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治河驰而不息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梁平全面落实河长制,让每条河换新颜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9 01:24:17 | 编辑:周游

  

  盐井口水库

  龙溪河仁贤镇河段

  开展水库清漂

  排查水库污染源

  七涧河七桥段

  蓼叶水库

  梁平地处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区县,为溪河发源地,过境水量极少。其境内主要有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河流。由于无外来客水补充调剂,水资源总量偏少,因此每一个梁平人对待河流都着有一份独特的感情,穿越全区而过的龙溪河,更被梁平人亲切唤作“母亲河”。

  如今,梁平人习惯在傍晚漫步于龙溪河畔,徜徉于花草树木间,眼前的龙溪河俨然是一片“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生态景观。而谁能想到,龙溪河曾遭受重度污染,这里的水并不是那么清澈,两岸还散布着诸多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甚至废品收购点。

  为重点治理龙溪河水污染问题,该区2014年开始对龙溪河实行河段长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河库治理保护,通过关闭重污染企业、整治搬迁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流域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彻底“拔病根”“去病灶”,曾经因工业、生活严重污染,被人戏谑为“六彩河”的龙溪河,又回到了“一河碧水,两岸青山”的本来面貌。

  而龙溪河只是梁平治水的一个缩影。让每条河流都重换新颜,既是梁平推行河长制的目标所在,更是每个梁平人的殷切期望。

  A 落实责任,稳而有序 让每一条河流都有“家长”

  “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呼吸新鲜空气也舒心了。”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村民周勇高兴地说。这得益于从今年5月开始,梁平区的每一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家长”,他们让河流管护和治理各项工作有了牵头人,有了负责人。

  周勇所在龙溪河小沙河段流域的“家长”正是安胜镇党委书记张健。自上任河长以来,每周至少有3天,是张健巡查龙溪河支流小沙河的日子。查看排污、抽检养殖场……他将负责的河段一步步从头走到尾,一丝一毫不敢放松。

  如何切实推进落实河长制,早日实现建设梁平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离不开如张健一样的基层河长的点滴行动,更来源于顶层的强力推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一场“重拳治水”的特殊战役在梁平大地打响。

  首先是定准基调。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河库管护第一责任人。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出征”,分别担任全区总河长和副总河长,并在全区设立河库长666名,建立起了区、镇街、村社三级河长体系,将29条区级河流、86条乡镇级河流、293条村级河流以及76座水库全面纳入河库长管理,全面实现“条条河流有人管,座座水库有人护”。其次是搭好平台。该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扁平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及时成立区、乡镇(街道)两级河长办公室,明确区级河流牵头单位,为妥善快速解决河库突出问题提供平台和渠道。三是落实经费。区财政全面保障区河长办公室办公经费;每年落实6000万元环境保护基金,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工作,确保了“粮草充足”。四是抓强督导。督促河库“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全区各级河长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和河库巡查,截至10月底,该区各级河长开展河库日常巡查达15976次,区河长办开展工作督查44次,以督导促明责,以问责促履责,在河长制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B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狠抓“五个治理”从岸上治污

  河道污染问题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治水先治岸”是梁平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水环境的总体思路。

  为此,该区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场(户)整治、塘库肥水养鱼治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就近处理五个方面狠抓源头治理。由河长牵头协调,农委、环保、水务、市政等多部门联合作战,齐抓共管。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关闭重污染企业、推广生态种养新模式、推进河道生态整治和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有机结合全区以干净整洁为抓手的乡风文明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工作,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精神,一点一滴减少污染排放,一砖一瓦筑起护水长堤。

  家住回龙镇八一村村民陈启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现在这条河比以前干净多了,看见河水这么干净,心情都要舒畅一些。”谈起自家门前的河流,陈启明脸上露出了笑意。而在整个梁平区,通过开展河面垃圾清理和河道清淤,关闭禁养区养殖场,排查取缔非法入河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等系列措施,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仍在继续。

