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传真:把脉四大痛点 贡献基层经验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张珺 周松 巨建兵 编辑:唐琳

POST TIME:2018-03-05 07:12:06

原标题:

四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乡村振兴战略

把脉四大痛点 贡献基层经验

 

本报首席记者 张珺 记者 周松

3月4日,重庆代表团“谈乡村振兴记者会”现场。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巨建兵摄

“乡村的发展,是我们整个重庆发展的底板,而不是短板。短板是决定装多少水,底板是能不能装水的问题。”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谈乡村振兴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把脉“三农”工作的痛点,畅谈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痛点一 人气不足 “三大部队”成主力

药方:增强农村吸引力回乡创业要平台

“过年期间农村堵得水泄不通,元宵节一过,农村又冷冷清清了。”曹清尧注意到,农村在大多数时候显得冷清,“以前大家都说农村有‘99’‘61’‘38’三大部队,现在‘38’部队也少了。”曹清尧口中的“99”“38”“61”三大部队,其实是指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现在,许多农村家庭夫妻双方均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在他看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不能硬来,得符合规律。“总不能让他们回来喝西北风吧。”曹清尧说,要想留住人,首先要让他们有事干。不同的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有了事业平台和赚钱的机会,不愁没有人心动。

“人家一个月在外面打工挣3000元,回村里来要是只挣2000元,当然就留不住人。”李春奎也觉得人气不旺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难题,“要想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村发展,村里有一个致富带头人,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李春奎表示,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的人气不足、人才缺乏的瓶颈,首先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不一定要强求高技术人才长期蹲在村里,但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其科技成果,来为乡村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痛点二 产业弱小 集体经济需壮大

药方:发展特色产业是根本出路

曹清尧曾对全区行政村的集体经济进行了调研,因为没有发展起特色产业,150多个行政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没有集体收入,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有限,不能给乡亲们办大事。

“乡村产业发展要有规划,要结合自身地域特点。”蒲彬彬表示,发展乡村产业,要强调特色,乡村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适合自己的相关产业,把规划引领与项目支撑结合起来,政府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为乡村带去发展活力。

另外,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要为广大的农民筑牢风险防火墙。蒲彬彬说,近期垫江正探索实施规模化养殖、种植产业的保险制度,由政府出面,与保险公司衔接,为规模化养殖、种植的农户投保,从而提升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

曹清尧表示,夏布就是极具荣昌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之一。荣昌夏布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其延伸出来的产业链,可以很好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刘家奇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睦和村为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睦和村现已发展出以赏花品果、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村民们年均可支配收入年年增加,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痛点三 基础薄弱 交通设施应先行

药方:提高基础设施规建管水平

在记者会上,多位代表提出,要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发展特色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跟上。“我们巫山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努力将巫山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县,通过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李春奎表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以巫山机场、县内旅游快速干道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巫山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要是村里路又烂,住宿条件也差,水电都不通,那会有人去旅游度假吗?”在李春奎看来,乡村振兴最离不开道路交通的改善。道路交通的完善,意味着可以源源不断吸引客源带来消费,还能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

同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还起到了增强农村吸引力的作用。“外出打工的人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想让他回到生活都不方便的小农村,他肯定不乐意。”蒲彬彬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垫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渝万高铁通车,不少曾经在外挣钱的垫江人开始回到家乡发展。

李春奎也注意到同样的现象,前不久,就有在外地成功致富的巫山人回到家乡,在交通便利、海拔适合的村落流转土地,打造极具三峡特色的民宿,盛夏时生意非常火爆。

痛点四 人心不齐 基层组织要巩固

药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是空话

蒲彬彬注意到,一些经济不见起色、发展滞后的村落,多少都存在人心不齐,较为涣散的情况,大家发展生产、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渴望不太强烈。这与那些党建抓得实、致富有道的村形成鲜明对比。

“产业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于党支部。”刘家奇说,村党支部能干事、干成事,就可以在基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样,在李春奎看来,一个会干事、干实事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够激发整个村民群众的活力。

李春奎说,他走遍巫山的行政村,发现一个规律,如果基层党建抓得实,党支部有战斗力,这个村在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上也会有一番作为。为此,巫山将进一步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带头引领作用,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作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刘家奇看到村民们逐渐富裕的笑容,也感受到村民的精神上也需要成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向村民宣传好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结合村规民约,让村民从精神上富起来。

“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提高是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村民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自然而然将带动村里产业的兴旺,而村民们腰包鼓了,则会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提升。”刘家奇说,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凝聚起人心,实现乡村振兴的蓝图。

2018全国两会重报集团全媒体中央厨房出品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