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到黄家坝去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01-01-01 00:05:48 | 编辑:李平

罗毅

手机导航显示,彭水县城到黄家坝46公里,估计开车得个把小时。同行的老陈说,不一定,全是山路,什么时候赶得到,真还说不准。

越野车就往黄家坝方向而去,辗转腾挪,折腾近两个小时还不见黄家坝的踪影。翻山越岭的乡村公路,多数地段狭窄得只能够一车通行。司机瞪大双眼,旋转着手中的方向盘,对付一个连着一个的急弯险道,一车人被甩得头晕脑胀,甚至有人呕吐起来。

此前听人说起黄家坝这个地名,并称那里有红军遗址,心中一动。我过去概略知道工农红军转战湘鄂川黔边,重庆境内小有名气的红色根据地,除了城口县境的红四方面军外,当数酉阳的南腰界,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那里会师,咱从未听说过彭水境内还有红军遗存呢。

经过了解后得知,贺龙元帅小时候从湘西到四川赶马贩盐,其实就是到的彭水郁山镇。

那就走吧,到黄家坝去,心动不如行动——拜谒红军旧址。

随着越野车的起伏,一行人饿着肚子赶路。望着车窗外山峦连绵峰回路转,大家都在心头默念,黄家坝,你究竟藏在哪个山洼洼里?

渝东南大山深处的小乡场黄家坝终于出现在我们疲惫的视线里。在路边餐馆简单扒了几口饭,我们挤过乡场上背着大筐小篓赶场的人群,往红军街走去……乡政府旁边那条清代百年老街,被县政府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红军街”。

走在老街里,我们见到了一座残破的庙宇,断墙上粉刷着“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标语,那是当年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看到了红军当年张榜宣布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布告;听到了与贺龙结为兄弟的烈士龚渭清两次变卖家产,筹措资金,为红军送医送药而被敌人杀害的故事……然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边田坎,匆匆向黄学珍三合院赶去。那里,新辟有“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

穿斗木墙小青瓦的三合院深藏山凹,显得古朴沧桑。院内房间墙壁上,挂满了当年红军在重庆境内南征北战的诸多文字资料和复制文物,而发生在这座三合院里的红军“留言条”故事,尤其让人兴味盎然。

那是1934年5月8日,红三军攻克彭水县城后,渡乌江西来黄家坝。当地村民在地主乡绅的蛊惑下,早已躲进山林。红军官兵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入老乡黄学珍家里生火做饭。事毕,红军用毛笔书写下一张留言条,牢牢地贴在大门门板上——

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偿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

黄学珍回到家中,见门板上的字条而感动,深信红军队伍秋毫无犯,是讲信用的仁义之师,马上买来一张保佑平安的门神画,粘贴覆盖在红军留下的字条上,使之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如今,门神揭去,贴有红军“留言条”的门板已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供世人瞻仰……

暮色四合,我们离开了三合院,辞别远去的红三军。走在高高的山岗上,平时爱写诗的老陈回望黄家坝,一时兴起,用椒盐普通话高声吟咏起那首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巍峨摩围山,隐入夜色,大地沉寂。返程的越野车大灯照亮,开得更慢。随行的90后在车后排座位上悄声议论,当年那些红军举着火把在这深山沟里行军打仗,该是何等的艰难?

“是啊,不然怎么常说胜利来之不易呢。”我接过他们的话茬说。抬头间,仿佛就见沉沉黑夜中走来了一群背着枪、扛着炮的红军健儿,他们一个个面容清癯,虽衣衫褴褛,却是目光坚毅、步伐坚定,一步一个脚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