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吸引人才不能止于短期刺激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17-08-13 03:03:29 | 编辑:王俭林

据媒体报道,为争夺人才,全国14个二线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各大城市“放大招”吸引人才,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人才观念在不断升级。

要看到,这一轮二线城市竞争人才,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一线城市扎根不易、户口收紧,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减弱;另一方面,二线城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呈现新特点。当传统产业让位于新兴产业,城市的竞争力也从早期拼产业、拼招商、拼政策,过渡到了拼人才的新维度。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素养提升就像交错螺旋的双链,共同擘画出经济社会发展的DNA序列。

但是,破译了人才需求的升级密码,不代表就可以实现“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夙愿。吸纳人才不是一锤子买卖,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下。曾经一度流行的“逃离北上广”浪潮之后,不少年轻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这样的反差也引人深思:为什么小城市生活成本更低,物质激励更丰富,年轻人却还是对大城市“归心似箭”?实际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缺少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天花板太低”的发展空间,都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这说明,如果只靠短期的财政倾斜、政策优惠,而缺少长远的配套举措和制度改革,对人才的吸引力将难以持续。

显然,这一点对抢夺人才的二线城市来说,是一个有益的提醒。大城市拥有创造平台的能力、实现梦想的舞台、容纳生活的空间,这些才是对人才的最强吸引力。因此,二线城市在住房、户口上发力之后,更应考虑可持续的人才规划,不仅要有“给钱给物”的短期刺激,更要有长远眼光,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人才不因出身而受到歧视,不因关系而失去机会,不为到政府部门办事而跑断腿,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盛玉雷 原刊于8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