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雁回巢 青春在高山深处绽放——记巫山县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彭瑜 编辑:李平

POST TIME:2018-02-26 01:55:12

严克美 记者 郑宇 摄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严克美,就是这样一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立志奉献乡村振兴的年轻干部,是“第一书记”的典型代表。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从小就梦想着能走出大山。然而,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大都市的工作,回到大巴山深处,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让民风彪悍、贫穷落后的红槽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大学毕业生,到红槽村党支部书记、玉灵村“第一书记”,再到全国劳模、连续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严克美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大学生到农村去,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初冬时节,纵然大巴山万山红遍,依然留不住南飞的大雁。当地老百姓说,贫瘠的大巴山比冬天还让人心寒,但严克美这只远飞的大雁回到了故乡,她带来了春天的温暖——

“贺书记,我叫严克美,红槽村的,今年大学毕业,想回来当村支书!”尽管已过去9年,但时任巫山县当阳乡党委书记的贺伟至今仍深刻地记得那一幕——

“你,你说啥?”看着面前这个刚刚冲进自己办公室的20岁出头的小姑娘,身材矮小、衣着朴素、一脸稚气与清秀,贺伟怀疑自己听错了。

在巫山,红槽村是出了名的穷、出了名的条件艰苦,这里村民的“悍劲”也是出了名的,连一些土生土长的老红槽人都管不下来。

但面前这个瘦小的黄毛丫头,却挺直了腰板,没有丝毫胆怯。莫非是真人不露相,难道她真有“两把刷子”?

贺伟迟疑了一会儿,问道:“你一个才毕业的大学生,你觉得你有这个能力?”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比较熟悉。我会用学到的知识改善民风,带动发展,为乡亲们做点事,我一定能很快适应这个工作。”严克美自信满满地看着贺伟。

“待遇低哦!一个月只有三四百块钱,你怕是待不了多久就要后悔。”贺伟吓唬她,“你们村打架斗殴扯皮的事多,我觉得你镇不住。”

“不试一下啷个晓得?”

大学生刚毕业,就回村自告奋勇要当书记,这种事儿在当阳打起灯笼都找不到。贺伟说,当时红槽村正差一名合适的村支部书记人选,而村主任、文书都已年近60岁,他正犯愁时,严克美找上门来。最终,贺伟力排众议,给了严克美两个月试用期。

这一试,就试出了许多故事。

9年来,严克美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为红槽村解决了饮水问题、改善了交通条件、发展了致富产业;担任玉灵村“第一书记”后,她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干得风生水起。

2010年,严克美被评为“全国劳模”;2012年她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2017年她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心若在,梦就在”,严克美最喜欢歌曲《从头再来》中这句歌词。她的心,在大巴山;她的梦,也在大巴山。

去年11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当阳乡,开始蹲点寻访严克美的回归路。

两个月试用期里,她用三件事征服了大家

当阳乡到巫山县城有120多公里,距离湖北神农架景区仅35公里,有“渝东第一乡”之称。红槽村地处海拔1100多米到1600多米的坡谷地带,山上是海拔2000来米的五里坡林场,山下是著名的当阳大峡谷。

“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群众的峡谷意识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那时的红槽村,民风彪悍。2008年11月,严克美走马上任红槽村代理支部书记之初,就遭到了少数群众和村社干部的质疑,“当时有人问我,你有知识、有文化,做其它事我们相信你,但当村支书你可能还不如我哟……”

面对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严克美的第一步就是走访村民,掌握全村实情,表达为大家服务的心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红槽村有7个村民组,260多户村民,方圆11平方公里,不是爬坡,就是下坎。仅仅是走访10多名党员,严克美就花了一周多时间。为加快进度,她决定学骑摩托车。

那时红槽村最好的路就是两米宽的土路,坑洼不平、茅草丛生,道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岩石,但凡车子冲出去,不是头破血流,便是坠落深渊。

“她只有1.55米高,体重只有90斤,摩托车有300来斤,她根本扶不住,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父亲严世文担心归担心,却也知道自己这个女儿,“她认准的事儿谁也拉不回来。”

刚学会骑摩托,严克美就找父亲借了6000多元钱,买回一辆150型男士摩托车,摇摇晃晃地上路了。不久,严克美真出事了——在大九路(巫山县大昌镇当阳乡到湖北大九湖镇)路梨树坪(土地名)转弯处,她骑着摩托车径直冲下悬崖。幸运的是,人和车都被树木拦住,她被送进了医院。

“疯了!一个女娃子骑啥摩托嘛,摔死了怎么办?”那时,李正军与严克美正在恋爱中,他既心痛又生气。严克美却说:“吃一堑长一智,没有搞不来的事情!”出院后,严克美又骑着摩托上路了。

