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巴南 > 正文
古镇游火了“田糍粑”
来源:巴南报
时间: 2018-02-28 14:47:33 | 编辑:李涵叶

田芳正在捏糍粑

 

  糍粑因口感糯滑、口味清香,备受市民的喜爱,成为一种常见的食物。而在丰盛镇十字街有一位农妇,正是靠着这小小的糍粑,成为当地的“名人”。

  这位农妇就是田芳,靠着卖糍粑盖上了三层楼的新房。如今46岁的田芳不仅有做不完的糍粑订单,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每年还能有10余万元收入。

  古镇游让糍粑飘香在外

  2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丰盛镇十字街田芳的家时,她正在和70岁的爸爸在做糍粑,捏团、压扁、擀圆,十几秒的时间,一个圆形的糍粑就成型了。

  “田糍粑”是祖传的传统小吃。田芳说,她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自己从小就传承这门手艺,他们的糍粑是用高山糯米稻作为原料,手工石碓窝打出来的,再加上配制的黄豆炒面,非常软糯香甜。

  田芳做糍粑有二十多年了,和别人不同的是,她常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糯米等平常的原料,就能让她做出来的糍粑香甜软糯。因为原料不愁,加上丰盛古镇开街后,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让她家的糍粑飘香在外。

  手工制作生意越做越好

  “好香!里面都放了什么好东西?”正在田芳店铺前购买糍粑的游客李女士好奇地问道。田芳接过话茬说,糍粑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主要是打糍粑有许多讲究。在打糍粑之前,要先将糯米挑选淘净,浸泡两三天,然后将其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时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蒸糯米十分讲究火候,火候不够,打出的糍粑欠软糯,如果火候过了,糍粑又不成型。

  田芳介绍,打糍粑的“碓窝”是用石头做的,顶面有六七十厘米见方,中间掏成半圆。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碓窝”里后,就用青杠木棒不停地捣窝子里的糯米。手工打糍粑是耗力气的活儿,力度和时长要足,力道不够、时间过短的糍粑会显米粒,等到糯米全变成团,看不见米粒,而且很黏时,就打好了。

  “刚打好的糍粑,冒着热气、闻着清香、摸着柔软、看着洁白、吃着滑嫩。”田芳一边说,一边将已经打好的糍粑做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压扁,放在铺满碎米面的箩盖里,等糍粑慢慢变冷变硬后,就保存起来。

  一年收入十余万元

  “我都做了20多年糍粑了!”回想起几十年来的坚持,田芳有太多感慨。田芳从1995年开始打糍粑卖,至今没有间断过。“在‘成名'之前,田芳也是在小打小闹地做,每次都是在丰盛镇赶集的前一天,从凌晨忙到大天亮,一口气做200来个。

  花好蝶自来,货好不愁卖。由于田芳的糍粑口感好,深受市民青睐。回头客多了,托人带的也更多了,价廉引来顾客,美味赢得市场,田芳家的糍粑总是供不应求。她告诉记者,现在仅靠在家做糍粑,2017年就收入10余万元。

  “每天的糍粑都是一个不剩地卖完,从没有剩货。”田芳说,现在不仅店内销售,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也同步上线,同时,随着丰盛古镇游客增多,线上线下销量也节节攀升,货真价实的产品也给她的网店赢得了很好的信誉,货物品种也增加了阴米,2017年,线上销售额就突破2万元。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