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南川 教育“大观园”百花齐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8 02:07:12 | 编辑:周游

  

  石溪镇中心校的学生在课间自发练习板凳龙舞

  金山镇中心校的陶笛乐团登上全区文艺调研舞台

  水江镇宁江小学将“三线建设”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马嘴实验校“自然教育”主题特色文化

  2016年,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教育论坛上,来自南川金山镇中心校的陶笛特色课程,在华东师大专家的重点推介下,吸引了众多教育同行、嘉宾的关注。

  “真没想到,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如此高质量的艺术教育。”不少嘉宾投下了赞许的目光,记住了重庆南川这个对于他们略显陌生的名字。

  “事实上,金山镇中心校的特色发展成效在南川并非个例。”南川区基础教育科科长罗程说。三山环绕的南川,以前因为交通闭塞,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山区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学校内涵发展无从谈起。但是,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过程中,特色学校建设异军突起,呈现井喷之势。

  近年来,从大山深处走出了众多“明星学校”,涌现出如笋竹、树叶、茶叶、板凳龙、金山打闹、苗族歌舞等颇具区域个性的特色项目,新增全国特色学校10所、市级特色学校11所、市级美丽校园3所。其中,石溪镇中心校、三泉镇中心校、马嘴实验学校特色课程得到央视的关注报道,民主镇中心校粘烙画上了《中国教师报》,冷水关镇中心校更是荣获全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

  南川,俨然成为一个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教育“大观园”。

  1 理念先行

  多方合力打造“教育+”模式

  南川为何在短短几年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

  “在南川,特色学校建设已经被纳入到全区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区教委主任崔志有介绍,“‘均衡与特色’列入打造精致教育内涵的三大主题任务之一,纳入教育十三五规划”。

  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南川看来,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填谷,短板变长,优中更优。而这一切离不开特色学校建设的大力推进。

  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区委、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配套支持力度。单在2016年,南川就投入3915万余元,完善功能室用房506间、实验室132间、图书室233间,全面完成88个校点教育装备配置,教育装备配置、硬件配套齐全了,各种“发明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大赛”开展如火如荼,为学生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

  除了强有力的配套支持,“教育+”的发展模式更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南川,从‘区四大班子’领导到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各社区协会,从上到下都有支持教育凝聚合力的传统。”区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永均说。以培育学校德育特色为例,全区教育系统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多个部门协同,在资金、场地、编制、培训等为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提供便利。

  隆化六小在交警部门协助下,开发了“小小交警”德育课程,孩子们和交警叔叔阿姨经常开展互动,体验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金山镇中心校在区环保局帮助下,开展环保主题活动;隆化三小的美术特色发展,得到区美术家协会的支持,定期提供专家为教师、学生上门授课、指导……四面八方的社会力量为学校特色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 课程改革

  练就学校特色发展的“筋与骨”

  学校的特色发展本质上是内涵质量的提升,必须向内挖潜,依托课程开发、文化建设等多种路径形成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促进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课程是最好的载体。

  轻快的音乐、娴熟的动作、飞舞的板凳龙……走进石溪镇中心校,操场上学生正在表演着当地独有的板凳龙舞,只见舞着龙宝的学生向前跑去,后面的“龙身”则追逐着,时而“长途跋涉”,时而“腾云驾雾”,惟妙惟肖。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规范。”石溪镇中心校负责人讲到,板凳龙舞项目从以前的“自由发挥”,到现在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校本教材等课程建设内容,依托校本课程《凳龙飞舞》,孩子们从小学习板凳龙舞的基本动作,能更好地传承古老民俗文化。

  同样,在金佛山东坡的马嘴实验学校,借助课改东风,学校开发中药材特色校本课程。以自然游戏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观察体验、亲近植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打造的中草药种植实践体验基地——百草堂,现已移栽或自然生长的药用植物200多种。有课程,有基地,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孩子们因此迷上了中药传统文化。

  课程改革为南川学校特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据悉,早在3年前,南川与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就签约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该区先后启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等项目,精准突破,全面推动区域教育发展。

  经过几年的务实推进,各个学校实现从无到有,形成了规范的校本课程纲要和活动方案设计,共构建特色课程300余门、精品课程70余门。

  从经验传授到理论总结,从学校形成特色到学生彰显个性。课程改革帮助各个学校的特色项目得以进一步梳理、提炼、发扬,促进学校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力提升了办学质量。

  3 教师交流多元化

  借智借力催开特色之花

  师资均衡是推动教育特色、内涵、优质发展的关键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优秀师资进行推动。

