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下“硬功夫” 啃“硬骨头” 城口决不拖全市脱贫攻坚后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9-10 03:20:11 | 记者:王伟 | 编辑:王俭林

——访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城口共有90个贫困村、37567名贫困人口,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区县之一。在脱贫攻坚上,城口这些年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打算?近日,记者专访了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

重庆日报:在脱贫攻坚上,城口这些年有些什么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阚吉林:啃“硬骨头”必须下“硬功夫”,城口建立“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工作推进机制,实施“1+15+7”“6+2”“1+4+14”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均衡发展。

贫困户要脱贫,关键是要有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在产业方面,我们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根据贫困户实际,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精准推进全县30个产业薄弱贫困村的脱贫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每个村发展1-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2个增收项目。同时建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推进扶贫小额贷款项目,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到去年底,我们已经完成66个贫困村、3422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3%下降到5.8%。目前全县还有24个贫困村、近8000名贫困人口未脱贫,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依然任务艰巨,但城口决不拖全市脱贫攻坚的后腿。

重庆日报:基础设施差一直是城口的短板,城口也一直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目前成效怎么样?

阚吉林:城口山大沟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难度大,这也是我们脱贫攻坚中最大的阻力之一。我们一直坚持基础先行,因村因地深化实施交通、水利、文化、环境等十大行业精准扶贫行动。首先打破水、路、房、网等基础条件的瓶颈制约,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让贫困群众有基础脱贫、有条件致富。到目前为止,全县公路总里程4181公里,与周边8个县市中的7个县市实现了“3小时”目标。截至2016年底,城口已建成通村道路3309公里,交通上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畅、撤并村通达,通畅通达的村民小组已达882个。

重庆日报:下一步,城口将从哪些方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阚吉林: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重点、靶向施策,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要求,切实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首先,继续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破解交通瓶颈制约,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和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电网改造,深入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行动计划,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其次,突出发展脱贫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产业”,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促进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增收项目”。

第三,突出住房安全保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全面完成贫困人口现存D级危房改造。

第四,突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精准推动“六个一批”政策到村到户到人,注重公共政策的惠及面和公平性,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第五,突出创新乡村治理。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思路,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第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深化精神扶贫,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认可度。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