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餐娱 > 正文
食品保安全,力求“防患于未然”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14 05:59:13 | 编辑:周游

突出“风险管控”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管模式

保障食品安全,“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7月28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加强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管控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出台,标志着我市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正加快完善。

近年来,我市对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的风险管控。通过严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等食品安全关口,落实最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为逐步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模式奠定了基础。

着眼农产品,首道关口严防死守

6月29日,在京启动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农业部对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进行授牌,我市荣昌、潼南、垫江三区县榜上有名。

据悉,除首批跻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3个区县之外,我市还有4个区县正在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同时,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6个。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取得的成绩,彰显着我市在此方面付出的努力。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是食品安全和对其进行风险管控的首道关口。近年来,我市把保障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心。

全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生产。加快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创建“三园两场”500多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总数达2600多个。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持续开展农兽药、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残留超标等专项整治,切实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农产品综合合格率超过9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覆盖全过程,重要环节层层设防

在加工、流通、餐饮等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市亦层层设防。

我市严格依法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加强无证经营治理。目前,食品生产企业持证率达100%,食品流通、餐饮经营者持证率均达95%以上,校园食品经营网点持证率超过99%。

全市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和进口食品的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基本实现大宗食用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进口食品从口岸到国内市场的全过程监管。

同时,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店监管,严密监控食品加工流程,严厉打击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添加、病死畜禽收购屠宰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农村、学校及周边等重点区域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件。

我市还把食品相关产品,列为工业企业分类监管范畴,将食品塑料包装袋、一次性餐饮具、餐具洗涤剂等产品,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大力开展“一非两超”、“地沟油”、火锅类食品、标签标识,以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专项整治,强化过程管控,组织联合执法,净化市场环境。

隐患大排查,保障有力违法必究

排查是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食品安全四大专项行动中,“大排查”位列其首。

今年以来,我市共抽检食品1.7万多批次,合格率近98%,实现地产食品抽检全覆盖;快检2.6万多批次,结果无异常比例超过96%。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明确了添加非食用物质、农残超标等风险源21项,涵盖27个大类80个品种。

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我市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及治理制度,每季度进行汇总、会商、分析、通报、上报。开发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信息系统,与中国食药检院联合开展标准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技术攻关,为科学研判、精准处置风险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我市还建立食药监与公、检、法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着力解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取证难、移送难、入罪难等问题。今年以来,食药监、农业、公安等部门加大力度,依法查处了一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下一步,我市将突出风险管控这一重点,推动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食品生产中生产原料带入性风险和生产过程污染风险管控为切入点,通过企业自查、行业调查、监管部门检查的“三查”行动,严防、严管、严控食品生产风险,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赵童 彭光灿 刘玉珮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