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经济 > 正文
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14 00:57:00 | 编辑:周游

  重庆商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9月24日,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二届年会圆桌会议。

  夜市文化节活动。

  夜市文化节活动。

  9月25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首发仪式。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展现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在新的要求下,市商务委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扩大内需和发展外贸并重,着力推动商务发展,全市商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呈现出消费增长稳中趋缓、对外开放企稳向好、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的新特点。

  数据显示,1月—9月,全市实现社零总额5856.6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进出口总值达3188.4亿元,增长7.1%;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1.6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3%。

  打造开放枢纽

  重庆与全世界“做生意”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加,我市从东、西、南3个方向和水、铁、陆、空4种方式完善对外通道建设,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4月28日上午,首班“沪万”集装箱班轮从万州港始发,载着200标箱货物,由长江黄金水道前往上海港,再经海运运往全球。“沪万”集装箱班轮是首条渝东北地区始发直达上海的物流通道。据测算,该班轮开通以后,今年万州港可新增集装箱吞吐量5万标箱左右,集装箱吞吐总量达约20万标箱,可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2亿元。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黄金水道”释放活力,将重庆与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市已经开通了上海—果园、果园—西安、果园—青海等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10多条运输线路,成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1月-9月,渝沪外贸“五定”快班轮运行762班。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拓展铁空联运,在全国率先运行国际行邮班列。依托团结村铁路口岸,加大货源组织,新增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分拨点,扩大适载货源种类和辐射范围,实现班列常态化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8日,渝新欧共开行1417班,本年度开行数507班(去程303班、回程204班),货值占全国中欧班列阿拉山口过境量的80%以上。

  在加快南向通道建设方面,我市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铁海联运项目建设,常态化运行“重庆—东盟公路班车”,实现“一带”与“一路”无缝连接。

  此外,我市航空运载能力也不断得到优化。江北国际机场已形成3条跑道运行、年吞吐旅客4500万人次的能力,随着第五航权的落地和扩大,2020年将成为100万吨货邮吞吐量、100条国际(地区)航线的“双百机场”。

  完善开放口岸

  国际贸易企业省时又省钱

  10月31日,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企业只需进入一个系统,有关单据只需提交一次,办事将更加便捷。与此同时,我市国际贸易便利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单一窗口正式上线运行后,重庆口岸将实现通关环节优化30%以上,通关时间缩短10%以上,企业成本下降10%以上。

  重庆“单一窗口”的上线运行只是我市完善开放口岸的一个缩影。为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我市着力推进口岸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目前,全市有江北国际机场、万州机场、重庆港水运口岸、团结村铁路口岸4个一类口岸,可以提供进口汽车整车、水果、肉类等多项功能。

  为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我市创新通关机制、优化通关服务。积极落实全国“三互”改革举措,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关区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协作机制,深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关检合作。与此同时,重庆海关推行7×24小时通关制度,出入境旅客、进口冰鲜产品、外贸企业等均可享受7×24小时通关便利服务。

  数据显示,自5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以来,增幅继续扩大,回稳向好态势企稳。1月—9月全市进口额达1152.8亿元,同比增长16.7%;出口2035.6亿元,同比增长2.4%。

  自贸试验区获批则让我市开放口岸进一步完善。今年6月17日,我市正式上线运行了自贸试验区区域识别系统建设。该系统形成了市场主体全景画像,建成自贸试验区区域“全景图”,提供面向政府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范围查询、市场主体空间展示、自贸试验区区域识别三大功能,并与“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双向链接,推动网上快速注册登记,为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提供便利,为打造宽松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构建开放平台

  功能集聚助力外资发展

  目前,开放平台已经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7月13日,笔电巨头仁宝集团在重庆的智能电子装备项目举行首次发货仪式。该项目今年2月正式启动。在该项目负责人邱文光看来,项目所在的两江新区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而且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的核心承载区,十分有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自贸试验区的挂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重庆的潜力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自今年4月挂牌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努力“立足两点,打造四区”,着力建成“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并加强复制推广,在国务院要求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中,重庆有条件复制推广的116项已落地103项。围绕“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现代化、金融结算便利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等6个方面,探索推出创新举措141条。

