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南岸区迎龙小学 “三大坚守”彰显背后实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30 03:09:07 | 编辑:李平

啦啦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孩子们精彩的舞蹈表演让人称赞

近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认定结果公示,重庆30所学校上榜,南岸区迎龙小学凭借莲箫项目名列其中。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个“国字头”可不一般。迎龙小学再次闻名全国。

其实,这是一所几年前还名不经传的普通农村小学。说她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她偏居一隅,位于南岸区迎龙镇上,交通不算便利。说她普通,是因为从学校外观来看,没有气派的大门,也没有漂亮的建筑,生源素质一般。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在近年来以“建和谐共生之园,育生命自觉之人”为办学理念,积极培育“生机勃勃的学园、共生共长的家园、逸趣横生的乐园”教育生态场域,在生态文化建设、课程领导力建设、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演绎了一所农村小学的传承坚守突破,也让每个乡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释放生命光彩。

坚守使命

用生态教育点燃乡村教育希望

走进南岸区迎龙小学,一眼就可以看到在被喻为明星树的百年黄桷树下,悬挂着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敲击乐器莲箫。舞打莲箫,节奏鲜明、悦耳动听,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创意相结合,让人感受到这所乡村小学无尽的生命活力。

“乡村学校,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明的载体。办好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孩子与他们家庭的希望,也是乡村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从9年前来到迎龙小学任校长,何萍就将这句话牢牢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上,并付诸实践。

迎龙小学是南岸区唯一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孩子大都生活在留守家庭,有的孩子在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如何让每个孩子快乐幸福地生活成长,成为何萍牵挂最多、思考最多的事情。

2009年,学校集合迎龙镇生态资源丰富这一区域特点和生态学理论,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以“生态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生态迎小,快乐成长”的理念,确立了“管理到位、个性特色、品牌示范”三步发展的办学策略。

快马加鞭自奋蹄。2013年,学校以“生态教育”为核心,提炼出“建和谐共生之园,育生命自觉之人”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文化哲学引领学校文化生态变革、重构。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宜生宜态,至臻至善”的校训,“立志立人,共生共长”的校风,学生在“善思明辨,乐学敏行”的学风,以及“崇智尚美,进德修业”的教风,全校人心齐、风气正,迈上了发展快车道。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这让迎龙小学师生更加振奋。学校表示,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功能定位的确立,为迎龙小学寻求新的发展定位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按照规划,“十三五”时期,学校将深化办学愿景,建设一所生态化、智慧化、人本化的江南新城新样态学校,不断为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目标做出贡献,让老百姓的教育满意度更高。

坚守阵地

用生长课程育生命自觉之人

课程,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才能实现“幸福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想,持续推进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体验生命自觉的过程?

迎龙小学领导班子带头示范,研究协作,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学校将南岸区幸福教育的观念落实到学校教育中,以“生态教育”为核心,在“育生命之自觉,促幸福之生长”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生·长”课程的体系与结构。

具体而言,学校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将学校课程有机整合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与思维、运动与健康等五大领域,按照学生的需求层次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本学科课程(基础必修)、面向群体的成长活动课程(拓展必选)、面向个体的个性特长课程(个性选修)三个层次,形成促进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生·长”课程结构。

其中,拓展必选课程包含经典诵读、数学课外探究、莲箫、N项活动等,个性选修课包含啦啦操、麦笛剧场、竹壳画、奇松积木等。既满足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又拓宽了艺术才能,同时还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在迎龙小学的莲箫拓展课程中,孩子们唱着女驸马的唱词,结合着莲箫的动作,将整个表演用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式表现了出来。

为了确保课程顺利开设,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对课程实施的时间进行了整体规划、合理分配。同时巧借外力,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和新兴商贸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借助重庆马颈热带鱼、吴小平葡萄园等各类植物生态园资源,把地区资源引入课程,与社区志愿者开展如走进工地看父母等活动,邀请具有养殖技术、手工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甚至学生也成为课程资源,学校鼓励有特长的孩子开展悠悠球、魔方等课程,让成长更自主。聘请了迎龙镇民间莲箫第三代传承人赵大惠作为学校莲箫推广顾问,为学校提供了专业保障。

极具生命活动力的“生·长”课程,不仅彰显了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生命自觉”,让他们的成长更精彩。

坚守本真

体艺多点开花助生命自由生长

迎龙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是一道不容错过的亮丽风景,在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上演啦啦操、传统打莲箫、跳踢运动,人人参与其中,展现出良好的精气神。

从2009年发展莲箫项目以来,迎龙小学在该项目上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快乐莲箫闹元宵》参加南岸区首届民俗民间展演比赛荣获二等奖;《莲箫!好耍》参加南岸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在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获优秀创作奖。

以舞动莲箫为载体的艺术活动项目不止于此,学校还积极打造学校啦啦操运动品牌,创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发展“梦之翼”合唱团特色音乐教育,打造美术(植物粘贴画、竹壳画、石头画)特色品牌。

在去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渝北站),迎龙小学vigor啦啦操队分别斩获公开儿童甲组集体花球自选动作和学校俱乐部儿童甲组花球规定动作两个项目的冠军。这也是继2014年该校发展啦啦操项目以来,第二次获得全国双冠。

迎龙小学坚持从特色项目发展向学校整体发展转变,从稳妥性教育向开拓性教育转变,以生态思维培育面向未来的生命自觉、幸福成长之人。

学生王敏身体瘦弱,但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莲箫项目训练后,身体更健康了,连感冒都少有了。邱雨桐、胡月瑶在参加活动中信心大涨,更能干了,纷纷成为班级的文艺积极分子,只要有活动就会组织班级排练。

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参加体艺项目也磨炼了学生的精神意志。陈艳玲老师说,“在此次全国啦啦操比赛中,尽管最开始情况不利,但孩子们自强不息、不弃不馁,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迎龙小学坚持以特色发展、品牌培育为助推,建立起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吻合的特色品牌新样态。如今,学校正精心呵护与培育一株株幼苗在这里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何霜 胡忠英 图片由南岸区迎龙小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