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学在巴南 品鉴幸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7 01:39:39 | 编辑:周游

 文化润民心,抒写全民终身学习的“民生答卷”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

  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进行“终身学习”教育宣传

  文艺骨干培训班学员日常排练

  今年,我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巴南举办,这昭示着巴南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市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一个示范窗口。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了不同居民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城市整体幸福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依托社区教育,巴南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重庆乃至巴南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润民心,今天的巴南正奋力书写着全民终身学习的“民生答卷”,为巴南经济建设贡献内驱力。

  纵深>>>

  从特色到内涵 理论研究催生教育品牌内生力

  面塑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不过对当代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面塑简单来说就是捏面人,用面粉加彩后捏成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

  巴南有一位著名面人大师——明三娘,她带着面塑绝活走南闯北,用10斤面粉捏出的历史故事《通远门》曾获重庆民间艺术大奖。

  从一个下岗工人到全国知名面塑大师,明三娘获得了很多名誉称号,而今她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社区教育学习把面塑传承下去。

  如何传承?借助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巴南李家沱街道联手该区的马王坪学校开发出“明三娘面塑”这一课程,引导各社区居民学会欣赏面塑、制作面塑。今年,该课程与石滩镇中心小学“五谷贴画艺术”课程一起荣获了重庆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在巴南看来,社区教育是需要内涵发展的,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特别是要打造出更多像“明三娘面塑”这样的特色课程迫在眉睫。因此巴南高度重视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借力底蕴浓厚的区域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并整合本地资源,竭力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从理论研究到课程发展,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实践,因为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要素,为此巴南决定向理论研究要特色、要质量。

  巴南积极率领各个镇街社区学校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催生了一大批社区教育品牌:南泉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的“泉水文化”、姜家镇社区教育学校的“微石景观制作”被评为重庆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界石镇社区教育学校的市级课题《以儿歌文化引领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研究》成功结题;区社区教育学院的《以本土教育资源为依托构建特色社区教育行动研究》、龙洲湾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的《“互联网+”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南泉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的《重庆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培训的研究与实践》、莲花小学的《依托基地建设推进学校德育社区化实践研究》成功立项重庆市社区教育重点课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巴南区对社区教育也有同样的要求,全区积极实践,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人的终身学习过程中,努力实现立德树人无遗漏的目标。

  巴南还鼓励引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促进课程设计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践有机融合,不断丰盈社区教育内涵,现已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优化>>>

  从新颖到高效 移动学习让教育行动暖民惠民

  社区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主要功能在于吸引更多居民以终身学习“修身”,一生都追求着提升自我能力和综合素养。

  正因为此,社区教育才需要更多吸引力。特别是在有了丰富的课程基础上,还应该思考怎样聚民心,怎样优化出更新颖、更高效的学习平台,令居民可以快乐学、轻松学,并学有所成,让社区教育真正暖民惠民。

  “现在学习好方便嘛,拿起手机就可以学了。”巴南龙州湾街道的居民刘先生高兴地说道,而且里面可以学内容很多,随时可以学、处处可以学。

  在“互联网+”时代,巴南不断优化移动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终身教育学习网(含手机APP)、“巴南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发布社区教育动态和相关教育知识。目前该区终身学习网已有近1000个学习资源。

  新颖的移动学习方式备受居民喜爱,社区教育发生在居民家里、口袋里。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社区教育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巴南还不断优化线下学习平台,让居民能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收获。

  据了解,巴南建起了多个音乐舞蹈室、书法美术室、健身活动室等功能室并免费向居民开放,居民可以在各类培训班中学礼仪、养生、舞蹈、瑜伽、书法、乐器等。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该区还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活动,形成了一个学习服务圈,在这个服务圈中居民移动学习、自主参与,学习变成一件幸福而生动的事。

  社区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特别是对于巴南这种拥有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新市民的区域来讲,提升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刻不容缓。

  据巴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巴南正依托社区教育大力推进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等,重点面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让越来越的人进入到“学习状态”去创造更幸福的人生。

  发力>>>

  从突围到跨越 “三统三自”开启社区教育新征程

  巴南姜家镇是我市民间舞龙文化艺术之乡,该镇组建起的民间舞龙队伍将舞龙习俗活动常态化、扩大化,每年参加多次演出;

  巴南的木洞山歌此前登上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社区教育让越来越多人会唱木洞山歌,丰富了巴渝民歌艺术;

  巴南的接龙民间吹打入如今走进社区教育课堂,这一民间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现已走上产业化道路,全镇吹打产业年收入在200万元左右。

  ……

  今天的巴南已涌现出一大批社区教育名片,接龙土鸡养殖、鱼洞乱针绣、界石儿歌等具有浓郁巴渝文化特色的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

  以文化突围,以创新跨越,社区教育发展令巴南全民终身学习倍具活力。如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任务,巴南正在创新社区教育管理发展模式,实行“管理统筹、文化统领、资源统享,居民自主、参与自发、特色自建”的运作机制,简称为“三统三自”。

  据了解,“三统三自”中的“三统”是指社区教育由区政府统筹管理,并引导各社区着力体现自己的社会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独有的精神风采,同时将社区教育发展为共建共享、全员参与的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三自”则指居民自主参加社区教育活动,形成居民自发参与、自发组织、自发活动的自觉终身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将区域文化传承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相结合,引导居民自己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文化自信。

  迈步新征程,今天的巴南积极创建着“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致力于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实现社区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逐年上升,让“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在巴南这片热土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王小寒 何霜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