  据梁平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及乡镇(村)污水处理厂(站)42座,日处理能力达5.83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建设片区垃圾中转站4个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连片整治村庄80个,基本建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置”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C 跨区联防,携手共治 创新上下游联合治水机制清除治水盲区

  梁平地势高于四周,受水文作用影响,位于6条河流上游。

  以新盛河为例,作为一条界河,其下游便是四川省开江县,该县有五六个场镇都从新盛河里取水,作为饮用水。因此对于梁平来说,治河不仅是自家责任田,也涉及下游群众民生福祉。

  为此,梁平区在境内进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努力扩大联防半径,创新联防方式,相继与垫江县和四川开江县、大竹县签订跨界河流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整合各方资源,打破区域界限,形成治水合力。

  借此带来的治理效果也十分明显。该区云龙镇与垫江县普顺镇在半截桥处隔河相望。过去,两个镇的河面垃圾清理基本上是顺其自然,垃圾冲到哪个镇的区域,就由哪个镇负责清漂。如今,双方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两个镇的专业清漂队每周都会主动清理河面垃圾,再也没有为此扯皮。同时,通过联防联控协议,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大。仅以铜钵河(波漩河)、任市河(新盛河)两个流域为例,截至目前,跨界双方已全面实现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关停、整治污染企业33家,关闭禁养区养殖场40家……

  让每条河流始终保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美景,注定是一场长久的战役,随着梁平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和持续发力,“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生态美景必然在柚乡大地上精彩呈现。

  链接》》

  治河有“方” 一河一策让每条河流华丽变身

  “一河一策”是河长制精准施策关键,每一条河流水质好了,整个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才会变好。那么,“一河一策”该怎样精准实施?

  竹山镇:结合旅游发展护住源头水,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竹山镇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洞瀑齐全,是不可多得的青山绿水之地。辖内水质优良,常年保持在Ⅱ类之上,从今年初至今更是保持了超过8个月Ⅰ类水质。作为梁平区内的两条重要区级河流源头水源地,这里正不断为下游水系输送源源不断的活水。

  “因此对于竹山镇而言,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关键是源头水的保护。”竹山镇河长办副主任付晓丽介绍,这种保护则基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过去因矿藏资源丰富,煤、石膏等蕴藏量巨大,竹山镇因矿而兴,同时也为当地水源保护带来了压力。为此,该镇把“堵源”的第一步放在了治矿上。今年截至目前,已关闭邵沟煤矿、昆明石膏矿等4家矿场。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水环境治理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付晓丽介绍,目前竹山镇正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在打造“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过程中,河道治理不仅仅是截污更要美化。通过沿河步道的修建,沿岸草木种植,水天一色的河流美景更能让治河长治且久存。

  明达镇:堵住畜牧养殖污染源头,让“绿水”变碧水

  明达镇辖内共有区级河流1条,镇级河流3条,村级河流11条。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该镇过去繁荣的畜牧养殖产业,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以该镇红光河水库为例,在其沿岸十数公里内,就遍布着大大小小17家各类养殖场,在河水中更充斥着超过400亩的肥水养鱼。污染源长期直排,在不少当地老百姓看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绿水”,有畜禽养殖场在附近,味道难闻不说,畜禽粪便也很容易滋生细菌,污染河流水质,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也危害了沿河居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明达来说治水的第一步就是从源头堵住污染,关闭畜禽养殖刻不容缓!”该镇河长办主任张奉文介绍,为全力整治全镇水生态环境,明达镇工作人员多次与养殖户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养殖户的支持和配合。截至今年10月,已完成17家养殖场的关闭及拆除。

  “养殖场关闭了,居住环境和水源都有了保障和改善,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大家现在的心情是既舒心又安心。”走在垂柳依依的河边,不少村民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赵童 刘钦 李海林 蒋晋平 图片由梁平区水务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