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莫在录取通知书上搞“营销”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8-02 03:09:50 | 记者:程正龙 | 编辑:李平

开学在即,大学新生都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然而,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不少还包含银行卡、手机卡等物件。部分学生和家长觉得,此种未经授权便拿新生身份证信息办卡的做法,虽然方便缴学费,但有侵犯学生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据《光明日报》)

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既是考生努力拼搏表现优异的“认证书”,也是新生踏入大学的“通行证”,在每个新生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分量与特别的意义。近些年来,有些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变厚变重了,比如学校赠书承载着知识的力量,比如校长签名赠言蕴含着谆谆教诲……当然也有夹带“私货”的,比如这让家长不满的银行卡、手机卡等。

以“方便管理”的名义替新生做了主,这些学校的行为,非但没有获得感激反而引发非议。背后的原因,除了自我赋权的自以为是,更有自私自利的嫌疑。沟通学校与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添加了许多无关的东西,让人反感,也让人怀疑背后是否隐藏何种利益勾连。关于录取通知书“夹带”问题,早在2011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通知,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未经用户同意,电信运营商不得在学校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业务宣传资料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恐怕不只是为了“方便管理”“服务学生”吧!

此外,学校在新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代学生开立银行账户,把银行卡连同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虽然初衷可能是为新生和学校提供便利,但侵犯了学生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等合法权益。这种涉嫌违法违规的做法,学校本应该保持审慎、坚决杜绝才是,不然很容易败坏学校声誉,也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不好的“初印象”。

薄薄的一纸录取通知书,也承载着大学的形象。通知书上就这么搞“营销”,让人看到的就是功利,徳在何处,善又在何处?少些套路,多些实诚,莫在录取通知书上搞“营销”,让录取通知书多些书香气,而不是铜臭味。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