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合川 教育均衡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8 02:06:10 | 编辑:周游

 

  幸福溢在孩子们脸上

  科技创新课堂

  传统国画课堂

  创新绘画活动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均衡发展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

  如何全面、高效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加公平、更优质量?

  深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道的合川区委、区政府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走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棋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化政府职责,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保障每一个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成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师资建设、创建特色学校、保障教育民生等一系列“组合拳”“强措施”精准发力,合川区瞄准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重庆城乡教育一体发展先行区、渝西地区一流教育强区”三大目标,擘画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美蓝图,开启了令人振奋的崭新篇章。

  合川,一座汇聚教育发展力量的城市,正上演着幸福和谐的动人图景。

  提档升级 投入真金白银 筑牢教育优先“硬实力”

  镜头:整洁靓丽的校园环境,朴素大方的教学楼,宽阔平整的体育馆……走进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仿佛来到一个为孩子精心打造的“幸福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尽情沐浴知识的春风,探寻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占地面积达57.1亩,建筑面积共3.2万平方米,配备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20间,以及体育馆、篮球场、网球场等场地。该校在去年秋季迎来的首批学子就达到650余人,极大地满足了花滩片区适龄儿童就读与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解读: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使所有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基本要求,也是合川教育工作始终追求的目标。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建成投用只是合川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绚烂剪影。

  合川区高位谋划、精准施策,多年来坚持加大投入支持教育发展,着力夯实教育优先“硬实力”,这座城市的教育“民生账本”数据这样显示。

  近几年,合川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都实现了持续增长。2016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相较以往提高到了16.31%。同时,从2014年起,全区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预算继续教育经费。

  为加快教育系统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城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合川区在短短几年里统筹资金约15亿元,先后实施城区中小学建设19所,现已投入使用10所,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农村学校建设改造24所,目前投用16所,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已经走进农村学子身边。

  与此同时,合川区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等工程,惠及辐射至全区150余所中小学。“通过新建、搬迁等方式,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学校布局愈加科学合理,部分学校生均占地、生均校舍、生均运动场地紧缺不足,功能室缺乏,大班额严重等难题得到解决。”合川区教委负责人说。

  还有更多办学硬件条件的大幅度改善,让当地老百姓不仅见证了教育发展的“提档升级”,更体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的实惠与美好。

  行知立特 引领特色建设 绽放一校一品“高水准”

  镜头:“合川陶行知纪念馆占地近9000平方米,为新建仿古庭院式建筑。”“整个陈列展览主要反映当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合川区育才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导游小先生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模拟演练着接待游客的流程。

  “导游演练要求学生在前期准备时需大量掌握陶行知故事和名言,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娴熟地向他人介绍,提升讲解水平。”因出众的语言表达实力,该校学生负责了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全程的导游讲解,赢得来宾的一致称赞。

  解读:如今的育才学校传承原有物质和精神财富,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形成了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内涵思想为指引的生活教育特色文化,打造出农村留守儿童“教管融合”模式与“三环”课程下的“小先生”特色。

  像这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学校在合川区并非个例。凉亭子小学秉承“以警养德,以警促智,以警健体,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深挖内涵、延展文化,践行校训“齐步走、永向前”,军校文化洗礼,炼就钢铁“小战士”。久长街小学以“嘉懿”文化为指引,儿童画在国际国内获金银铜奖共计363枚,学校获“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等称号。龙市中学围绕“生命教育”特色,通过“生命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构建起“四段八环”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充分运用,收到良好学习效果。“三香教育”是新华小学的特色展现,校内文化功能分区建设,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文化积淀滋养孩子成长。

  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特色促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是合川区创建特色学校尤为关注的重点。合川区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干,让“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特色文化引领带动人文校园、特色课程、生本课堂等多方面探索、延展、实施。

  如今,合川教育朝着“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奋进。全区依托陶行知教育思想实施“生活教育光大工程”,紧扣“一校一特色,校校铸品牌”,一批批学校走上了“行知立特”的特色学校建设之路,全面深化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合川区各中小学特色发展正以“百花齐放”的蓬勃姿态,丰盈教育均衡内涵。

  固本强基 落实多项举措 锻造师资队伍“好质量”

  镜头:合川区双凤镇自生村村小教师康仁义,是学校30多个孩子心中的“康爸爸”,担心孩子感冒,就准备好常用药箱,每一季度的常用药品会定期更换;有些孩子走泥泞路上学衣服裤子难免弄湿弄脏,准备好的几十件孩子的衣服就派上用场;心贴心和孩子交流沟通,陪他们过生日,送他们放学回家……

  爱生如子,甘于奉献的康仁义用30多年的无私付出,守望边远乡村教育事业。

  解读:因为有康仁义这样的好老师,农村教育显得更有希望,在合川城区也有一大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老师为教育投入满腔热情,合川中学历史老师汪志毅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在课堂上,汪志毅将各种史料、典故信手拈来与学生分享交流。特别是把历史课本剧搬上讲台,让学生通过表演熟记历史知识,修炼人文素养。

