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解放碑下的手艺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2-20 01:24:54 | 编辑:周游

繁华都市解放碑,光鲜亮丽,然而却有一些手艺人,在“碑心”周围求生存。他们的存在,如华服边的针脚,不起眼,也不可或缺。他们的命运,也是这个城市变迁最好的注脚。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解放碑上班,闲暇时爱钻小巷。女人生性啰嗦,好好的裙子,一会长胖了要放放腰,一会变瘦了又要收回去;新崭崭的鞋子包包,一会嫌鞋跟高了要锯短一截,一会嫌包包带子短了非要放长一段,各种折腾却乐此不疲。

前几年,单位迁到江北,有空还是习惯往解放碑跑。多年下来,与那些碑脚脚小巷巷里的手艺人成了朋友。

有个专业修理各种皮具的师傅,姓陈。他老婆当助手,打杂。两口子从农村来,多年守着一个小摊摊勤扒苦做。陈师傅坐个小板凳,整天埋头在各种皮鞋包包堆里挥汗如雨,削啊扎啊趟线啊,每天顾客盈门,不少人提来的都是一二线大牌货,要么修补要么翻新。无论旁边摊位的怎么招徕,给出多优惠的价格,人家就是不为所动,认的就是陈师傅这一门绝活。

他这手艺有多绝?一次,闺蜜的香奈儿包,正中位置被老鼠啃出一个大洞,经典的菱格款,那个心疼啊。我受托去找人修理,问了好几家,都摇头说没救扔了吧,或者说可以补,但是肯定看得出来哦。

抱着“医死马”的念头,打算最后再问问陈师傅。不料他那细眼一扫包包,手上活儿没停,嘴里轻描淡写道,放这吧。我瞪大眼,你肯定?补过没痕迹?他笑起来,脆生生答:“对头!”并伸出几个指头。400!我张大嘴。他响亮地嗯一声,三天后来拿。

三天后,我翻来覆去把包包检查了好几遍,竟然没找到半点补过的痕迹。你怎么弄的?面对我的错愕,陈师傅神秘一笑,这个,我老汉传授的独门绝技,说了你也不懂。

此后,所有高难度皮具活儿,直奔这家。十几年下来,夫妇俩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按揭买了商品房,再也不用租房住了,儿子也从农村进城读高中了。如今他们还拥有了一间门面,依然做熟悉的老本行。门面很小,偏巷巷里面,但还是在解放碑脚下。

另一位熟悉的手艺人,是裁缝李师傅。认识李师傅是在20年前,那时他不过30多岁。

一天我去催“货”。正是夏天,中午,几平米的铺子里热浪滚滚。李师傅坐长板凳上,一碗白饭就着一盘大白菜,吃得大汗淋漓。原来,李师傅家在县里,老婆带着两个女儿留守,大的刚读初中,小的才七八岁。他每月赚的钱基本上都寄给家里了。

空调好贵,就算买得起也用不起呀。他扒了一口饭,头发都贴头皮上了。我热得没说几句就逃出了屋子。

那以后,每次去,只要中午,我就买一份鱼香肉丝饭或红烧牛肉面递给他,说吃饭时间了,顺便给你带一份。如是夏天,就在楼下买两只冰激凌,自己吃一只,给他带一只。

不知不觉很多年过去了,一次去李师傅的铺子里,发现凉爽了许多。原来装挂机了。店里洋气了不少,一大摞时装画册不见了,代之以一只白色平板电脑。

李师傅笑得眼都眯起来了,说是女婿送的。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嫁了城里人,生活稳定,小日子过得不错。他老婆和80岁的老母亲现在都住在南坪,一大家子人总算团聚了。

“哎呀,总算一剪刀一剪刀把这两个小祖宗供出来了。你看,娃儿们帮我下载了好多时装样式存起,不管旗袍还是裙裤,你们选哪样我就能做哪样。”他一边熟练地滑动手指,一边逐一指点给我看。

我表示惊讶。如今什么都批量生产,还有多少人会选择麻烦的手工制衣?李师傅得意地撇嘴,“你又不懂了。厂里成衣都是标准型号,特别瘦特别胖的啷个办?对服装设计有特别要求的,需不需要量身定做?比如我那女儿,学美术设计的,她那些同学才叫妖精妖怪哟,上回拿一段窗帘布来要加工一件外套,结果做出来效果还可以,有文化懂艺术的硬是不一样。”

他一边说笑一边坐下,脚轻轻一踩踏板,缝纫机“嗒嗒嗒嗒”,唱得欢快得很。程华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