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洁雅铜梁” 爱在身边 沿着榜样的足迹迈向文明高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14 05:35:11 | 编辑:周游

“洁雅铜梁”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

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对“身边好人”进行嘉许

雷电

张均

陈淑梅、李其云

每个创造辉煌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不同的时代楷模,拥有共同的力量来源,这便是对道德的信仰。

在铜梁,对道德的信仰已经凝聚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实业立区、创新强区、开放兴区、生态优区”的强大精神力量。龙乡人为破译“死亡密码”的杨发英致敬,为带着婆婆改嫁的李本淑喝彩,为背着丈夫看病的张均感动,为忠于诚信的陈淑梅、李其云叫好……铜梁城里好人多的动人局面正逐步形成,涌动的正能量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和美、洁雅。

乐于奉献的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嘉许。铜梁区从挖掘、评选、褒奖、学习、关爱五个方面入手,推进先进典型培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全区通过印发文件、媒体征集、广告宣传等方式,号召全社会积极推荐身边的先进人物,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平民英雄,先后开展“十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最美白衣天使”、“最美教师”、“最美家庭”、“最美劳动者”等评选,表彰各类先进人物300余名。

同时,在各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对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先进人物宣讲、座谈会、撰写感言等方式,让群众零距离感知源自道德的正能量。通过倡议书、报告会、微访谈等形式,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向先进人物看齐。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学先进、争先进”主题活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此外,铜梁还设立了全区道德风尚基金,形成帮扶慰问先进人物的长效机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目前已累计兑现资金200余万元,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在先进人物的感召之下,而今在“洁雅铜梁”这一志愿服务品牌大旗之下,已经聚起了12万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者。他们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广泛开展美化家园、精准扶贫、关爱困境儿童关心失独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

“洁雅铜梁,爱在身边”,龙乡人在感动中与先进同心,沿着他们的足迹走向精神文明的高地,用大爱引领洁雅新风尚、播种洁雅新希望、开创洁雅新生活,共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诚实守信

陈淑梅、李其云:夫妇替子还债一诺千金

独子意外身亡,生前欠下67万元巨债,儿媳丢下债务和两个幼小的孙子一走了之。两位老人强忍着丧子之痛,打零工、卖馒头……4年起早贪黑,捏出馒头、包子约50万个,用辛劳和血汗担起了“替子还债”的责任,扛起了“一诺千金”的重量。

陈淑梅和李其云今年都是61岁,现家住铜梁区六顺花园小区。他们的早餐摊就在自家楼下几十步远的过道边,紧挨小区幼儿园。近4年来,幼儿园的不少孩子和家长都喜欢在这里吃早饭。

2013年4月18日,陈淑梅和李其云的独子李道生在工作时摔伤不治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67万余元的债务。

拿到儿子40余万元死亡赔偿款的老两口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倾其所有还掉了50万元欠账。陈淑梅向债主们保证:“有借条的,我们都认。没借条的,我们相信的也认!”

为了帮儿子还债和继续生活,陈淑梅到一家洗衣店当上了洗衣工,李其云则通过捡破烂和打零工赚钱。

每天不停地搓洗和冷水浸泡,让陈淑梅双手关节患病,一沾水便钻心地疼。但为了攒钱,她不敢进医院,实在忍不住就买点消炎止痛药解决。

工地的体力活也让年迈的李其云每天腰酸背痛,但想到干一天活儿子欠的账就可以少一点,他也在咬牙坚持。

由于忙于赚钱,老两口经常只能将两个年幼的孙子锁在家中。在社区干部、小区物管和邻居等的帮助下,他们在小区里开起了早餐摊。

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他们便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烧水,和面,做包子、馒头,上笼蒸熟,煮稀饭,准备咸菜……然后把做好的稀饭、馒头、包子抬到下面的摊位上,每天要来来回回跑好几次,全身常常被汗水打湿。

由于他们做的馒头、包子物美价廉,很快赢得了不少居民的青睐。老两口坚持靠劳动替子还债的故事也慢慢传开,来照顾他们生意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4年来,市场上的包子、馒头早已涨价,但老两口的包子、馒头却一直坚持5角一个的价格。“我们全靠大家支持,所以要薄利多销,价格尽量不涨。”陈淑梅说。

如今,陈淑梅和李其云每天最多能卖七八百个包子、馒头。4年来,两人总共做的包子、馒头已经达到了约50万个。还差6万元,他们便能还清所有债务。

2015年6月,陈淑梅和李其云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同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重庆好人”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

张均:弱女子21年背夫求医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侣俸镇文曲村十社村民张均却用21年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这句俗谚并不准确——在丈夫唐成喜患怪病的这21年里,这位弱女子背夫求医走遍大小医院,成为丈夫活下去的依靠和希望。