  截至今年9月,重庆自贸试验区内新增企业注册9378户,占全市比重10.1%。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170户,占全市比重25.6%。自贸试验区内落户项目509个,涉及金额2313.9亿元,主要涵盖高端制造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不仅仅是自贸试验区,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已争取到国家部委57条创新举措支持,对应59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47.5亿美元,向新方政府提出的11条创新举措均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一大批项目逐步落地——集中签约5批、90个重点项目,总金额196.1亿美元;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等领域合作全面开启,落地跨境融资42.1亿美元,渝新航线不断加密,机场商业合作、中新南向通道、中新国际数据通道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现在,我市已初步形成‘1+2+5+7’的开放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平台功能全覆盖。”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培育开放主体

  立足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

  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我市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市场主体,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开放型经济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产业发展是开放主体培育的基础。我市立足电子信息、汽车、通机等优势产业,坚持全链式培育、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以对外贸易为支撑点,我市不断开辟产业新市场。稳定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规模,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保持增长,增幅分别为22.4%、10.8%;加快建设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1-9月加工贸易1465.8亿元,增长28.4%,占比50%;发展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努力集聚一批大型供应链企业;制定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和重点企业培育目录,出台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全市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22.4%。

  以利用外资为着力点,我市不断增强产业新动能。结合落实国发5号文件,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细化、深化和实化,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环境。2016年,参检的1857家外资企业实现纳税47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8%。

  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我市积极拓展产业新领域。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一手抓存量盘活,一手抓增量引进。按照“扶强立群,聚小强群”的工作思路,通过强链、延链、补链相结合,推进产业招商、精准招商。

  今年1-9月,市商务委共对接项目111个,投资总额超过1400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00亿元(含)以上重大项目3个。此外,还成功推动89个项目签约落户,投资总额680.37亿元。

  截至9月,全市备案外贸企业达到14091家,构成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564家,吸收利用外资871亿美元,通过引导外资更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加快“走出去”步伐,累计对外投资企业达到423家,备案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3家,备案对外劳务企业7家,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52.1亿美元。

  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投资准入及服务机制

  营造环境是加快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投资准入及服务机制,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围绕国家试点示范优化营商环境,我市积极争取全国首个国检综合试验区,推动果园港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贸易多元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国家级改革试点。

  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行政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试点外商投资“单一窗口”,实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和外商投资备案制。搭建“渝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完善“3+N”合作机制,探索物流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转型发展上,我市也狠下功夫,推动商业提档升级。促进传统商贸行业加快转型,推动批发业向总部贸易平台发展,推动零售业向“新零售”发展,推动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创新消费平台功能,加快完善中央商务区功能布局,大力建设智慧商圈,积极培育全国、市级特色商业街,打造品牌夜市,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完善三级市场体系,鼓励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主体;坚持双轮驱动,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加快转型升级,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增进互联互通,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功能;深化“放管服”,健全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机制。努力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不断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链接》》

  走进新时代

  我市全力打造商务工作新亮点

  新要求下,重庆商务系统应当如何作为?日前,市商务委召开干部大会,集中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突出自贸试验区建设、扩大消费、对外贸易、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打造商务工作亮点。

  11月8日,有关市领导在市商务委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时指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对重庆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内涵,逐字逐句解读,逐条逐段落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重庆大地上。

  市商务委主任熊雪表示,下一步,市商务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从六个方面推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一是以政策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叠加优势和协同效应。二是以开放口岸为支撑,加强口岸综合能力建设。三是以物流通道建设为重点,形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四是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是以综合保税区为基地,实现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六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

  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此为动力,全力做好商务领域各项工作。接下来,市商务委将组织开展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回头看”,认真梳理,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检查督促,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服务贸易、招商引资等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同时,我市商务工作还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突出重点,打造商务工作的亮点。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要扎实开展制度创新,再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做好迎接国家评估准备;在扩大消费上,要全力办好全国糖酒会、渝交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加强重点企业调度,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增长点,扭转社零增速下滑的态势;在对外贸易上,要突出抓好一般贸易,巩固企稳回升局面,做大做强外贸进出口;在服务民生上,要深入推进电商精准扶贫,推动电商产业扶贫、电商消费扶贫等六大行动取得新进展;在商务经济规模和质量上,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商务工作“生命线”,加强组织调度,全委动员,全力以赴,招大商、优选商,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在党风廉政上,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营造一个更开放、公平、共赢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这也令不少外资企业对未来更具信心。对此,重庆新加坡商会会长吴适存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确定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中国市场的包容开放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也利于海外投资者,之后更多的海外机构也会看准时机进入中国发展。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周波表示,长安铃木将结合长安铃木的发展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勇于变革,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长安铃木的下一步发展砥砺奋进,为重庆高速而稳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唐勖 图片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