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均衡发展做表率 助力重庆教育迈步新时代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9 01:28:15 | 编辑:周游

农村村小的孩子在新修的操场上奔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城市强。

新时代的重庆教育如何再添新动力?

日前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着力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和“三大攻坚战”,其中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行动计划、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行动计划以及精准脱贫攻坚战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更好的教育造就更美好的生活,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更是一个响亮的号令,也是重庆对广大百姓作出的民生承诺。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扎实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工作方方面面,重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表率:教育保障力度不断增大,控辍保学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越来越多,城乡学校展露新颜,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校园文化内涵愈加丰盈,学生资助精准到位……

用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新时代,重庆肩负光荣使命昂然奋进。

关键词:强化教育保障

“三大路径”见证均衡时代

5年来,我市大部分区县已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城乡学校校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00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拔地而起,新建小区配套学校不再难,好学校就在百姓家门口,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共享,城乡师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5年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督导“三大路径”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力度,不仅补上了“短板”还啃下了“硬骨头”。

义务教育均衡的脚步清晰而有力。

市委、市政府相继印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政府还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工作,使全市上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推进格局。

日前市政府还专门下发《关于统筹推进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掀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5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

“十二五”时期投入基础教育经费共628.4亿元,2016年全市地方教育总投入886.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投入436.37亿元。同时,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投入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保障教育均衡有机制、有政策、有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督导的“指挥”。

2015年我市出台《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将教育督导提升至法治化发展轨道。教育督导行动有高度也有深度,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督导责任区346个,配备中小学责任督学1442名,在全市5347所学校悬挂责任督学公示牌,实现教育监管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

督导让教育在阳光下运行,捍卫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改善办学条件

“补短扬长”承载幸福愿景

丰都县高家镇中心小学侯氏教学点只有40多名学生,但他们一样可以在计算机室、科技室等功能室中快乐学习。其中一个年级只有3名学生,但他们所在教室一样安装了电子白板。

酉阳最西部山区里的清泉乡中心校学生在搬进宿舍那天非常激动,翻修新宿舍之前学生上学很不方便,有学生甚至到学校单面就要走近2个小时。现在高寒地区的孩子们冬天也不怕冷了,因为他们的教室都装上了供暖设备。

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市累计统筹安排各项资金81.36亿元,新改扩建校舍242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325万平方米,投入22亿元配置教学仪器和生活设施,D级危房消除率、寄宿学生床位率等多项指标达到100%。

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避短”的同时还要“扬长”,也就是通过新建学校特别是加速新建校区配套学校建设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缓解“择校热”、“上学难”、“大班额”等百姓“揪心”的问题。

以我市区域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等新情况指导各区县及时开展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近年来,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校131所,新增学位26万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状。

同时,我市即将出台的《重庆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为解决住宅项目业主子女入学需要而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要与对应的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一座座新建、改扩建后的新学校拔地而起,承载着民生愿景。

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的同时,我市还改革创新出“领雁工程”“校校牵手”等捆绑发展模式,以及试行委托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寻求智力扶持等模式。

如今,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实现“全覆盖”,28个区县开展委托管理和学区制管理试点,对678所城市配套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委托名校进行管理,缩短了新校、弱校成长周期,18个区县开启“名校+分校”之路,6个区县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让优质资源实现了统筹共享。

关键词:提质量强内涵

“立德树人”坚守学有优教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渝中区教委《以创建德育品牌为抓手整体推动区域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沙坪坝区教委《围绕中心抓党建立足规范谋创新》等10个案例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奖。

这10个案例从德育品牌建设、礼仪教育、研学旅行活动等方面展示了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经验,以及中小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成果。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如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已成为我市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我市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意见》,同时出台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6个系列文件,增强了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践大课堂“1+5”行动计划、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2+2”项目试验等,已建成300余所市级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和1200余所区县级特色学校,促进了中小学生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教师是让每个孩子学有优教的“第一人”。要让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真正走进孩子成长每一个环节,需要更强大的教师力量作支撑。

为了让更多教师在农村留得住、教得好,我市用特岗计划、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多种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缺教师的问题。

同时,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实施起“本土化、定向制、全科型、分段式”的一专多能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并提高教师进修培训、研修层次,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并聚焦国培项目在全国首创“置换脱产”的培训模式,助力城乡教师均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惠民”牵引城市向上

孩子们每天吃什么、吃得好不好、有不有营养,这不仅仅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更是牵动教育部门的问题。

改善学校食堂条件,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9.05亿元,新改扩建1957所学校食堂,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2个国家试点区县和2两个市级试点区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惠及学生86万人。

目前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平均值达到81.28,比2016年增加4.47。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非常多,除了用营养改善成长,我市还通过控辍保学、保证随迁子女就学、强化留守儿童关爱、落实贫困生资助等方式解决民生难题。

针对留守儿童,我市健全关爱体系并完善普查登记、家校联系、结对帮扶、强制报告等制度,全市基本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工作目标,22.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学有优教。

针对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全市接受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增加到2016所,接收随迁子女34.5万人。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36所,95%以上特教学校达到中小学标准化要求,确保了每个孩子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

针对贫困学生,小学、初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和1250元,非寄宿建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天6元、初中每生每天7元,今年资助资金达到5.5亿元,惠及学生306.91万人。

教育是牵动城市向上的力量,教育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天,重庆教育正倾力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数说均衡】

加大经费投入

▶“十二五”时期,中央和市级投入基础教育经费共628.4亿元,2016年全市地方教育总投入886.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投入436.37亿元。

▶2017市级投入贫困区县基础教育专项资金78.02亿元,占投入区县资金总额的59%,其中投入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6.1亿元。

▶我市累计统筹安排各项资金81.36亿元,新改扩建校舍242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325万平方米,投入22亿元配置教学仪器和生活设施。

保障教育公平

▶全市接受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2016所,接收随迁子女34.5万人。

▶22.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实现“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工作目标。

▶全市独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36所,1722所普通中小学接受“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2017年安排义务教育阶段资助资金5.5亿元,其中寄宿生生活费4.55亿元,免费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费4.96亿元,惠及学生306.91万人。

实施营养改善

▶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9.05亿元,新建、改扩建1957所学校食堂。

▶采用“4+X”供餐模式供应完整午餐,惠及学生86万人。

优化学校布局

▶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校131所,新增学位26万个。

▶2011年至今投入专项资金10.21亿元,改建学校278所。

▶累计完成投资33.95亿元修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01所。

▶中小学“校校通”接入率达95.83%,多媒体教室8万余间。

提档师资队伍

▶2013年率先推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机制,累计招生6000人。

▶持续实施“特岗计划”,近4年来为农村学校配备特岗教师6305名。

▶今年完成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新完工1099套,累计达15340套。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亿元,2011年至今全市师培经费超15亿元,国家级和市级培训教师30万人次。

▶4000余所乡村学校的10万名乡村教师每月享受200-1580元不等的补助,近4年补助资金累计达到13.3亿元。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市教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