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垫江通过实施“三绿”“三化”“三治”推进绿色田园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25 02:06:33 | 编辑:李平

伟皇农业

标准化果园

周嘉有机肥厂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需要切实推动农业空间布局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变革,助推农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践行绿色兴农发展理念?近年来,垫江通过“三绿”“三化”“三治”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即对庭院、通道、荒山进行“三绿”,达到田园空间布局优化;对种植、畜禽、水产实施“三化”,通过调整生产管理方式,实现农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对白色垃圾、畜禽污染、秸秆燃烧进行“三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向高效绿色转变。

关键词:植绿

对庭院通道荒山进行“三绿”,优化田园空间布局,达到农业生态系统修复

“不仅美化环境,保护生态,还增加收入。”近日,看着房前屋后的柚子树,杠家镇凉水村62岁的柚农徐生泽感慨。

和老徐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凉水村近百多户村民,他们笑着说,现在抬头望柚树,脚下见菜园,房屋周边都是绿色,“像公园一样舒心。”

曾几何时,凉水村可没有这般美丽。前几年,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小孩在家留守,不少土地撂荒,农田没有收益,虽说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得到运用,但大部分拿来堆放柴火、农机具等,土地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完全。

“水土流失严重,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回忆起前几年的凉水村,村支书石安明有诉不完的苦。

去年,垫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康养垫江·绿水田园”行动计划探索实施院坝、通道、荒地的“三绿”。即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发展经济作物;对道路两旁、河流两岸造林绿化;将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打造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

垫江晚柚是发源于杠家镇凉水村的一种晚熟柚,又名(徐家白柚),由于果子富含多种维生素,口感好,2014年更名为垫江晚柚,距今其种植历史有百多年。

去年,正是在镇村领导的宣传引导下,徐生泽才将房前屋后空地,种上10多棵柚子树,并利用套种技术,柚树下种满榨菜、青菜等蔬菜。

“一棵柚树差不多能挂果三四十个,一个能卖6、7块,再等两年,门前这几棵结果后,能增收千多元。”老徐笑着说。“现在村民腰包鼓了,生态环境也美了。”

截至目前,该县种植起垫江晚柚、晚熟柑橘、特色李子等绿色产业15万亩。示范打造高安、长龙、高峰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3万亩;绿化道路200公里、河流730公里;建设美丽乡村20个,靓丽庭院500个。实现公路绿色通道、河流绿色走廊、山地绿色风景、庭院绿色家园目标。

关键词:惜绿

对种植畜禽水产实施“三化”,调整生产管理方式,实现农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

1月10日中午,顾不及午饭的杜宜平,招呼工人将刚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打包装箱,因为前天肖坤订购了8吨多牛粪,下午1点钟就要来取货。杜宜平说,算上老肖订购的有机肥,当天就卖了20多吨,收入2000多元。

2003年,杜宜平返乡回家后,一直从事养殖业,现在仅曹回镇马竺村养殖有650多头肉牛,一年算下来也有好几百万元收入。最近几年,他除了养殖肉牛外,还配套流转了1000多亩的土地,发展起蔬菜玉米等传统种养殖业。

杜宜平介绍,2016年通过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后,养殖场的牛粪变废为宝,沼液还田成了榨菜的营养液,以及通过技术处理,周边村民用上沼气,干牛粪则加工成有机肥,除了自己基地用点外,剩下的卖给种植大户。

在他看来,牛粪除了能卖钱外,还能节约不少农资成本。他算了笔账,一千亩地差不多需要150多吨化肥,一吨化肥800多元,同时还要购进40多吨有机肥(一斤在2400—2600元/吨),两项算下来光农资就要支付20多万元,现在有了有机肥,增收不少。

“杜宜平这种种植养殖循环立体农业,不单单是节约生产成本这么简单,更多的保护了田园绿色资源。”垫江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牛粪科学化处理以及循环利用,一方面利于田土肥力保持,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有机含量,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吃得放心、安全。

杜宜平采取的绿色种养殖模式,在垫江也只是一个缩影。去年,该县对种植畜禽水产实施“三化”,即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种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调减化肥施用量;推进畜禽健康化养殖:实施畜禽养殖兽用抗菌药减量;推进水产生态化养殖:严格控制饵料用量,实行“以水养鱼、以鱼净水”。

如今,通过“三化”的实施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25万亩,减少化肥用量(折纯量)2000吨,推广太阳能杀虫灯4000盏;畜禽健康养殖实现兽用抗菌类药减量20%;推广池塘鱼稻(菜)共生种养模式和甲鱼混养模式达1万亩,实施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底排污养殖治理模式1万亩。

关键词:护绿

对白色垃圾畜禽污染秸秆进行“三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兴农发展

一个月前,一场特殊的招投标在袁达君的果园基地进行。原来,他试图通过招投标方式,为基地里的废旧白色塑料薄膜找买家。当天,经过不断地磋商后,最终被垫江的一家塑料回收加工企业,以2000元/吨的成交价拿下标书。

“没想到废旧薄膜也能卖钱。”袁达君说,在垫江他流转有4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草莓葡萄柑橘时令果蔬等,一年塑料薄膜就要使用10多吨,接近20多万元。

过去,种完草莓后的塑料薄膜,大多成了白色垃圾,随风飘散,田间院坝随处可见。现在通过回收反复利用后,薄膜使用量不仅减少了四分之一,还避免随处乱扔,起到改善田园环境的作用。

袁达君说,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去年他还自发安排10多名工人,成立了废旧薄膜收集工作队,待农事忙完后,将薄膜收集好后进行重新利用。

与袁达君不同的是,杜宜平结合玉米秸秆,利用粉碎机制成了青贮饲料,现在,不但解决了肉牛的饲料问题,保证牛群生长健康外,还避免了秸秆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缘何袁达君、杜宜平能够将废旧农业资源变废为宝?这得益于,去年垫江推进的白色垃圾、畜禽污染、秸秆燃烧的“三治”。

垫江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用为治、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思路和设施标准化、资源利用化、处理无害化、利用循环化“四化”路径,实现畜禽粪便“零排放”;同时,针对田间地块的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白色垃圾,采取农户顺手捡、基地专人拾、政府购买服务集中清的方式,确保田园白色垃圾“零丢弃”;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腐熟还田等新技术,推进秸秆用作草绳加工、养殖饲料、有机肥辅料、食用菌基质、生物质天燃气原料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露天“零焚烧”。

数据显示,目前垫江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33万吨,组建白色垃圾捡拾队伍301个,其中安排4000人专人捡拾白色垃圾。与此同时,还将规划建设有机肥厂3个,生产有机肥达10万吨。

赵童 刘玉珮 周渝津

图片由垫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