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穷县办大教育”背后的云阳逻辑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6 01:30:12 | 编辑:周游

  音体美教师配齐配足补齐素质教育短板

  老师在明亮舒适的阅览室学习交流

  信息化设备延伸到城乡学校每个角落

  孩子们在新改造的塑胶操场上幸福奔跑

  云阳,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是典型的库区人口大县和财政穷县。然而,底子薄、基础差、财政穷的云阳,却屡屡结出教育硕果。

  “两基”工作被国家三部委表彰为“西部‘两基’攻坚先进集体”;

  拥有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学校等市级重点、示范性学校7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高中阶段教育硕果累累,学前教育稳步推进,教育质量已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成绩远不止这些。云阳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开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探索,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创建葫芦丝、口风琴、书法等国家级、市级艺体特色学校32所;涌现了云硐初中“花开课堂”、双江小学“上善课堂”等一批市县课改典范。

  在重重挑战中,云阳以非凡智慧和创新实践创造了令人称赞的“云阳现象”,打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战。这让人忍不住发问:云阳究竟为什么能?

  小事当成大事办

  教育优先 “量身定制”课桌背后的真情真心

  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根据云阳县情和教育现状,为云阳教育制定了“建设重庆市教育强县、打造渝东北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为云阳教育绘制了发展蓝图。

  今年“六一”节前夕,云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昌德一行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办学情况,与孩子们交流。

  在云阳中学的教室外,覃昌德突然停下了脚步,叮嘱教委、学校等负责人要根据孩子们的身高特点,“量身打造”适合学生身体发育的桌椅。这是为什么?原来,高中阶段的男孩子身高已经一米七八,桌椅让他们有些施展不开,覃昌德看到孩子们佝偻着身子读书学习,格外担心其身体健康。很快,这件事就得到落实。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真章。为学生“量身定制”桌椅看似一个小动作,却反映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云阳县委、县政府领导心中的分量。

  用真心真情办好教育,同心协力共绘教育蓝图,云阳率先打出了“真”字牌。

  为落实好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云阳县将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重庆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合格县领导小组,建立县委书记、县长等所有县领导包校制度,实现1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各个部门也是密切联动。云阳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站式”服务,确保均衡教育高效推进。县财政全面落实经费保障政策,足额预算义务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县编办、人社局足额核定教职工编制,确保师资建设各校指标高标准达标。县国土房管局简化工作程序,全免相关费用,有效解决了学校校地、校舍确权问题。县发改、建委、规划、环保、地税、消防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合力构建全县教育发展的“绿色通道”。

  这种一站式办公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以前盖章跑去很多部门,跑了很多路不说,碰到工作人员外出要好几个礼拜才能把手续办齐,现在各个部门汇聚在一个大厅里,我们不用跑,效率更高了。”

  除了真心真情,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云阳在这一方面舍得投入,绝不含糊。正如张学锋所说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不管怎么加大投入都不过分。”

  数据显示,云阳在全县县级财力年均不足30亿元的情况下,近3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57.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连续3年实现“三个增长”。就拿正在建设的南溪中学新校区和云阳中学北部新区分校区来说,两个项目的投入达到7亿元。其中南溪中学新校区将打造巴渝最美书香校园。

  在教育的发展上,云阳不仅“舍得投入”,还具有“前瞻眼光”。

  城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县政府领导把预留用地黄金地段划给了特教学校等学校,这一举措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但是在云阳看来,“一所学校的长远价值远远大于土地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

  近年来,云阳投入资金6.5亿元,消除D级危房3.8万平方米,新建小学2所、初中1所,改扩建学校93所,城区学校增加学位7320个,乡镇学校增加学位9735个。

  2009年以来,云阳投入资金1.1亿元,装备“六大功能室”840间、小学科学实验室119间、初中理化生实验室144间,配备纸质图书95万余册,全县中小学开通数字图书馆。投入3930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校园网、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中心校以上学校所有班级“班班通”和村校、教学点实现数字资源实现全覆盖,装配网络教室145间,义务教育阶段百生计算机达10.37台。

  云阳全面改善了城区、乡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稳心更要暖心

   消除“拦路虎”让乡村教师“干得欢”

  农村教育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边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生活压力较大,难以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

  云阳属于大农村、大库区,这无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云阳是如何克服的?

  一组数据引人注意。2011年至2017年,云阳共招录新教师2943人,其中补充到农村的有2342名,占招录老师的近80%,有力地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年龄老化问题。

  “我刚来到这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和同事,我也要尽快适应岗位,发挥所长。”今年新引进的一位新老师说。据了解,云阳从2017年起专门为海拔800米以上的学校定向招录20位教师,为农村教育带来“新鲜血液”。

  能把人才引进来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真正留得住,教得好?

