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农庄住不下 农户来接待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0 04:13:47 | 记者:王翔 | 编辑:王俭林

“如果我们这里房间满员了,可以到我们周边签约的农户家中住宿。”4日又是一个周末,位于巴南区石龙镇的“又见炊烟农庄”再次忙碌起来,游客络绎不绝,虽然农庄只有19个房间,但农庄接待起来却毫不费力。而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这个农庄与普通农户间构建起了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又见炊烟农庄”是巴南区石龙镇2012年引入的一个农旅项目,占地500亩,内设科普大棚、特色果园、露营基地、特色动物园、鱼塘、有机蔬菜采摘基地、亲子活动中心、养生步道等众多乡村体验游项目。随着其设施的逐渐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游玩,但农庄有限的接待能力,却又成为了一个制约其发展的短板。

“尤其是今年9月,我们农庄被命名为市级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后,这种现象越发明显。”农庄首席运营官商熙依说,农庄仅有19间特色民俗房间,如果遇到学校进行集体的户外实践,那么,农庄根本没办法满足住宿需求。但根据相关要求,农庄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住宿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促进乡村发展,于是我们支持和鼓励业主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石龙镇党委书记张盛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石龙镇进行了大量调研,鼓励业主建立与小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以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农庄与20户农户达成合作试点协议。

根据双方的协商,农庄优先为签订协议的农户进行客源引流,尽量保证农户客源的稳定;农户则主动接受农庄的管理,对房屋住宿设施进行改造,并按标准收取游客费用;政府则和业主一起,对农户进行食宿方面的标准化培训。

这种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前不久,农庄就接待了近300位游客,大量的住宿需求被农庄主动引流到农户,让原来收入紧靠务农的农户,着实尝到了甜头。

“我一天时间就挣了差不多1000元。”今年57岁的李明江当天接待了三个亲子家庭,家中的四间房,除了自住一间外,另外三间以100元/间的价格租了出去。此外,住宿的客人看上了他家散养的鸡鸭鹅,一次性买走了700多元的土鸡土鸭。

“与以往农户自己开农家乐不同,这种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其独有的优势。”张盛说,对农户来讲,与农庄利益进行捆绑后,其客源更加稳定,其提供的食宿服务也更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房屋设施的投入能更快回收;对农庄来讲,解决了住宿这个制约其发展的巨大瓶颈,同时可以将更多精力用在优化项目上;而对政府来讲,则是大量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项目区周边的更多农户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

目前,农庄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还在不断深化:在住宿方面,未来,农庄将以此为模板,逐渐带动周边三公里范围内的数百农户;此外,农庄主动划出部分区域,允许农户进行土鸡土鸭的散养,并正在着手建立一个“农户集市”,力争将农村土特产品也变为农庄的一个特色标签,让更多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