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要闻 > 正文
璧山:遵循绿色发展 传承城市文脉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14 05:37:32 | 编辑:周游

璧山秀湖公园绿树环绕、碧波映城,仿古建筑镶嵌其间。

秀湖水街古建筑群落,展现着璧山历史文脉古香。

璧山城区处处都有展示璧山历史故事和诗词的“文化石”。

在观音塘湿地公园重建状元桥,纪念冯时行、蒲国宝两位状元。

璧山文庙,重庆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儒家祠堂。

23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南门唐城,恢宏大气、古朴典雅。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城市文脉就是他的基因。

璧山近年来的极速发展让人称奇。日渐温润的城市形象、不断刷新的经济数据让人想探究,是什么让这座城市发生着如此巨大的改变。

翻阅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制以来的史书,不难发现正是千年儒家文化为璧山积淀了发展之基。

“厚德崇文、儒雅大气”。在璧山经历1200多年历史的沉淀后,文庙、汉代画像石棺、何氏百岁牌坊等,在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中国历代文状元不过500余人,璧山独占其二,“双状元、群翰林”的儒林盛况,如今在状元桥、翰林院的恢宏雅致中,再次书写着千年情怀……

厚重的文化底蕴刻入城市基因,如今更凝聚着新的时代精神。秉承“文化兴区、绿色发展”的理念,璧山这座文化古城正在新生。

城市看气质

重塑城市自信心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一座城市最具特色的魅力。

“未来的城市就是生态+文化。”璧山的负责人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将其深入到了这个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在璧山秀湖公园的一块石碑上,就镌刻着这个城市的梦想:“千年璧山,深绿城市”。

近年来,璧山在城市建设中也在不断地践行着这一目标,不但用文化思维来为城市增绿,还在不断增加的城市绿色里,融入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以遍布城区的绿色公园为例,除了栽种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外,还恰当安放刻有展示璧山历史故事和诗词的130余块“文化石”;在城市建筑中,古香也自绿中来。在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内,重建的状元桥展示了体现璧山历史、诗词歌赋的当代本土名家字画。游客从状元桥上走过,便可感知璧山1200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

这样的“新景”在璧山比比皆是。据了解,截至目前,璧山城区内的古建筑已达23万平方米,堪称重庆西部的一座新生“文化古城”。

“把展现璧山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通过复建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古香。”璧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城市建设“做文化”,不仅把璧山的城市文脉延续下来,更以文化重塑了城市自信心。

发展看内涵

提升发展精气神

工业总产值仅200亿元,曾经的璧山还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西部鞋都”;规上工业产值已跨过1000亿元,昔日的工业园区已然蝶变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从“200亿”到“1000亿”之间,是什么支持着璧山创造奇迹?是根植于基因里的城市文脉。据了解,早在抗战时期,璧山就曾是奇迹之地——为支援全国抗战胜利,一个小小的璧山化不可能为可能,其生产的军服和军鞋占了全国生产量的1/4。

文脉传承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璧山正是以这样的城市文脉延续,让每一位璧山人都践行着脚踏实地、敢于担当、开拓奋进、建功立业的信念和追求,同时推动着璧山发展的转型升级。

过去的“西部鞋都”,变为了由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支撑的绿色新城。随着璧山人的努力奋进,城市产业又开始向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更高层次转型。

城市文脉延续,成为璧山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魂”。

增长看底蕴

促成文旅新融合

坐拥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却鲜有游客踏访问津,这是璧山的过去;公园人群熙攘,古城生意火爆,乡村游人如织,这是璧山的现在。

在经济发展新增长中,文脉也能提供新助力。璧山坚持聚焦旅游产业精准发力,通过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其中,在旅游景点打造上,璧山尤其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让游客在游玩、购物、就餐的同时,穿越了历史、品味了文化、记住了乡愁;在旅游推广上,璧山用音乐呈现着城市之美——通过邀请庄奴和古月两位音乐家谱写《小而美》《来了就是璧山人》等独具璧山特色的歌曲,让人们在欣赏歌曲中,认知璧山、热爱璧山、推销璧山……

靠着文脉的底蕴促成,如今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璧山总是人气爆棚,美景、美食吸引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文化与旅游的交织更让这里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正成为璧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里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美景和美食,还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故事。”来自主城区的游客陈梅说,从诗圣岛到天子桥,从精心雕琢的亭台楼阁到随意点缀的农耕器具,再到景观奇石上镌刻的诗词歌赋,游玩其间,秀湖公园内的历史、文化元素总能让她驻足停留,品味许久。

链接》》

文化古城成为人才聚宝盆

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新生力量。如今,璧山以人才为主的文化创新正在成为新的驱动力。

罗军是一名医学博士,在璧山实施的“三年千人引才计划”中,被引进到璧山区人民医院,成为该院泌尿外科的“顶梁柱”。和罗军一样,在“三年千人引才计划”中引进的何平,在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工作,他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绿宝石”水果番茄、“春使”丝瓜、“兴合818”苦瓜等30多种适宜在璧山种植的新、优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据了解,自实施“三年千人引才计划”以来,璧山区采取硬性引进、柔性引进、自主培养三种形式,已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310名,其中博士30名、硕士794名,副高级职称以上和高级技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486名。

在人才和科技的集聚中,璧山已建立起切合国家战略的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吸引了20多名院士参与研究。

“这些人才集聚到璧山后,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璧山发展。”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赵童 张亚飞 龙博 图片由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