21年前,张均和唐成喜喜结连理。婚后张均刚生下儿子不久,唐成喜便突感全身无力,四肢肌肉逐渐萎缩,逐渐连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

家庭的重担彻底落在了张均身上,张均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儿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还要挣钱养家糊口。

农忙时,张均包揽了所有农活。农闲时,她便背着丈夫到全区大小医院求医。在背夫求医之路上,张均早已记不清摔了多少跟斗。几年下来,家里积蓄全部花光,治疗却几乎没有收效。

就在唐成喜打起退堂鼓的同时,张均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背着丈夫到主城,边打工边求医。

2000年冬,张均借钱将病情加重的唐成喜背到了大坪三院,自己则在凤鸣山建筑工地做起了泥水工。工地上几块木板钉成的棚子和用砖头堆起的铺子成了两人临时的家。“虽然那里真的很冷,但有这样的妻子,我心里觉得很温暖。”唐成喜回忆说。

2003年,张均听说成都有家医院技术好,立马又背上丈夫赶到了成都。为了给丈夫筹集医药费,她跑遍了当地的人才市场,甚至到医院附近的居民区挨家敲门,一下找到几份钟点工兼职。那段时间,除了背丈夫求医,她的个人时间都是在帮人煮饭、洗衣、打扫卫生中度过。

21年来,张均背着丈夫,已记不清去了多少地方,可唐成喜的病还是老样子,全家也因此债台高筑。2012年5月,为照顾年迈的公婆,张均只好带着丈夫回到铜梁老家。

张均的坚持,感动了很多铜梁人。村民纷纷给张均出主意,帮她找偏方、推荐医生。只要对丈夫的病情有帮助,张均都会积极地去尝试。了解到铜梁有位按摩师技术不错,收费也不高,张均便长期背着丈夫前去按摩。为此,她得背着丈夫走3公里小路,再乘车去城里。一段时间后,“久病成医”的张均干脆自己做起了丈夫的按摩师。

21年的劳累,让张均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坐不了5分钟,腰椎就会疼得要命。为了节约钱给丈夫治病,张均疼痛时就用拳头锤锤,不敢去看病。

如今,张均和唐成喜得到了一位在成都办企业的亲戚的帮助,张均在成都一边打工,一边继续背夫求医。“我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好起来。”她坚定地说。

见义勇为

雷电:好干部勇救落水儿童

为人仗义,好事尽想别人,责任留给自己。20年前飞车救助受伤学生,20年后跳河勇救落水儿童。被同事们称为“雷耿直”的铜梁区地税局办公室主任雷电,在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4年7月6日是个周末,雷电去菜市场买了一只土鸡,准备给从大学回家的儿子煲汤。下午4时许,当他买完菜路过城区巴川河龙门堤时,听见有很群众呼救。

雷电跑过去一看,只见河中两个孩子正在拼命挣扎。由于之前连日降雨,堤坝正开闸放水,两个孩子被湍急的河水快速冲向下游。

雷电迅速丢掉手中的鸡和菜,冲破堤坝上的荆棘跳进河中,与一位同样见义勇为的市民一起,将两名落水儿童先后救起。

上岸后,雷电才发觉自己从脖子一直到脚踝都是伤,胳膊和大腿蹭掉几块皮,脚踝被尖石刺伤,不停地冒着血,鞋子掉了一只,兜里的手机、钱夹都泡了水。他将两个孩子送到家时,孩子的父母吓得连道谢都已经语无伦次。

悄然离去的雷电一瘸一拐回了家。次日被从主城回家的妻子问及伤情,他嘻嘻哈哈地以“买菜时摔了一跤”敷衍了过去。

事后,两位小孩的父母委托媒体四处寻找恩人。一位附近群众看了新闻后,向孩子的父母提供线索,称救人者好像是区地税局的工作人员。孩子的父母找到区地税局,对照公告栏上的照片,才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事实上,这次救人并非雷电首次见义勇为。1995年的一天,雷电和3位同事一起外出公干后驾车返城,途经一所学校门口时,见有老师抱着一名女学生冲出校门,女孩脖子处鲜血呈喷射状涌出,已经昏迷。原来是教室窗户玻璃突然破裂,导致女孩严重受伤。

雷电赶紧让老师抱学生上车,驾车向医院飞奔。他不顾危险将车速提到极致,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女孩送到了医院,保住了性命。

在同事们眼中,雷电为人特别仗义。好事都想着别人,责任却总是主动揽到自己头上。每次遇到评优评先或者其它奖励,雷电不管单位怎么催促,他就是不交评选材料。催得急了,他就说:“这奖应该发给年轻人。”后来,遇到评优评先,单位干脆把全体干部召集在一起,现场投票公布。结果,雷电连续8年获评优秀,还获得了几次市级三等功、“共产党员示范岗”等荣誉。

赵童 彭光灿 刘玉珮

图片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