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瞭望|取消强制刷脸,能否维护消费者“颜面”
    新重庆-重庆日报
    时间:2024-04-23 07:38

    日前,“上海不再要求入住酒店强制刷脸”冲上了热搜。上海市旅馆业管理系统的公告指出,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严禁发生不“刷脸”不能入住问题。

    除上海外,杭州、广州等地也不再要求入住酒店“强制刷脸”。

    当今社会,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生活正从预言变为现实。与此同时,技术滥用、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此次上海等地取消强制刷脸,是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有助于推动人们对数字化时代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个人隐私、公共安全进行深入思考。

    ▲无处不在的“刷脸”。王威 作/新华社

    大数据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但在追逐数据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技术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有度方能不乱,有谱方能成序

    当下,新技术过度使用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便捷”和“安全”,强行推广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甚至将其作为进入公共场所、办理业务的必要条件,刷脸支付、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甚至买菜都得刷脸。

    有人还发出这样的感慨:“人脸识别已成为一门财源滚滚的生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社交平台和境外网站中,一套包含身份证照片及点头、摇头、张嘴的视频,以每套150元的价格被大量买卖。不少卖家称,所售验证视频能通过大多数APP平台验证流程。

    近年来,呼吁取消强制刷脸的声音越来越多。今年全国两会,就有政协委员提出“旅馆酒店等场所不应再要求旅游者履行‘刷脸’义务”的提案。

    从法律规章上来说,强制刷脸并无明确依据,禁止这一行为则成为当前主流的立法趋势。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指出,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

    技术应用,如同行舟于江;牢记边界,方能安稳前行。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必须秉持“遵循法律法规、尊重个人意愿、确保数据安全”的原则。上海等地取消强制刷脸政策,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坚守和捍卫。这不仅是对公众隐私权益的尊重与保护,也是技术伦理的回归。

    当然,规范数据收集和新技术应用,目前只是迈出一小步。首先,人们希望上海等地的做法可以迅速普及。更重要的,是希望看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各类数据收集和技术应用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技术本身朝着更加安全、透明的方向发展。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媒体和公众要发挥监督作用,对不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技术应用行为进行曝光。

    ▲医疗领域刷脸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医方式。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技术的边界就是监管的起点。监管不掉队,方可确保技术应用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不偏航、不错位

    强制刷脸屡屡引发社会热议、群众反感,暴露出监管在技术应用领域的明显缺位。

    技术应用不断突破边界,监管规范却未能及时跟上。这种滞后性导致很多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缺乏明确指导,一些企业和机构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随意应用,给公众带来诸多不便和潜在风险。

    比方说,人脸识别技术的无限制应用,就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监管规范来约束其使用范围和条件,使得很多场合下公众的隐私权益受到侵犯。

    技术应用日新月异,风险评估仍有短板。有人这样形容:“技术应用的风险暗流涌动,而风险评估却如同浮光掠影。”

    每一项新技术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如今的现状是,一些监管部门因缺乏跨领域的专业人才和评估工具,难以对新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此外,如今的监管机制对新技术风险的应对能力也有限——当风险发生时,监管机制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处理。

    监督执行如蜻蜓点水,难以触及其深层问题。一些监管部门在技术应用领域的监督执行不到位,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和机构敢于以身试法,滥用技术。这种监管的缺失不仅会让公众对技术应用失去信心,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弥补监管的缺位,首先要加强规范制定的及时性和前瞻性,确保新技术能有明确的监管规范来指导其应用。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应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安全标准,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

    ▲新生们在“刷脸报到”系统前注册报到。陈仕川 摄/视觉重庆

    科技应用,当与社会需求同行,与公众利益共舞,方能熠熠生辉

    现实中,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技术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忽视了社会的接受程度和公众的隐私需求。

    上海等地取消强制刷脸政策,实际也是对这种心态的一次纠正。它告诉我们,在推进科技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如此,方能确保科技成果的普及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技术应用紧跟社会需求,关键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意味着要深入洞察和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这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准确掌握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只有真正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才能确保技术应用的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技术应用契合公众利益,则要在创新中坚守人文关怀。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服务人民的手段。在应用技术时,要始终坚守人文关怀底线,确保技术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同时,关注技术的潜在风险,防止技术滥用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例如,在推广人工智能技术时,应关注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可能出现的就业问题;在发展生物技术时,应严格遵循伦理规范,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新技术运用与社会需求、公众利益同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新技术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这就要求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新技术与社会、人们利益相协调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上海等地取消强制刷脸的举措,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也凸显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审慎与责任。

    我们期待,未来新科技的革新与运用,能真正成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强大力量,而非侵犯隐私、损害利益的工具。同时,还要不断反思和调整,确保科技应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正能量。

    (重庆瞭望 观海)

    编辑:罗建军     审核: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