“两个月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她用三件事征服了大家。”贺伟说,严克美用行动回应了大家的质疑和嘲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转正申请。

走访中,严克美发现村民对低保评定意见很大。她就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到每个村民组召开民主评议会,让那些真正困难的人吃上了低保。虽然得罪了一些村民,甚至个别村干部,但更多村民看到了公道与透明,红槽村“彪悍”的民风逐渐有所好转。

之前的大九路,原本规划从大昌镇到官阳镇,再经红槽村,绕开当阳大峡谷、当阳场,直接连湖北的大九湖。后来,为带动当阳大峡谷旅游发展,路线改道为撇开红槽村,通过当阳大峡谷、当阳场。

这在过去,红槽人是要“跳”起来的。这次,红槽人却平静地接受了改道。贺伟事后得知,这是严克美反复开导村民的结果。

“她说,修路是红槽村的大局,也是当阳乡的大局,更是巫山县的大局。旅游路通了,来了游客,还怕没钱修村道?还怕没机会挣钱?严克美说,锅里有了,碗里一定有!她说得有道理,我们信了!”村民王启珍说。

第三件事便是,通过走访调查,严克美在2008年底向全村村民和乡里交上了一份《红槽村发展报告》,提出了以改善民风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致富产业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乡党委、红槽村村民的认可。

黑了、瘦了,哪看得出是个大学生啊

2009年1月,严克美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扩大烤烟种植面积。红槽村土质、气候、海拔高度适合烤烟生长。乡里经过认真调研,计划在红槽村发展900亩烤烟。

“之前只有500多亩,突然增加400亩,都说有难度。”时任村支部副书记的胡军回忆,严克美就让父亲带头将烤烟规模从10亩增加到20多亩,同时又动员村里的亲戚扩大种植规模。

“美娃子(村里年长者对严克美的昵称)家亲戚都抢着种,看来不是啥坏事。”村民们见状也纷纷行动,很快全村新增了400多亩烤烟。

烤烟行情好,红槽村也适合种植,但村民为啥不来劲儿?严克美很快找到了原因,由于没有像样的公路,烘烤烤烟的煤炭得靠人力去山下背,每次背100斤,一次来回要4个小时,如果花钱请人背,卖烟的钱还不够工钱。

“烤烟规模是上去了,可运不上来煤炭,一切努力等于零!”严克美采取倒逼的办法,一方面找到乡领导,“逼”出了1.5万元资金支持改扩建公路;另一方面“逼”村民投工投劳,分段分任务将路基拓宽、路面填平。

工地上,严克美带头挥舞锄头挖土方,挽起袖子抱石头,跑前忙后招呼这儿、叮嘱那儿,似乎永不知疲倦。细心的母亲王启翠发现,女儿不端着碗吃饭了,筷子也换成了勺子,每天一回房就倒头呼呼大睡,“双手打满了血泡,哪还端得起碗、拿得动筷子啊?”

为了这条路,严克美黑了、更瘦了,但她从不叫苦叫累,“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咬牙也得坚持下去!”

终于,赶在2009年烤烟收割前,通往红槽村的道路整修好了,煤炭及时送到了村民家中。现在,红槽村烤烟种植面积已近1200亩,年产值300多万元。

红槽村基础设施欠账多,除了路,饮水也是一大问题。如果连续晴上十天半月,村民就要满山找水,有时还因抢水打架。好几次春节,村民背着水壶到处找水过年,特别苦了老人和残疾村民。

“找到水源是关键。”66岁的孙善同当过红槽村支部书记,关键时候,他给严克美指点迷津。于是,严克美一空闲下来就攀悬崖、钻树林,硬是找到了三岔沟、正槽等6个水源。当她喜滋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孙善同时,孙善同吓了一跳,“五里坡林场那个蒿子坪取水点,几乎没路,我这辈子都没去过,你一个女娃子居然爬得上去?!”

