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重庆经贸中专 走职教创新之路 培养实用型人才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0-19 03:23:55 | 编辑:李平

学生在SMT生产线上生产实训

学生插秧实习

教师教研交流

经济师培训

校本课程改革观摩交流

茶专业学生在实训室练习

教学实践

作为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事业单位,始建于1958年的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重庆经贸中专”)依托供销网络,发挥行业优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服务“三农”和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85.62%。今天的重庆经贸中专,正逐步实现由规模向质量、外延向内涵、同质向特色、特色向优质、优质向示范转变。

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助力脱贫致富

“一直说扶贫,却苦于找不到好的路子。这次培训下来,眼界开阔了不少。”2016年6月,由市供销合作总社主办,重庆经贸中专、重庆市农合会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供销社承办的第一期精准扶贫培训在彭水举行。来自彭水28个乡镇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学员和8个贫困村村民参加了培训。接受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与电子商务等内容的培训以后,大家觉得收获满满。

“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现阶段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常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他们文化程度低,往往务工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无保障。”重庆经贸中专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知识上的贫困、技术上的贫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给他们技术,让他们掌握一项谋生的技能”。

该负责人介绍,扶贫培训班是该校利用自身作为国家示范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推出的教育培训平台,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村建卡贫困户为培训对象,在全市18个贫困区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科技助农培训服务,以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帮助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政策措施。全市供销系统作为与广大农村联系紧密的桥梁纽带,开展转移就业培训,自然而然成为重庆经贸中专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0年7月,重庆经贸中专成为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简称“雨露计划”)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学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牵头组建了全市仅有的一家农民工培训集团——重庆市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以供销社组建的1.2万多个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通过订单培训、跨地域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已转移培训7000多名贫困地区农民工。他们通过知识技能的提升,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也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2015年,重庆经贸中专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扶贫培训成果展获得一等奖,现已成为全国第二批科技特派培训基地。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成功模式,也得到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投身新农村建设

黔江农户李清华领办黔江早稻田辣椒种植股份合作社,创立了“送饭宝贝”和“尝必乐”品牌,其自研的渣海椒、盐菜等5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学员李永均领办的黔中道紫苏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从昔日的300亩壮大到目前的2万余亩,覆盖彭水、酉阳、武隆、黔江4个区县20余个乡镇,带动农户5000余家……

翻看这一个个突出的事迹,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重庆经贸中专参与实施的供销社“新网工程”优秀学员代表。成功转身为新职业农民以后,他们还对当地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庆经贸中专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谈到,当前,农村新生劳动力向往到城市就业、生活,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愿务农的现象十分突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缺乏人才支撑,如何确保新农村建设后继有人,成为职业教育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吸引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重庆经贸中专狠抓“科教兴农”,把涉农教育提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上来,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开展良种推广、农机使用等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经贸中专教师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也正是这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大大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化、组织化发展程度。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经贸中专学校通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职业资格鉴定7009名,覆盖全市39个区县,办理职业资格证书5213个,培育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职业农民3929名。这些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一专多能,扎根农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零距离”就业

今年5月,重庆经贸中专汽修制造与检修、建筑施工与管理2个市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竣工,目前已完成30多个实训设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和实训室建设任务。

在学校看来,两大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学生们的实习实训环境,学校也可以依托基地设施,利用实训设备,组织优秀师资,聘请业内专家进驻基地,推进生产、教学、经营一体化,实现产教零距离对接。

“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可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行业、社会的适应性,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学校相关人士介绍,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创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既能为学生提供服务,也为企业产品研发、为学校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同时,还能打通和完善多渠道的就业途径。

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学校利用校中SMT车间,加强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茶叶专业则根据不同地区茶叶采摘期,创建“迁徙式”学习模式;农机专业则利用学校农业产业化培训基地,创建了“‘校、企、研、产’互动机制”培养模式。

据悉,目前,重庆经贸中专已建成138个校内实训室(车间)、3个国家级实训中心、2个市级实训中心、1个挖掘机培训中心、1个400亩生态农业产业园培训基地,实训仪器设备6757台(套),堪称技能人才成长的大型“孵化池”。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已进入长安、宗申、力帆、北汽银翔、重庆广达、富士康SMT等知名企业就业。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供销社产业链长、社有企业多、专业工种多、吸纳人才强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实现了学习和生产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构建特色专业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2017年4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行业技能大赛“手工制绿茶”赛项中,重庆经贸中专学子,展示出了娴熟的制茶技能。

抓住永川茶产业经济,与茶叶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以“茶”为中心实行特色化办学,这只是重庆经贸中专特色专业建设的亮点之一。

“我们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以前,学生和家长对技能型教育认识不足,尤其是认为从事农业前途不大,导致学生入学时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普遍不愿选择涉农专业,这对我们的招生和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提起过去,学校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面对发展瓶颈,经贸中专坚持科研兴校,坚持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技师高级技师、茶艺师(高级制茶工)、研究生”五大工程,着力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会计、电子技术应用、建筑施工管理、汽车制造与检修等特色专业。

付出总有回报。今天的重庆经贸中专,办学影响力、社会服务力、人才培养力均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学校开设有“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农林牧渔、电子技术、机械加工”8大类28个精品专业,成为全市职教界的知名品牌。

从一所最初仅有300多名学生的普通职中,发展成为在校生达11400多人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经贸中专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可谓一步一个跨越。

学校负责人透露,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供销社系统网络优势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职教扶贫培训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为加快重庆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贡献力量。 陈磊

图片由重庆经贸中专学校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