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以开放促改革 用改革带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25 01:46:20 | 记者:陈钧 | 编辑:李平

重庆寸滩保税港 林丽江 摄

两江新区地税局金山税务所,工作人员正在指导纳税人使用不动产交易协税房屋查询系统。

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大厅,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来访人员填表。

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大厅,重庆首张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签发的电子营业执照。

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开放可以促进改革,改革可以带来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放管服”改革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作为内陆开放的窗口,重庆发展的引擎,两江新区更是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内陆开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战略举措,借鉴总结浦东、滨海等国家级新区改革发展经验,以大部制改革为基础,推动新区政务中心、自贸区政务中心为代表的行政审批改革,让政务服务更加优化,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管理为代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和综合集成平台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出台了“放管服”改革40条,在“放管服”改革的驱动下,两江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高达52.8%,平均办理时限由24.4个工作日缩减为9.3个工作日,办理提速61.8%。

通过持续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两江新区开放环境更加优化,成功激发了辖区内的市场主体活力。

“不见面”审批

企业注册审批提速90%

动动手指就能上传所需材料,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营业执照,免去舟车劳顿,也节省办公用纸,这样便捷又绿色的企业登记注册方式已经率先在两江新区实现。

据介绍,目前在两江新区,申请人只需通过重庆市工商公众信息网上传办理所需材料,再通过名为“重庆工商”的手机APP核准信息并签名,就能将申请提交到审批部门,无需再递交纸质材料。

从线下提交到网上申请,营业执照的“无纸全程电子化”办理让申请人和工作人员都受益匪浅。而从完成资料提交到执照办理完毕,一般只需要两个工作日。

“不见面”审批改革是目前两江新区正在发力的领域之一。“两江新区正在深化拓展网审平台功能,推进网上全程办理,建立‘不见面’审批目录清单,凡是可以通过网上申请的审批事项一律实现网上办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主任邓科说。

目前,两江新区已形成含企业名称网上申报核准、初设公司印章办理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内的第一批“不见面”审批清单。

数据显示,两江新区已经大幅取消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226项调整为32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218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市场准入环境显著改善。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5892户,注册资金854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8%、11.2%,市场主体净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还建立了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服务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2个工作日,提速90%。

此外,两江新区开展的“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认缴制”等多项改革,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两江新区逐渐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以构建行政审批管理新格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已经集中了市区两级199项行政审批权限,实现“一站式”集中审批,做到“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

“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动数据替代群众“跑路”

除了在企业注册审批层面的一系列改革之外,两江新区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审批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激发市场活力。

在两江新区国土房管分局的登记信息自助查询机器前,群众只需放上二代身份证,就可自助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一键自动出具加盖自助查询专用章的查询结果,不再需要取号排队。

两江新区国土分局局长孙阳介绍,此前,由于登记系统与地税金税系统目前无法实现完全数据交互,开发企业和办事群众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经常需要在两个部门之间来回排队跑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局自主研发了协税系统,2017年5月上线运用后,系统可主动向地税部门按业务申请推送不动产登记查询结果。

“实行数据跑路后,解决了98%以上的协税查询问题。”孙阳说,开发企业、群众直接前往地税部门便可一站式完成交易所需的不动产情况核查、核税、缴税,二手房交易群众减少2次排队跑路,开发商减少3次报件跑路,登记机构档案查询量减少30%,税务部门工作量减少20%,不仅提高了开发企业和办事群众满意度,还降低了征税风险和廉政风险,并且惠及了接近15万名办事群众。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国土分局的这项探索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通报表扬。这也是全国本轮放管服改革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案例之一。

此外,2017年年底,两江新区地税分局也在全市率先推出契税票传输电子化系统,初步实现了两江新区范围内地税与国土部门信息传递全电子化交换流程。

作为协税房屋查询系统的功能扩展,该系统上线之后,地税部门通过终端设备扫描完税数据上传至该系统中,并将契税票电子影像资料进行存储,由国土部门根据需要在协同系统中进行信息提取。

同时,交易信息的全程电子化也能促使房产交易信息的沉淀,方便地税和国土部门实时进行信息抓取和分析,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互通。2017年8月,两江新区规划分局正式上线运行“规划报建通”软件,迄今为止累计对30多个项目进行了电子报批审查,准确率高达100%。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两江新区规划分局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个系统的上线将此前的人工审查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审查,审批效率也大幅提升。同时,还融合了国家对于总图制作的相关标准以及重庆地方的相关审查要点,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建设单位的出错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有名的山地城市,重庆也面临着全国最为复杂的建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报建通软件的正常运行,也意味着重庆已经在国内率先攻克了山地城市建筑间距审核电子化问题,对全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

两江新区还建成了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据介绍,该平台首期涵盖建管服务、智慧工地、企业窗口、重点项目、海绵城市、建筑节能等6个子系统,后续拓展N个子系统,将形成覆盖“建设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含平台公司)、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一体化平台。

“通过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两江新区极大地缩减了审批流程,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用大数据监管市场

探索建立云政务生态系统

在两江新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已经成为市场监管的“利器”。

通过大数据采集归纳,两江新区6.3万多户市场主体以及由此产生的上百万条数据,都整合在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上,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业务信息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市场监管大数据库,掌握市场动态、防范监管风险,实现精准监管。