水源有了,买水管的资金却没着落,严克美又到乡里、县里,甚至市里到处找经费,终于找来了水管和安装费。红槽村海拔高,冬天霜冻严重,严克美提出挖深沟填埋水管,避免结冰断水。同时考虑到蒿子坪灌木丛生、地形复杂,她提议组建青年党员干部突击队进山挖深沟。

严克美将村里日常事务交给孙善同代理,自己率领伍仲林、胡军等一群青年党员干部,带上锄头和干粮上山了。每天清早6点出发,晚上9点过才回家。

到第五天,50多岁的严世伍、60多岁的陈廷安……村里30多位村民自发相继加入了突击队。“她一个小女娃儿带着一群男人在山上干这体力活,我们在家里怎么坐得住啊!”陈廷安说。奋战5个月,6个取水点的山泉终于引进了村民家的水缸。

“当初冒险让她试用两个月,没想到她竟然干得这么出色。”在贺伟看来,严克美这个大山里长大的孩子能吃苦耐劳,而且自信敢拼、不服输、头脑灵光。

后来,为带动红槽村村民养羊,严克美自己先喂养了100只种羊,摸索养殖经验,同时为村民提供羊崽。打针、拌料、翻羊圈……她啥都学会干,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村支书俨然成了羊倌。

“有次我到红槽村开院坝会,见她挽着裤腿、满身泥土、一头汗水,正挥着鞭子追赶羊群。”贺伟说,这哪看得出是原来印象中的大学生啊,一脸土气,甚至都不像个村支书。而今,山羊已成为红槽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用真心办实事,群众就会支持你

去年11月28日,就在重庆日报记者蹲点采访的时候,一大早,严克美就接到电话,红槽村二组杨兴国家深夜发生火灾。

“听说高山上下雪了!这么冷的天,老人怕是遭不住。”严克美非常熟悉杨兴国,老人70多岁,老伴已去世,虽然儿子儿媳在家,但老人还是习惯一个人独居。搁下电话,严克美立即驱车前往杨兴国家。

空气中飘来阵阵焦糊味,杨兴国的房子,屋顶已经坍塌,木梁还冒着浓烟,老人的粮食、衣物都化为灰烬,一样都没抢出来。“人没事就好!”见到杨兴国,严克美松了口气。她拨通乡社会事务办公室电话,请求为老人马上解决棉被、衣物等御寒物资,又让老人的儿媳安顿好老人的吃饭、住宿问题,确保老人不受冻、不挨饿。

早在2013年,严克美就通过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考试,成为当阳乡党政办主任。而今,红槽村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为什么还是要找她呢?

“因为我一直坚持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严克美坦言,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没有经验,但有干劲儿,只要踏踏实实办好事、办成事,群众就会喜欢你、支持你、记住你。

过去在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山区,当村干部要讲个论资排辈,支部书记更是村子里说一不二的人,没有点本事和威望,是绝对无法胜任的。严克美才走马上任时,自知一个黄毛丫头给老主任、老文书安排工作会让他们不服气,但全部由自己代劳,就变成大包大揽了,老同志会有想法,自己也吃不消,

于是,严克美在很多工作上采取集体行动——每遇到村里的重点工作,或老同志分管的工作要做,她既不包干,也不分派,而是组织大家一起干。严克美说,自己边干、边看、边学,遇到问题就商量请教,既减轻了老同志的负担,又维护了他们的威信,自己也积累了经验。

“她爱学习、很谦虚,干事主动、遇事民主,尊重老同志。”孙善同说,工作大半年,不论是村“两委”成员,还是村民,大家都从不服气到佩服,开始真心支持严克美的工作。

用真心办实事,严克美不但征服了村民和村“两委”成员,还成了红槽村年轻人的偶像。当阳场上,有一家阿林理发店,店主叫伍仲林,是红槽村人。理发店人来人往信息灵通,9年前,他听说严克美要回村当村支书时,很不以为然。

“后来我却成了她的‘粉丝’。”伍仲林说经常有红槽村村民来店里理发,他便常听到顾客对严克美的称赞,特别是大家口中所说的严克美那份《红槽村发展报告》,让他听得有点热血沸腾,不禁对这个女支书刮目相看。有一次,严克美到理发店理发,对伍仲林说:“你也是红槽村的,又有高中文化,你也可以回村为大家出力的。”

伍仲林虽是红槽人,但已在当阳场上安了家,他理发,妻子开商店,小日子过得不错。可严克美一席话让伍仲林再也无法平静,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严克美一样,回去为村民干点事。

2010年,伍仲林回村并当选为村主任。他放下理发的剪子,与严克美一起挑起了红槽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担子。

“说不向往大城市那是假话。”严克美坦言,回村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常遭遇困难,特别是做事得不到群众理解时,她也迷茫过,也问过自己放弃都市生活,回到农村值不值?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但看到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后,自己又浑身充满干劲儿。严克美说:“留在大城市,我一个人过得很好;回到村里带着村民干,让大家都好起来,这也是一个大学生的梦想和价值所在。所以,我觉得我的天空就在红槽村的高山峡谷。”

就这样,严克美身体力行,团结了班子成员,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她带领村民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致富产业、促进乡风文明,红槽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9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000多元。

敬请关注明日本报刊登的《“雁归大巴山”系列报道(中)》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