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40年砥砺前行 打造三峡库区腹心中医医疗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25 01:42:34 | 编辑:李平

环境优美的住院部大楼

医院一角

中医护理

膝关节置换手术

门诊部导诊台

1977年11月,云阳县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40年筚路蓝缕,云阳“中医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历届云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医院的鼎立协助下,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及优质护理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个别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彰显“三甲”医院服务能力的同时,救治水平亦赢得了社会及患者普遍赞誉。

40年风雨40年耕耘,云阳“中医人”用岐黄之术获得患者好评,用仁爱之心赢得社会认可,为区域内百姓健康指数的提升贡献了绵薄之力。

40年耕耘,厚积薄发

牟建国,医院肛肠科创始人,号称“云阳中医外科第一刀”。1月17日,在肛肠科门诊部,头发花白的他正接待着一个个患者。简短的一席谈话,道出了他对医院深深的情怀。据他介绍,40年来,云阳中医院实现了两个跨越:一是2003年医院从老城搬入新城,二是2014年医院从新城搬入北部新区。短短数十年,医院在硬件、管理、医疗技术及人才队伍等方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私立医院高薪而愿意返聘上岗,主要是离不开‘肛肠科’这个孩子,它是我一手创办的,看到它有今天的辉煌,我感到很欣慰。”牟建国说。

李术,医院副院长,分管医疗质量与安全及管理。这位1993年就职医院住院部的年轻医生,如今变得沉稳、干练。他说,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牵动医疗安全,所以,医疗质量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40年来,医院对于医疗质量的提升从未间断,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医院在医疗质量上除了做到精细化管理,还必须体现中医药特色,各项考核指标必须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目标严格执行,如非药物治疗必须大于或等于10%,中药饮片必须大于或等于30%。”李术说。

彭自年,医院麻醉科创始人,2017年12月退休,如今返聘后正带领着年轻的‘麻醉人’攻克着一道道难关。“在我退休之年,能看到中医院今天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与欣慰。之所以选择返聘,是因为我离不开我辛勤耕耘了20多年的岗位,我舍不下医院,更舍不下科室的同仁们。”1月17日下午,手术间隙,彭自年说出了肺腑之言。据他介绍,麻醉是一个高风险职业,除了过硬的技术外,还得有严谨的职业操守。2018年,除了完成繁重外科手术的麻醉外,还计划向门诊麻醉、口腔麻醉等领域拓展,力争减少更多患者痛苦。

何国军,医院骨伤科主任。说起医院的发展变化,这位年轻的科主任话语不多。但透过他的话语,流露出了对医院的不尽赞誉。“除了向老一辈‘中医人’学习外,更要发挥我们年轻人敢闯、敢拼的劲头,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超的医疗技术回馈广大患者。”何国军说。据介绍,2017年8月,骨伤科顺利通过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验收,2018年,计划开设骨伤科二病区,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40年梦圆,跻身“三甲”

2016年12月2日,经过评审专家组对云阳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功能所涵盖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文化建设和“治未病”服务8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综合服务功能所涵盖的基本要求与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药事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检查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云阳县中医院以创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凝聚全院的智慧与力量,围绕中医特色、中医疗效、质量、安全、服务、管理这条主线,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升内涵、持续改进,实现了技术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在医院精细化管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医院公益性等11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最终,云阳县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事实上,创“三甲”实现了医院“质”的飞跃。创“三甲”必须在医院规模、人才队伍、质量管理、病员护理、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以前有着脱胎换骨般的巨变。

院长龙泉在回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说,“三甲”的成功创建不是医院发展的终极目标,也不是在名誉上简单拿到一块牌子,是为了给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望闻问切”脱胎换骨,硬件投入不断升级

1959年4月21日,中医轮训班第一期结业,设立门诊部,开设中医内科、外科、针灸科和配方部(药房),医生救治病人多靠传统的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治,“一根银针、一堆火罐竹筒走天下”成为当时中医治疗的代名词,诊疗水平受到极大限制。

如何改变设施设备落后的格局?如何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一代代“中医人”在困境中不断前行……

据悉,医院在经历移民整体搬迁、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等重大节点后,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及服务能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医疗设备的“鸟枪换炮”,对病人病情的把控也有了底气。医院目前集中采购了飞利浦1.5T磁共振、西门子64排螺旋CT、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C臂等大型医疗设备160余台件,提高了医院的诊断检查水平,让人民群众直接享受到了“三甲”创建带来的福利。业务用房也由当初的两个门诊发展到现在5.38万平方米。

据介绍,2017年,全院急诊量182841人次,由“120”急救绿色通道接诊5104人次,其中危重患者3164人次。3年来,共开展新技术34项,二类新技术5项,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肿瘤热疗、肾脏连续灌流技术、中药结肠灌注技术,填补了云阳县的技术空白。

人才科研齐头并进,保障医院健康发展

凤非梧而不栖,3年来,招录引进硕士研究生8名,大学本科生76名,进修培养院内专业技术人员67名,晋升高级职称25名,全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为62.84%,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为60.61%。先后多次邀请重庆市中医院、大坪医院、西南医院、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的管理专家和临床专家来医院交流指导和传经送宝。