  云阳按最低月补助500元、最高月补助1300元的标准,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投入3600万元,建成教师周转房792套,确保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农坝镇大塘村小肖学兴、吴远慧夫妇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他们在这个村小一呆就是大半辈子。“40年了,从每个月工资只有9元多,慢慢涨到20元、30元,到上百元,提升最快的是近两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后,每月拿到全县最高生活补助1000元,现在每月每人有5000多元收入,比很多城里老师的待遇还高!”夫妻俩提起现在的生活满脸喜悦。

  在稳得住后,云阳还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实践,让老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云阳建立边远学校教师向中心集镇流动、中心集镇学校教师向县城周边流动的顺向流动机制,促进教师轮岗交流,有序流动,缩小了城乡教师水平差异,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

  采取片区整合、就近分流、校际调配、上派锻炼、支教走教等办法,加强教师交流,仅2016至2017年度,符合条件的校级干部、教师交流比例分别达到50%、13%。近3年安排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每年集中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3000余人次,启动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工程,让农村教师有了发展空间。

  一系列举措让老师真正安心、暖心。今年有2个偏远乡镇学校的老师考入县城学校任教,但他们最终因为不舍选择留下来。他们说:“只要在云阳,哪儿当教师都一样。”

  向发展要质量

    内涵提质 在家门口读书有信心

  在云阳曾经有这样一个现象,每逢周末都会出现一股“探亲潮”,一些父母或者坐车或者自驾,拿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衣物去看望在重庆主城读书的孩子。一些家长坦言伤不起,“费用高、人折腾,一趟下来吃住行都要千把块,可是为了孩子读好书没办法。”

  然而,近几年来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家长们普遍认为:“云阳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好,在家门口读书也一样,也能考上好大学。”

  这得益于云阳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坚持“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手抓,在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品牌打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高考质量好,得益于根基扎实。云阳是如何做的?

  云阳抓住重点,盘活资源,统筹城乡,更好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才是主阵地,教学才是主要生产力。云阳将课程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分层、分区域推进课程改革。

  在农村学校打造“实效课堂”,在中心集镇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在城区学校打造“优质课堂”,在课改示范学校打造“卓越课堂”,涌现了云硐初中“花开课堂”、双江小学“上善课堂”等一批市县课改典范。特别是后叶小学“心动课堂”实验成为全市课改范例,被重庆市政府评为教学成果三等奖,吸引市内外学校多次到校观摩。

  如果说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那么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优化和提升则下活了区域教育一盘棋。

  云阳不仅实行捆绑帮扶、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的改革,而且更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学校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更大程度地调动全县中小学创建优质学校的积极性,加速提升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县域内学校还实行年段负责人制,把学校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紧紧捆绑,促使干部管理重心下沉,精细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云阳不仅仅关注考试分数,更加强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先后举行了首届云阳作文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编写了《晨读午诵》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种种举措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成绩,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拓展了厚度和宽度。

  植根德育

  打造新名片 文明礼仪教育全国闻名

  漫步在云阳的大街小道上,耳畔不时传来这样一首歌曲:“文明在哪里,我来告诉你,文明就在你身边,在你的生活里……”下至五六岁的幼童,上至古稀之年的老人,皆能熟练传唱。行为举止,文明优雅,让人如沐春风。

  这种景象让初来云阳的人感到诧异。一位到访的客人忍不住询问:“这是你们的县歌吗?”其实,这是云阳教委特意为孩子们编写的歌曲《文明在哪里》,因为朗朗上口传唱甚广。唱文明歌,行文明礼,已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抓德育工作,迫在眉睫。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云阳将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列入全县学校的课程表,按小学、初中每周1课时,高中每两周1课时进行课堂教学。云阳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云阳的文明礼仪教育得到多方认可。近年来,云阳县创编了《礼仪与文明》丛书,相继承办了全国首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重庆市文明礼仪教育推进会,两次应邀参加教育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研讨,直接助力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出台并参与起草。初三中、海峡小学等一大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显著。

  如今,云阳早已成为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云阳县又开展了“道德感悟工作室”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德育教育。

  在云阳高级中学课堂上,学生王进在观看了《请勿吸烟》的视频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父亲制定了“戒烟计划”。云阳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道德感悟工作室”就是要让道德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影响学生,继而改变他们,改变周围的人。

  因为成绩突出,云阳道德感悟教育工作室被评为市级班主任工作室,道德感悟教育网站被评为全市“优秀德育网站”。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云阳的道德感悟教育经验。

  通过文化的滋润、文明礼仪的培养,不仅云阳市民文明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云阳这座城市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一校一品 描画教育百花齐放“新蓝图”