  不管是坚守乡村教育的康仁义还是在城区教书的汪志毅,从他们教育教学事例折射出的是合川教师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智慧创新。合川教育发展的一片蓝天,因为有这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而耀眼。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是关键。”一直以来,合川区遵循“优结构、强管理、提素质、激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贯彻实行了多项强有力的举措。

  让农村教师留得安心、过得暖心、教得舒心,一直都是合川区关心的焦点。为此,该区严格按照补助标准,对农村地区教师实行生活补助,更从待遇、荣誉、职称等方面倾斜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教师。

  据合川区教委负责人介绍,实施支教流动、城乡对口帮扶、领雁工程等项目以来,教师和学科结构有了不断优化,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了农村,农村教育短板有很大程度的补齐。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成长,合川区在教师培训上下足“真功夫”。采用“请进、走出、上挂、下派”等方式,多思路、多途径、多方面抓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市培、区培、校培等不同层面的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此外,合川区狠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加强教育惩处,经常性开展督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开展了“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比活动,师德标兵不断涌现,树立了良好的教育风气。

  民生温度 促进教育公平 照亮千万学子“逐梦路”

  镜头:“当我和同学一起参加课间活动时,我觉得整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小芳(化名)是合川区南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起初来到学校读书时,她因为自己不是城里孩子而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接触新事物,这样的状况曾一度让她的父母不知所措。

  “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小芳开始积极参与多项课外兴趣活动,也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如今,她顺利地融入了班级、学校的大家庭,获得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解读:南溪小学是合川区农民工子女指定接收学校,学校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事实上,南溪小学只是合川区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的一个具体体现,为了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能够享有更优质公平的教育,全区在教育精准资助、建立关爱机制等方面凝心聚力,努力行动,点燃了千万学子有学上、上好学的希望曙光。

  采取定点学校安置和就近分散入学的方式,合川区指定了7所城区农民子女就读学校,其余镇中小学均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收学校,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压力。

  从去年起,合川区切实加强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通过落实家庭监护、基层监管等“四个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等“五个机制”,完善关爱服务机制。

  立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合川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并长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同时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26个,心理咨询室、亲情话吧、留守儿童活动室等配套场所发挥关心帮扶的功效,使得教育的温暖直达学生心灵深处。

  “帮扶每一名贫困学生,温暖每一颗纯洁心灵,收获每一户家庭的微笑与幸福。”合川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的精准资助体系,有效缓解困难群众以及低收入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建立受资助学生跟踪机制,确保资助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合川区切实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还完善了招生制度,不仅实现了全区103309人依法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择校的不良现象得到遏制。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环境加速在合川形成,城乡孩子一起快乐而幸福地成长,优质教育将会为他们营造一个灿烂的未来。

  链接>>>

    督导敢较真 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教育督导能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合川区在强化教育督导评估上夯实措施:全面认真贯彻《教育督导条例》《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成立了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构建“区、责任区、学校”三级教育督导网络,“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指导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为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提升督导工作效能,合川区一方面完善督学聘任、培训、考核制度规定,另一方面用培训与管理,提高督学专业水平,同时还完善了教育督导结果使用机制,对督导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严格考核、奖惩。

  在督导“第三只眼”的注目下,激发了区域教育活力,教育将更加健康、公平、优质的发展。

  对话教育均衡>>>

  传承文明和知识、促进人类进步、创造美好生活,教育是根本途径、重要途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树人立德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历年来,合川区始终不忘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创建特色中小学,落实教育公平等多项行动,改变当前区域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状况,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合川区委书记 李应兰

  义务教育均衡是合川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更是合川首要的民生工程。

  得益于教育均衡,让劳动者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为合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力量,公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显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良好生活氛围。

  同时,合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聚焦内涵,提升品质”“统筹资源,优化布局”等强有力的举措,满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明天更加美好。

  ——合川区区长 徐万忠

  【数说均衡】

  全民言教 全民助教

  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敢于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镇街教育工作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引领,分管领导勇挑担当,部门配合凝聚合力,镇街支持抓实行动,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氛围。

  统筹发展 教育优先

  2016年,合川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高达16.31%。

  实现新建成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

  合川区在近3年统筹资金约15亿元,先后实施城区中小学建设19所,现已投入使用10所;

  合川区实施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建设22所;

  薄弱学校运动场新改扩建61所,共计22.37万平方米。

  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

  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累计1.68亿元元

  配齐1685间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仪器设备;

  125万余册图书,3088套“班班通”,1.2万余台计算机配备到位;

  “校校通”覆盖率达100%,校园网建设达100%,“班班通”配备率达100%。

  农村教师留得住

  对农村地区教师实行生活补助,每人每月补贴200到500元,并对乡镇教师发放每人每月300元工作补贴。

  投入200万元资金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7幢。

  一校一特色 校校铸品牌

  截至目前,合川区已发展二批特色学校19所。

  近3年,体育、艺术等特色项目,获全国、市级获得国家级15人次,市级600余人次。科技类项目获国家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84项。

  民生大爱 温暖每个孩子

  2013年至2016年,合川区共为10.52万人次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资金6255余万元,为5.37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爱心午餐”的资助资金达1705余万元。

  张骞月 谭茭 图片由合川教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