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将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分为了A、B、C、D四类,A类为诚信守法市场主体,B类为一般失信及许可缺失的市场主体,C类为严重失信市场主体,D类为被依法吊销证照及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而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分类,该局也采取了相对应的监管措施。

目前,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已经通过与国税、地税等单位制定信息化共享发展规划,实现了两江新区市场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共享,用“互联网+政务”的思维,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也将促进两江新区信用社会的建设进程。

2017年9月,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又在整合了工商等部门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和族谱图,将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的信息全部录入,对企业进行全景式画像,在防止企业风险的同时也为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这些数据,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就能对企业的人员招聘、社保缴纳、广告投放等信息进行分析,以判定其是否成为僵尸企业或者空壳公司。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两江新区依法清理“僵尸企业”“空壳企业”4157户,清理整顿投资类企业1259户。

除了用大数据监管市场信用外,两江新区还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云政务生态系统。

前不久,两江新区官网改版后上线,新版官网核心产品之一的“两江通”系统,将各部门、机构、企业信息集纳在官网上。目前,辖区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及600多个社会服务事项已全部纳入“两江通”体系。

“新版的核心功能,其实就是一个‘政务通’。”两江新区宣传部长张黎介绍,新版官网不仅把辖区企业、部门、机构的基本信息“搬”上网,还对相关事项的负责单位、机构、职能进行了关联,甚至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具体的办事人员、门牌号、通讯录等。这样一来,市民或企业只需要通过官网,便能实现办事“认得到门,找得到人”,从而提升办事效率。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两江新区内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两江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增势良好。2017年,两江新区落地登记外资企业937户,投资总额1766.14亿元,注册资金1142.8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5.51%、27.91%、28.53%;注册资本、投资总额连续位居全市第一。

目前,两江新区正按照企业全生命周期,对涉及的审批准入、过程管理、执法与安全进行全面改革,充分利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核心区、中新项目核心区“三区”叠加的优势,勇当改革开放创新排头兵,全力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两江新区推出全市首家契税票传输电子化系统

系统优点

1、减少了纳税人在地税和国土两部门之间往返的时间

2、最大程度避免因税票遗失而造成的无法领证现象

3、杜绝不法分子伪造税票领取房产证的情况

使用效果

群众直接前往地税部门便可一站式完成交易所需的不动产情况核查、核税、缴税,减少2次排队跑路,登记机构档案查询量减少30%,税务部门工作量减少20%,不仅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还降低了征税风险和廉政风险,并且惠及了接近8万名办事群众。

 

经典案例

服务型思维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两江新区租赁2500台机器人服务企业

本报记者 陈钧

在两江新区,服务型思维同样打开了其他国有控股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为当地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提供动力,实现多方共赢。

机器人产业是两江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14年9月,两江新区管委会牵头组建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资金服务商。

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申辉昌表示,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它不是一家单纯追求利润的企业,而要更多地布局产业。“我们是国内首家以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投融资为主业的融资租赁公司,用金融的方式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在客户端,我们整合订单需求,‘团购’机器人,这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也降低了现金流压力。对机器人制造企业来说,‘团购’带来的大订单当然也求之不得。”

有关数据显示,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3年多来,用这种模式租赁了2500台机器人到汽车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实现收入约35亿元,目前已和全国几十家企业单位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以长安汽车为例,我们从一个机器人制造公司购买机器人租给长安汽车,他们支付首付款,以后分期还款。对他们来说资金压力小了,可以把钱投入到研发等其他领域。”申辉昌说。

更为关键的是,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租赁的机器人全部为“重庆制造”,它们中,约有70%来自川崎(重庆)机器人工厂。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2015年10月,借川崎duAro双腕机器人产品发布会在重庆举行的机会,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就与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释放大量订单,辐射西部市场,带动重庆及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提高重庆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两江新区国税局助京东方闯“一带一路”

本报讯 (记者 陈钧)1月24日,记者从两江新区了解到,两江新区国税局通过前往企业了解企业产品出口形势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涉税事项变化情况,2017年为京东方办理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21.80亿元,为企业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研发,以及进军“一带一路”提供了支持。

据京东方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自建厂起至2017年12月底累计已收到退税款32.75亿元。“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税务部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保驾护航的税收协定和准确定位的《税收指南》,让我们‘走出去’变得更加容易。因为《税收指南》,我们迅速掌握了当地的税收政策,与白俄罗斯、新加坡、斯洛伐克等13个‘一带一路’的国家签订合同,2017年实现出口贸易额近去年的2倍,给拓展业务提供巨大支持。”该负责人说。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国税局还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以该局推出的套餐式服务为例,该项服务创新推出新办纳税人综合办税套餐,整合企业信息补录表、注册授信信息表、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等6张新办纳税人常用表单,实现纳税人填写一次,全部通用。涵盖电子税务局注册、信息审核、税种核定、申领发票、领取三方协议等13项频发业务,在纳税人信息一次采集、资料一次报送的基础上,税务部门通过在办税前台设立快速审核窗口,实行一次集中受理、一次办结出件,新办纳税人办税时间缩短近60%。(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锦辉摄)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