调整为25:21:23:20:11的目标。

  科技创新 催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年伊始,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孵化园建设工地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长寿经开区科技产业孵化园总规划面积约700亩,包括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长寿经开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新基地、光电产业校地合作研发基地和标准厂房,分布在晏家、八颗组团,未来将建成国际合作产业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长寿经开区已成长为重庆“个头”最大的国家级经开区。如何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的同时,长寿经开区将目光瞄准了用科技创新来带动要素结构的升级,而孵化园正是长寿经开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载体。

  “这不是简单地建一幢楼宇,或规划一个园区。”长寿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周莉萍说,围绕研发、企业、人才三条线,长寿经开区将把孵化园建设成为“研究开发→孵化功能专业化→产业培育、人才队伍→专家大院→人才培养基地、企业需求→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生活配套”三条主线的综合孵化园,力促更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长寿经开区积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进程,通过鼓励企业内部研发机构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公司,运用市场化机制吸引、汇聚创新资源,为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原有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以此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在2016年先后推动重庆康乐华控药物研究有限公司、重庆云天化瀚恩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实现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后,2017年4月28日,长寿经开区又与21家法人化研发机构集中签约。此后的3年内,经开区将注资4000万元实行PPP模式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平台,带动这21家企业新增研发投入13亿元以上,从而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大平台,经开区先后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绿色所、中科院宁波所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创新药物、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目前已形成从临床试验、药物研发到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产品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辐射西南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体系,已建有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6家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家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长寿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10亿元,同比增长约63%。

  通过一系列措施,长寿经开区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试范园区”等多项荣誉。

  人才引领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才是产业之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长寿经开区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全国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创新驱动打牢了根基。

  高质量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长寿经开区加大校地企合作,除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共建中科环保技术研究院和长寿中科产业园,还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建了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国家级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此外,长寿经开区还加大与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学系、电子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等院校中心合作,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程硕士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产业发展研判等方面的交流,同时以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为契机,充分发挥利用经开区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积极为辖区企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比如2012年7月进入长寿经开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杨晓战博士进站后,研究“一种高性能电子导热膜材料的制备”项目,利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经炭化、石墨化制备出导热系数大于1500W/m·K、平面抗拉强度大于15MPa的高导热石墨膜,并组建了10条石墨膜生产线,形成年产2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年平均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利润总额1200万元的目标。同时,长寿经开区依托重大课题研究和科技项目,引进15名清华大学博士,参与完成《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等15个研究项目。

  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经开区除帮助企业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企业实现技改外,还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开展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为了吸引人才入住,解决其后顾之忧,长寿经开区在孵化园新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公寓,目前一期75套已建设装修完成。该人才公寓采用精装修带全套家具,配套完善,可拎包入住,目前已入住38名企业高层次人才。

  通过一系列措施,长寿经开区新建成投产企业126户,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243亿元,年均增长16%。

  吴黎 王静 图片由长寿经开区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