科教能力显著增强。据悉,创建以来,承担了市级科研项目1项,县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荣获云阳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社会成果三等奖3项;与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结盟,成为三峡医高专双师型教学实习基地。与重庆市中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全面指导提升医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将健康体检与治未病科完美结合,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辩识等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和健康扶贫等民生实事工作,对口支援和帮扶乡镇卫生院21个;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三峡中心医院分别建立了远程医学会诊中心,极大提高了医疗救治水平,解决了危急重症患者的后顾之忧。

患者满意视为中心,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1月17日,在住院部3楼透析室,家住云阳凤鸣镇桂泉村的黄女士说,从老院开始,至今我已透析8年。在这8年间,我在亲眼见证医院变化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医生、护士的耐心和细心,为她们的辛勤付出点赞。

优质护理是缓解医患矛盾的枢纽,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抓手。据护理部主任蔺慧介绍,护理不是简单的对病人进行“照顾、服侍”,而是用专心、细心、耐心服务患者,让患者感受家的温馨。“三甲”成功创建后,通过《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等为主题活动的持续改进,进一步规范了操作规程,强化了护理质量。从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患者安全着手,成立护理专项小组,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使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优质护理病房全覆盖。病区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由去年的17项增加到现在的21项,以“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举行了手卫生创意比赛及首届消毒供应中心知识竞赛。

据悉,全院建成12个优质护理服务病区,5个特殊科室均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科科有特点,人人有亮点,护士的工作由被动服务上升为感动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塑造中医文化品牌,特色优势日趋明显

中医是传承,文化是精髓。近年来,云阳县中医院在中医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深入,大力弘扬和推广中医文化理念,树立以厚德精医、传承创新为核心的医院宗旨,使医院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通过创建,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全院共制定了1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51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9个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42个中医护理常规、67项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并及时应用于临床。

中医院作为县内中医龙头,中医药法颁布后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彰显“中医”特色。截至2017年底,门诊中药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50.49%,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18.87%,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15.57%。制定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共55个。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79项。

以文化人培育仁爱中医精神。2015年新院落成后,门诊大楼内部以“仁”文化为线索,围绕门诊大厅为主要打造区域,并在各科室设置科室文化展示区。住院大楼以各科优势病种为宣传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

“医疗服务及思想教育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传承中医文化精髓的同时,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培养全院职工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树立集体荣誉感。围绕‘大健康’的指导思想,将中医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患者有病可医、有病能医。在医疗技术及医疗质量全面提升的同时,确保‘大病不出区县’的目标实现。”院党总支书记王林辉说。

学科建设不断完善,救治能力更有保障

近年来,云阳县中医院为救治更多疑难重症患者,按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一级临床科室设有22个,二级临床科室设有肺病科、脾胃病科、心病科、肾病科、脑病科共5个。另外,每个病区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据介绍,肛肠科、肾病科、骨伤科是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是重庆市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是国家中医特色专科(2017年10月通过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验收)。三个重点专科共有专科设备137件,其中中医诊疗设备74件,充分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重点专科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中医治疗率均达到100%。目前,按照胸痛中心创建标准积极准备,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等待专家组验收。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按照专科标准积极准备创建市级重点专科,成立康复科、心病科、中医妇科、脑病科等科室为院内重点专科,争创市级重点专科。通过强化学科专科建设,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患者口碑逐年攀升。

“面对未来,我们将在服务质量、医疗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不断超越,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根主线,用‘心’服务,用‘心’治疗,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宽松、舒适的诊疗环境是我们的不断追求。”龙泉说。

链接》》》

云阳县中医院40年大事记

1958年1月5日,云阳县卫协会由天花宫搬到十字街,后为中医院院址。

1958年10月20日,云阳县卫协会开办短期中医轮训班,1959年,轮训班开始设立中医门诊部。1960年8月,共举办轮训班5期,培训学员256人。

1960年秋,开办四年制中医轮训班,招收城关、云安的初中毕业学生学习中医,毕业后全县统一分配。同时举办短期的中医、药剂、财会、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中医函授班,为全县培养医、药管理人才。到1965年,共培训各类医务人员682人。门诊部当年门诊量达到45776人次,总收入达30741元。

1965年10月,拥有十字街、三板桥两个门诊部,设置简易病床。

1977年11月,云阳县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职工23人,固定基金30563元,活动资产28128元,土木结构房屋1300平方米。批准开设病床30张,设中医内科、外科,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业务。

1987年,根据万县地区地卫字(87)16号文通知将云阳县中医院由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改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2002年4月1日杏家湾门诊隆重开业庆典。

2003年5月16日,中医院全体职工在新建成的医疗综合大楼前宣誓上岗,标志着云阳县中医院率先圆满完成了县委县府交给的移民搬迁任务。

2013年2月“三甲”医院创建全面启动。

2014年1月1日北部新区新院正式对外开业应诊。

2016年12月2日,云阳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终评验收。2017年2月“三甲”中医院批复通过并挂牌。

马太超 曾 凌 图片由云阳县中医院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