  目前,养鹿初中学生钟祎帆参与的小提琴演奏团队,凭借精彩演绎被称为小提琴曲中难度最高的协奏曲《帕格尼尼协奏曲》,征服了评委及观众,一举拿下重奏合奏组金奖。

  在韩国仁川亚运会94公斤级男子举重比赛中,沙沱初中毕业生刘灏以394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金牌。捷报传回家乡,云阳百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云阳学子在各类舞台上绽放光彩。例如东山初中学生肖波获2014年首届全球葫芦丝巴乌网络大赛一等奖,云硐初中学生参加2015年亚洲跳绳锦标赛获得1个亚军和1个季军,民德小学学生欧阳梦屿获得全国宋庆龄少儿发明奖金奖。

  “以改革推动教育公平,以内涵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关键在于推进均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特色。”云阳县教委主任徐锋强调。

  近年来,云阳加快改革创新与内涵发展,全面启动中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为义务教育均衡找到了一个坚实、丰厚的生长点。

  云阳县教委高度重视学校特色建设,下发了一校一品相关文件,以行政推动,纳入全县学校考核。

  云阳坚持“五化”促特色学校发展,“五化”即创建全员化、项目多元化、课程特色化、展演定期化、落实制度化,要求全县100%学校参与其中,全县100%学生参与。

  2017年,云阳县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美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县,并成功创建葫芦丝、口风琴、书法等国家级、市级艺体特色学校32所,县级特色学校53所,特色项目实现全覆盖。

  据悉,云阳县计划将于2018年在全县学校继续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各学校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培育、放大学校特色亮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开启全县义务教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何霜 图片由云阳县教委提供

  链接>>>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感谢政府的资助,让我圆了大学梦。”说这句话的是如今已经就读重庆文理学院的谭蓉。在高中期间,她就享受到贫困生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顺利完成学业。大学前,她通过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县里的贫困大学新生资助筹集好了学费。

  云阳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部门联合认定精准贫困学生资助对象,建立3.5万人贫困学生数据库;实施“双线三级一统筹”的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2017年春季已落实专项资助资金39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5万人。

  在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云阳全县形成部门、学校、社会联动的良好局面。例如开展“贫困学生帮扶月”活动,将每年8月确定为“贫困学生帮扶月”。同时还以结对帮扶为重点,确保结对贫困户“能脱贫”,组织全县教职工和县教委机关职工6000余人,采取“1+X”方式对9000余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交流,详实了解贫困户家中致贫原因、发展状况,制定一户一案、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督导督出“真功夫”

  “既然承担了责任督学这个担子,对于学校督导需求的回应,我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以实际行动,深入第一线,为督导需求排难解忧,为学校发展添砖添瓦。”云阳县教育督导室督导丁森林说。

  凤鸣小学教学改革陷入困境。丁森林充分发挥云阳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量身为学校定做了两场新课改讲座,请来了专家团队深入到该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助力凤鸣小学新课改走上快车道,当年被评为全县“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县委、县政府根据教育督导室的实际情况,成立“云阳县教育督导中心”。从原教办和校长中选用18名政治素质好、业务精良、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员加入到教育督导中心,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督学队伍。

  与此同时,还设立学校督导工作室。全县126所学校均下设学校督导工作室,工作人员共计259人。每校至少明确了1名校级领导和1名中层干部作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校教育教学的督导评估,建立学校自我发展和约束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云阳采取了分层督导考核学校。督导室负责原县管学校、区域中心学校,责任区督学负责本责任区其他学校(包括民办校、村校),督学深入在第一线,扎根在土壤里,他们最了解基层,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工作,工作起来更有针对性。

  声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云阳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教育既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精准的扶贫工程。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重庆市教育强县、打造渝东北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教育均衡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坚持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大力发展教育中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云阳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形成了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从低水平均衡到有质量均衡的良好态势。学校从规范统一到多样化特色发展,从办学条件托底到学校内涵提升,有效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逐步实现了大众预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云阳县委书记 张学锋

  近年来,云阳县立足实际,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办好“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努力实现山区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华丽蜕变。

  一是致力办“有态度”的教育。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唯有办好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出大山,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能改变一个地区落后面貌,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坚持“穷县办大教育”,全力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致力办“有温度”的教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应该饱含温度,让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有尊严、有价值,让学生在教育事业中有成长、有进步。我们通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落实各项待遇,让广大教师乐于教育、献于教育;通过发展均衡教育,实施教育扶贫,推进“温暖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是致力办“有厚度”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土壤有厚度,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云阳始终秉承精英教育、特色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文明礼仪教育、艺体特色教育等方面大胆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育的气质和底蕴,教育已成为云阳的一张靓丽名片。

  未来,云阳将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打造重庆市教育强县、渝东北教育高地,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云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覃昌德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