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好馆子山高水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2-20 01:26:25 | 编辑:周游

都市生活真好,走到哪里都有好馆子,尤其是那些不取名字不挂牌子的地方,往往聚集着从一代吃到二代的食客。等座儿是常事儿,但谁也不会嫌外面冷,随意找个就近的替代之处。怎么也是奔这一口儿来的,不吃满足了,一天都没法交代。

冬天冷,人穿得厚,桌椅板凳愈显挤挤挨挨。菜单是挂在墙上的,最普通的红色贴字,几乎是小镇青年电影里的道具标配,可喜的是一个笔划也没掉。点餐的柜台也极怀旧,盘子锅子、海鲜菜蔬就摆在那里,真切明晰。当季有什么没什么,一望而知,不消多问。想吃什么,正一头雾水的当儿,当地人早发现了新上的芥菜头,最嫩的,就摆在柜台上。

一时诧异,在这个触屏滑动、扫码结算的年代里,仍有温馨有人气儿的一隅。但它还不像一些装潢讲究的餐馆,看上去格调满满,这样的小店本身就在生活里,就是日常生活本身,如热腾腾的烧卖笼冒出的热气。

年轻的芥菜头,白嫩的绿,清润的甜,淡淡的野菜的苦,几乎让人无法相信,每每以酱菜丝身份出席早餐的那位竟与眼前的是同一物种。芥菜头切片,那是一个怎样的形状呢?记得多年前,去一个好拿康宁锅炖羊肉的人家做客,临行前接到电话,托我帮忙从菜场捎个西兰花上来,千万别忘了。结果,一脸完成任务的喜悦,把西兰花递过去,人家气得直摇头,“哎呀呀,人家大妈背后一定笑呢,可算把这没人要的卖出去了。”

原来,我买的西兰花花小茎长,会买菜的人是不要的,却被我一眼看中,买走了。为不浪费,又或者是为了教训我,炒西兰花里除了常见的一朵一朵,还有一片一片的西兰花梗儿,硬邦邦全不入味。那时哪里会想到,隐身小馆子的芥菜头竟也切成西兰花梗儿的样子,味道却是好得多了。肉脆少筋,下料也直率清爽,全无浓酽之感。食材新鲜,本不需要过度烹饪,切切拌拌就是一道好菜。连动力不足的肠胃,也便因此在一筷子接一筷子的连续动作中,获得抚慰。

不多日,偶然在生鲜配送的列表里看到“儿菜”,竟与我在小馆子里吃的芥菜头长着一样的身材一样的脸。因为数据显示,只剩2件了。即便当真不是一种菜,能成爆款,也至少证明了它味美稀罕。不过,吃进嘴里,即刻确信无疑,暗自窃喜,从此又交下一枚心头好。

但它怎么又叫“儿菜”呢?大概是因为小吧。直到事后较起真儿来,才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的想象力。葡萄多子多福,石榴多子多福,看见初生的芥菜头,还未见芥菜籽,便把一个个芽包环抱根茎看作一个个抱母的孩子,取名“儿菜”,学名“抱子芥”,寓意多子多福。

扯远了,且说这馆子几十年来生意红火,直把旁边房间也摆上桌椅,还是常常坐不下。但就这么着,也没有开一家分店,搞什么连锁经营。因为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麻蛤里从没有一粒沙、店主亲自撬蚌摘葱的朴素用心。想到这儿,我真诚祝愿他长命百岁,薪火相传,这一口儿可不能变呀!葡萄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