  几年前,南川区音体美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的情况,如何才能满足孩子们对素质教育,对个性发展的需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区管校用”“城乡交流”“学区走教”,以“请进来、走出去”“区域研修”为基本模式开展专题培训,全区校长、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过去培训名额少,要很积极地去争取才行,现在不一样了,基本上谁愿意去就能去。”水江镇宏图村小学教师杨万淑说,今年她已连续几次参加了在市里举行的培训。

  水江镇宏图村小是南川一所不起眼的小规模学校,学生不足200人,教师只有12名,但就算是在这样一所学校,老师们的培训机会也几乎“没有上限”,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特长的发展,是培育学校特色发展的人力基础。”正因如此,该区先后出台《南川区“研训一体化”校本管理实施方案》《2017年教师教育工作要点》。2017年,组织8个批次培训138人次,区域集中培训15个项目,受训人数2817人次。

  除了加强教师培训外,区内区外的教师人才流动也很重要。

  据了解,早在2013年,南川区就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区内优质学校和区外名校骨干教师多次到南川区各乡镇中小学送课,给边远地区的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与经验。

  三泉镇中心校办学条件改善后,一直想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指导,从去年9月开始,该校在网上广发“英雄帖”,招募了来自北京、广东、吉林的3名职业画家到学校代课、兼职。

  “孩子们对美术课程很感兴趣,也很有天赋,一个学期下来,从最初的连线条都不知道怎么勾画,到现在能临摹世界级大师的作品,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来自北京的郭齐说。

  绘画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还让他们的一些特长和天赋被挖掘出来。该校六年级学生李佳(化名),因为家庭原因过去老爱逃课,上了美术兴趣课,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不逃课了,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城乡交流、专业培训、对外引进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客观上缓解了学校特色发展对优秀师资的需求矛盾,更多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均衡、优质的教育。

  4 项目化推进

  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高度

  走进不久前新维修改造的隆化八小。破旧的门窗进行了更换,教室变得宽敞明亮,操场进行了软化,变身美观实用的塑胶操场。今年暑假,隆化八小投入资金近200万元,高标准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提炼升级,突出知行教育特色,通过名人文化、成长文化、智慧文化、书香文化等八个板块的打造,将校园文化与育人课程有机结合,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一切,都是南川区推行“两大行动”以来,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以重点项目的方式,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也是南川教育的一大亮点。

  以“两大行动”为例,针对一些学校硬件完善之后,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的短板,区教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校园文化提升和校园保洁两大行动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全区学校“一把手”挂帅,全员上阵,强化责任担当。

  区教委建立联系指导责任机制,领导班子、机关科室和教管中心负责人等37人“点对点”帮扶指导42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点);教委机关42名干部组成5个督查小组,严格问责追责。

  专人专项,项目化推进,让南川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隆化七小投资60万元将所辖3个校区进行全方位进行“绿化、美化、丰富内涵”打造;白沙镇中心校积极打造以“六大核心素养”为主题的青石浮雕文化墙和“莫等闲”为主题的仿古读书长廊;水江镇宁江小学则进一步提炼“三线教育”作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三线”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开展自理能力比赛、感恩服务亲子活动等活动……

  5 以评促建

  特色发展有了“尚方宝剑”

  特色学校建设初具雏形之后,如何让学校提炼文化、内涵提质形成一种常态?南川区做了很好的探索。

  “我们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南川大胆创新,深入实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改革,把特色学校建设相关指标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通过自评、专家评、社会评,让学校对自身特色发展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南川区教委相关工作人员徐德刚说,同时,关注学校特色发展、主题文化活动也成为督导责任区下每位教育督学开展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

  评价的结果并不是为了奖惩,而是对比评价体系指标,寻找学校特色发展的差距,从而针对性的补差缩短。

  赖丽华是南川区政府聘任的兼职督学,她负责对书院中学进行督学工作,平时通过校园巡视、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督导回访等方式,她了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特别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特别关注。

  作为区教委机关干部,她利用工作之余“一对一”指导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书院中学秉承的是书香文化理念,如何让学校特色更凸显,学生更爱阅读。她和学校一起进行了不少研究、探索,如今的学校满卷书香,走廊、过道、教室、花园随处可见摆放的书籍,享受阅读快乐的孩子。学校也被评为市级书香校园称号,阅读文化也深入人心。

  “教育+”模式、课程改革、教师交流多元化、项目化推进、教育督导……一项项大胆创新的举措,南川的特色学校建设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放异彩,为南川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犹如春风雨露滋润着千千万万渴望均衡优质教育的家长、孩子。

  南川,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怀揣“爱与责任·精致启航”理念,以“爱心与责任,课改与提质,均衡与特色”三大主题,实施“人才、内涵、创新、特色”四大战略,围绕“公平”“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特色学校建设,成为南川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和内涵的重要路径,经过3年的特色学校建设,全区学校呈现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

  陈明鑫 图片由南川区教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